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灌线GSM-R系统互联及测试研究
2010-05-08阚绍忠
阚绍忠
(中铁建电气化设计研究院,北京 100043)
1 概述
成灌线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后首批灾后重建的铁路工程,全长56 km,其中高架桥长达40 km多,是连接成都市中心城区与周边区(市)县的第一条轨道客运快速通道,同时也是国内建成的首条市域铁路。
GSM-R能够在铁路沿线的开阔地、山区、隧道和丘陵等各种地形地貌条件下提供无缝网络服务。成灌线采用GSM-R作为主要通信技术,该线的GSM-R系统建设包括新建GSM-R核心网节点,沿线新建GSM-R基站19个。其中,GSM-R的核心网采用华为公司基于软交换的GSM-R平台,是国内第一个使用软交换的GSM-R核心网,同时也是软交换核心网设备首次应用在现网运营中。因此,为确保成灌线GSM-R系统的正常运行,保护工程投资,必须解决好成都核心网设备与现网中北京、武汉和西安设备的互联问题。本文主要讨论成都GSM-R节点与全路GSM-R节点的互联方案及测试验证方案。
2 互联和互联测试的必要性
GSM-R系统的互联互通是不同厂家的设备接口按照统一协议标准进行互联,保证各项功能可在不同厂家设备构成的网络中实现。
实现互联互通保证了基于GSM-R的各项业务的实现,有利于网络长期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有利于形成良好竞争局面,保护工程投资,降低风险。
设备之间的互联是形成多厂商供货局面的技术基础,是各厂家市场竞争的主要决定因素。实现互联有利于节省网络建设投资和运行维护成本,充分保证厂家的售后服务支持力度。
(2)有利于形成全网解决方案,最大限度发挥总体效益。
GSM-R网络建设的目标是为全路运输指挥调度、列车控制、运营管理系统中的移动体提供综合通信平台。设备的互联互通是全网优化设计的前提基础,只有这样的前提下,才可能保证使整个网络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资源原则进行组网,使整个网络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共享基础设施和资源,开展综合应用,最大限度发挥总体效益;才可能保证网络架构的合理性,使其既能满足近期发展的需要,又符合网络的发展趋势,充分保证系统的一致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3 成灌线GSM-R系统互联方案
3.1 成灌线GSM-R系统结构
成灌线在成都设置核心网MSC/VLR/GCR/SSP、SGSN/GGSN设备,同时设置无线网络设备BSC/TRAU/PCU,沿线设置基站进行单网覆盖。另外,在成都设置GRIS、FAS交换机各1套,在调度所和沿线各车站设置调度台、车站台。成都核心节点采用软交换平台(2个MGW+1个MSC server),实现MSC/VLR/GCR/SSP的功能。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成灌线GSM-R网络不是一个孤立的节点,而是要和全路集中设置的归属位置寄存器(HLR)、智能网业务控制点(SCP)、GROS、DNS、Radius、TMSC等实现互联,下面我们将主要讨论互联方案。
3.2 电路域互联方案
本次互联需要实现成都核心节点与北京、武汉、西安核心网的互联。成都MSC/SSP分别通过西安TMSC、北京和武汉TMSC/MSC/STP接入整个GSM-R系统。
成都节点与北京、武汉的电路域互联采用E1数字中继传输通道承载信令,并考虑备份冗余。另外,根据需求成都至武汉还需开通E1数字中继用作话务传输通道。
成都节点与西安核心网TMSC/MSC电路域互联采用E1数字中继用作话务传输通道,信令部分通过北京、武汉STP转接。
