APP下载

宜万铁路无砟轨道施工的标准化管理

2010-05-08赵东田

铁道标准设计 2010年8期
关键词:施工单位监理轨道

赵东田

(1.铁道部宜万铁路建设指挥部,湖北恩施 445000;2.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天津 300222)

宜万铁路无砟轨道施工的标准化管理

赵东田1,2

(1.铁道部宜万铁路建设指挥部,湖北恩施 445000;2.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天津 300222)

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结合铁道部标准化管理要求,制定了适合无砟轨道特点的工程标准化管理要求,重点强调了施工程序管理,施工先行段的管理,过程控制标准和关键点的管理,将掌握精度控制技术、熟悉轨道动态验收规律和学习轨道定期观测维护要求纳入无砟轨道的全面标准化之中,来全面保证轨道初始的高精度。

宜万铁路;无砟轨道;施工;标准化管理

推行标准化管理,是落实“六位一体”管理要求的重要抓手,是落实“高标准、讲科学、不懈怠”要求的具体体现,是又好又快地推进大规模高标准铁路建设的必然选择,是提升铁路参建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重要载体。在推行标准化管理中,切实把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放在最突出、最重要的位置来抓细、抓实、抓好,注重抓源头、抓过程、抓细节,推动了无砟轨道的高标准、精细化施工。

无砟轨道的初始质量决定了其运营质量,无砟轨道的高质量是铁路高速度运营的基础和保障。无砟轨道是一项系统性非常强的特殊工程,具有“不可逆”特点,按照标准化管理模式进行系统地管理和施工尤为重要。

1 无砟轨道施工标准化管理内容

1.1 管理制度标准化

(1)管理制度是作业队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必须建立和执行的基本制度,每项制度包含基本要素和要求,结合无砟轨道“综合高精度测量控制、轨道工程和耐久性混凝土工程特点,以技术为依托、管理为中心和精细作业为根本”的专业性质,突出和细化工程的管理特点,做到施工作业实施有规范、操作有程序、过程有控制、结果有考核。

(2)现场作业主要管理制度包括:作业队职责分工及岗位责任制制度,施工培训制度,施工图纸核对制度,技术交底制度,原材料进场把关制度,精密测量控制制度,无砟轨道底板检查和沉降铺设评估制度,工装设备检验和管理制度,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使用和管理制度,施工先行段分析总结制度,考核奖惩和停工整顿制度,工程质量检验制度,成品保护制度,技术和质量负责制度,轨道维护和定期观测制度,安全生产制度,职业健康、劳动保护制度等。

1.2 人员配备标准化

现场作业队采取架子队管理模式,作业队编制与定员保持相对稳定,配置的人员素质要能满足相应的岗位职责。

(1)技术能力要求:主要技术人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具有一定的轨道施工经验、善于观察思考、勤于分析总结、交底清晰和注重检查反馈的综合素质,有比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一定的管理能力,能够统筹考虑制定保证进度、不断提高质量的能力。

(2)管理能力要求:确保管理制度、施工程序和过程控制的执行结果有效,作业规范、高效,执行力度大,技术和组织方面有超前意识、错误能预控。

1.3 现场管理标准化

规定作业队及作业人员在现场施工过程中有关文明施工以及安全作业的基本要求,包括作业队及作业人员施工过程中质量、安全行为,以高标准的现场管理保证和促进工程的规范作业和精细作业。如:(1)现场的混凝土拌和、钢筋堆放加工、轨枕堆放检验、轨排粗调、轨排精调、混凝土浇筑、道床板养护等分区管理,标识、标牌清晰正确,责任人明确。(2)所有人员挂牌上岗,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上岗证使用不同的颜色区别,上岗证正面有照片、姓名、岗位,背面有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及标准。

1.4 过程控制标准化

加强过程控制,严格执行作业标准是根本,主要包括施工作业的基本流程、施工作业标准、控制要点、质量控制及检验标准等。施工单位通过编制作业指导书、作业要点卡片,进行技术交底与作业培训。

2 建设管理框图

无砟轨道管理流程见图1。

建设、监理和施工单位根据其内容细化检查项目,制定“无砟轨道施工工序质量检查落实表”,做到检查、记录形成闭环管理。

图1 无砟轨道管理流程

3 程序管理

根据无砟轨道这一特殊构筑物系统工程需要逐步、分阶段循序渐进地认知的特点,建设单位编制了《宜万铁路无砟轨道施工手册》,明确了施工程序、作业标准和控制要点,要求现场管理层和操作层必须严格执行,细化了过程控制内部标准,制定了提高测量精度技术和数据处理措施。

通过程序管理,务必做到3点:一是方案可行,工装设备、测量仪器满足精度控制需要;二是通过施工先行段,技术人员系统地掌握无砟轨道施工技术;三是第一管理者做到现场管理大力度、有成效,使一线作业人员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安全、投资、进度、环保等有序可控。

3.1 前期准备阶段

包括:设计技术交底;根据图纸审核、施工调查和作业队伍技能状况,比选确定施工方案;施工单位项目部、集团公司两级对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作业指导书评审;建设单位组织设计、监理和咨询等单位的专家对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审查,施工单位根据专家意见调整、细化和补充相应措施;建设单位组织对隧道沉降变形观测和铺设条件评估;施工人员和监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包括现场参观学习、系统综合性培训和测量专项技术培训;进行CPⅠ、CPⅡ、CPⅢ精密测量控制网布设,完成新网下的线路拟合;对CPⅡ、CPⅢ测量成果进行复测,对线路拟合资料核查,设计院确认;每个工作面都设立200~400m的施工先行试验段,该先行段每个循环都要认真进行数据观测、分析及总结,经宜万铁路建设指挥部管理小组组织检查评估合格后,方可开展先行段试验施工,试验段完成,经宜万铁路建设指挥部管理小组组织检查评估合格后,方准全面展开施工;监理单位对开工报告审查后报建设单位,建设单位组织审查批复;原材料进场检验、标识存放,拌和站建设等。

3.2 过程控制阶段

包括组合轨道排架制作和工具轨选用,组装轨排,钢筋工程施工,电阻测试,轨排就位、粗调、精调和轨道几何位置复测,灌注道床板混凝土,道床板养护、封堵螺栓孔等。重点如下。

(1)钢筋绝缘情况、灌注混凝土前的精度复测,灌注混凝土等重要工序监理全过程旁站。

(2)每一个新开工工作面的首次混凝土浇筑由建设单位管理小组、监理单位总监(或主管副总监)和施工单位指挥长、总工检查签字同意;施工先行段的非首次循环混凝土施工由监理单位总监(或副总监)和施工总工检查签字同意;以后的每一次混凝土施工,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或安质部长,监理单位的主管工程师检查签字同意。

(3)施工单位建立内部各工序交接验收管理办法,各工班之间办理签字交接;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允许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4)在施工的各阶段,施工单位根据测量统计分析数据,在施工现场定期(不长于1个月)召开由技术负责人、测量、安全、试验、物资设备、质量人员和工班长等参加的各类分析、探讨和阶段性总结会,适时增补具有针对性的技术、质量管理要求;召开会议时,监理单位需要全部参加,建设单位有选择性地参加。

(5)施工中,建设单位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巡查,检查施工单位的现场工程质量、安全及文明施工情况,检查有关数据及分析总结报告,落实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指令的执行情况,标准化施工程序的执行情况和监理旁站情况等。每施作10个循环(或800m左右)后,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及时报宜万铁路建设指挥部管理小组组织检查评定,评定合格后方准继续施工。

3.3 换铺长钢轨和工程线行车的维护整理

为使无砟轨道的初始精度尽量少受到影响,在进行换铺长钢轨,线路应力放散和锁定时,应对轨道联结零件、长钢轨质量、长钢轨施工方法等进行检查、监督;在行车期间,为了保持轨道施工中的原始精度、避免行车对扣件和轨道的影响,在换铺长钢轨、轨道整理期间、之后,直至无砟轨道与路局办理完交验手续,施工单位都安排专人维护、定期紧固锚固T形螺栓,并注意观测分析,同时根据紧固螺栓情况和观测数据的分析相应地调整维护方案。

(1)为避免行车对已经安装扣件精确度的影响、避免损坏轨枕的锚固螺栓孔螺纹,铺设长钢轨后,尽量在3d内安装齐全扣件(不得超过5d),并立即着手安排专人定期紧固,对轨道进行整理。

(2)对轨道整理和维护要建立数据检测、数据分析、轨道维护和处理总结档案,及时形成完整的竣工资料。

3.4 轨道综合复测和整理

在工程验交前,施工单位依据动态检测数据,结合施工过程控制精度、维护和观测记录,系统完成复测和综合整理工作。

4 基本要求

(1)学习和培训要有成效。建设指挥部和监理单位检查作业制度的落实情况和学习的书面记录;要求施工单位学习培训制度全面、针对性强,有学习和落实情况记录;监理单位有检查记录。

(2)施工单位必须使用符合精度要求的工装设备,所使用的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必须性能稳定。

(3)施工单位项目部、集团公司两级对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作业指导书进行讨论审查,有审查意见表或文件记录。人员花名册中的施工人员素质和数量满足施工要求。

(4)施工单位将本单位对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作业指导书审查指导意见、细化和补充相应措施等及时报送监理单位审查。施工单位准备好汇报材料供监理和建设指挥部审查。

(5)开工前1个月,监理单位先组织施工单位对隧道溶腔和Ⅴ、Ⅵ级围岩等地段进行沉降和铺设条件评估,并报宜万建设指挥部进一步组织评估,以确保满足施工要求。埋点距离、部位、观测频率符合标准要求,观测数据分析、沉降回归曲线和结论等项目齐全。

(6)施工单位对隧道底高程进行测量、分析和处理,确保道床板厚度、隧道底板无积水和渗水,疏道横向排水槽并标志。

(7)制定详细的施工先行段试验方案,明确试验目的、项目、试验手段和人员分工,技术交底的技术和质量控制要点和标准要清楚、细致。

(8)排架的检查要求:必须在有经验的工厂内按照精度要求制作轨排框架,检验、编号、建档;轨排框架运到施工现场,要按照档案编号逐一检查验收,并当作工装设备进行全过程管理。在施工先行段中通过使用进一步确认每榀排架的精度状况。在精调过程中,测量人员通过观测排架的调整次数,来掌握其变形情况,若出现3次精调但精度状况都比较差的时候,则对该排架进一步检查整修。排架使用不多于10个循环,要进行综合检查和分析,判断其变形情况。

(9)认真做好200~400m施工先行段的每个循环试验项目及总结。先行段必须至少包括以下4种工况的测量数据:最后一遍精调支撑点的轨道数据、混凝土浇筑前的轨道数据、混凝土浇筑后未松动支撑的轨道数据、混凝土浇筑后松动支撑后的轨道数据。对每次循环都认真进行数据分析、总结,最后完善和固定每道工序的技术、质量、作业时间标准和作业人员。试验项目包括:对无砟轨道施工控制精度、各项工序工艺、各种设备的综合性能、物流组织、人员安排等进行全面验证,进一步完善工艺、总结经验,以提高作业工效和保证施工精度。

(10)完成施工先行段的试验总结,根据试验经验进行修改、补充技术交底书、施工组织设计和作业指导书,并对作业人员进行补充交底。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评审。

(11)按照施工先行段成果总结内容和技术交底保质保量地完成每道工序施工,重点项目是:隧底清理、钢筋制作安装与绝缘、轨排组装、仪器检核、轨道精调、过渡段顺接段测量数据的处理、接地端子、过轨钢管埋设、轨道支撑系统的稳定保护、扣件保护、混凝土品质、混凝土浇筑顺序、混凝土抹面、混凝土养护、轨道清理、轨道复测与分析、轨道定期维护等。

要求每道工序完成后,各工序小组长要首先检查和签字确认,然后报质检员和下道工序小组长检查和确认;各小组长对本小组工人的作业质量和工效负责。

(12)在技术员和质检员的指导下,各小组长对操作工人的规范作业负责;各操作工人必须按照技术交底内容做到规范、程序作业,完成的项目满足作业质量标准;不得擅自改变作业工法。

5 结语

宜万铁路建设、监理、施工单位按照“四个标准化”的要求,对标准化管理建设的具体内涵、推进目标、检验标准、实施方式、重点工作加以细化,并充分利用机械化、工厂化、专业化、信息化这些支撑手段,编制了《宜万铁路无砟轨道施工手册》,规范了无砟轨道施工。

通过提高施工过程控制标准,落实高标准管理、架子队管理,树立样板工点导向、先行施工段引路措施,高度重视施工先行段管理、测量数据分析反馈,坚持细化过程控制标准,坚持施工与动态检测、维护运营相结合的系统综合管理,认真抓好人员配备、培训、制度、施工资料,现场标识、标牌布置,抓好隧道无砟轨道精密网控制、轨道测量精度控制、钢筋绝缘检查和道床板的质量控制,保证了无砟轨道初始高质量,为实现部党组提出的宜万铁路建设目标奠定了基础。

[1] 卢祖文.树立全新建设理念 建设一流客运专线[J].铁道工程学报,2005(1):1 -9.

[2] 何华武.无砟轨道技术[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3] 上海铁路局.铁路建设标准化[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4] 金守华.系统理解客运专线标准体系树立全新铁路建设理念[J].铁道建筑技术,2005(2):1 -4.

[5] 赵东田.双块式无砟轨道原理及工程实践[J].铁道标准设计, 2008(10):1 -5.

[6] 上海铁路局.铁路项目建设岗位工作指南[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7] 卢祖文.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8] 赵东田.无砟轨道在铁路建设中的应用分析[C]∥铁道部工程设计鉴定中心,中国铁道学会.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技术交流会论文集.武汉:长江出版社,2005.

[9] 赵东田.高速铁路精密控制网布设和量测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09(12).

[10] 张 梅,王晓洲,沈东升,等.客运专线铁路工程无砟轨道施工手册[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11] 赵东田.孙 晖.CRTSⅠ双块式无砟轨道综合整理技术[J].铁道标准设计,2009(11):28 -30.

[12] 朱 颖.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测量技术[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13] 铁道部宜万铁路建设指挥部.宜万铁路无砟轨道施工手册[Z].湖北恩施:2009.

[14] 赵国堂.客运专线轨道动态检测中应注意的几个技术问题[J].中国铁路,2005(4).

U213.2+44

A

1004 -2954(2010)08 -0026 -04

2010 05 10

赵东田(1972—),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5年毕业于兰州铁道学院铁道工程专业,E-mail:zhaodong668@sohu.com。

猜你喜欢

施工单位监理轨道
施工单位工程签证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单纯形法的TLE轨道确定
CryoSat提升轨道高度与ICESat-2同步运行
朝美重回“相互羞辱轨道”?
浅谈LNG接收站项目施工单位的外部协调工作
关于建设工程监理发展趋势的探讨
工程监理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基于灰色聚类分析法对房地产项目施工单位风险管理的研究
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关于工程索赔博弈分析
太阳轨道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