成都节点MSC/SSP与成都接入网BSC互联调测期间,采用E1数字中继用作话务传输通道,其中第1、5、9、13条E1的16时隙开信令,信令通过MGW转接;与成都调度通信系统FAS及成都铁路专用PSTN网络互联调测期间,采用E1数字中继用作话务传输通道,信令通过MGW转接。
另外,针对成灌线GSM-R系统编号计划及互联实施方案的要求,在成都专网汇接交换机上扩容ISUP 2 M接口和1个No.7信令模块,满足GSM-R与PSTN的互联。
在与北京、武汉、西安TMSC/MSC/STP互联前,需要完成成都至北京、武汉、西安传输通道调测,并保证通道正常,保证成都、北京、武汉、西安等相关网络设备及业务编号提供并正确无误。
成都核心网节点与北京、武汉、西安电路域互联网络结构如图2所示。
成都MSC接入HLRi时,SCCP层路由采取负荷分担的方式,将信令送到北京和武汉STP。成都MSC接入SCP/SMSC时,SCCP层路由采取主备用的方式,北京方向主用,武汉方向备用。
对于MTP层路由,成都MSC送到北京STP的信令除了设置成都至北京的直达路由外,还需设置成都MSC—武汉STP—北京STP的迂回路由;同理,成都MSC送到武汉STP的信令除了设置成都至武汉的直达路由外,还需设置成都MSC—北京STP—武汉STP的迂回路由。
3.3 分组域互联方案
分组域互联主要包括Gn接口与Gi接口。成都本地2台路由器(CE)各引出2条FE以太网线,分别通过协议转换器转换为E1的方式连向北京节点的接入路由器(PE)以及武汉节点的接入路由器(PE),以实现成都SGSN/GGSN与北京/武汉SGSN/GGSN、成都SGSN/GGSN与北京/武汉DNS、成都GRIS与北京/武汉GROS、成都GGSN与北京武汉Radius、成都GRIS与北京/武汉DNS的访问路由建立。
对于Gr接口,从SGSN引出2条E1与北京、武汉STP互联,以实现SGSN与北京、武汉HLRi的准直联信令链路。
核心网节点成都、北京、武汉分组域互联网络结构(信令、数据)见图3、4所示。
成都SGSN接入HLRi时,SCCP层路由采取负荷分担的方式,将信令送到北京和武汉STP。
对于MTP层路由,成都SGSN送到北京STP的信令除了设置西安到北京的直达路由外,还设置成都SGSN—武汉STP—北京STP的迂回路由;同理,成都SGSN送到武汉STP的信令除了设置成都到武汉的直达路由外,还设置成都SGSN—北京STP—武汉STP的迂回路由。
4 成灌线GSM-R系统互联测试验证方案
4.1 验证测试接口
成灌线GSM-R互联测试所涉及的接口及测试内容如下。
(1)C/D接口——移动业务交换中心/拜访位置寄存器(MSC/VLR)之间的接口归属位置寄存器(HLR):包括位置更新、补充业务、用户数据管理、点对点呼叫处理、功能号注册/注销/查询等。
(2)A接口——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与基站子系统(BSS)之间的接口:包括位置更新、资源指配和释放、话音越区切换、数据呼叫越区切换、语音组呼业务、语音广播业务、增强多优先级与强拆业务、功能号注册/注销/查询、功能寻址、基于位置的寻址和补充业务等。
(3)E接口——MSC与MSC之间的接口:包括跨MSC的点对点呼叫测试、跨MSC的越区切换、补充业务、多优先级与强拆业务等。
(4)L接口——业务交换点(SSP)与SCP之间的接口:包括功能寻址、基于位置的寻址、接入矩阵、基于位置的呼叫限制、基于MSISDN的呼叫限制、不唯一车次号呼叫测试等。
(5)Gr接口——服务GPRS支持节点(SGSN)与HLR之间的接口:包括路由区更新、用户数据管理、信令链路管理测试等。
(6)Gb接口——SGSN与分组控制单元(PCU)之间的接口:包括GPRS附着/去附着、GPRS路由区更新、PDP上下文激活/去激活、GPRS上下行数据传输、GPRS业务挂起和恢复、复位等。
(7)Gn接口——SGSN与SGSN之间的接口:包括SGSN间路由区更新、跨SGSN间的数据传输和健壮性测试等。
4.2 验证测试的环境和组网
成都MSC/VLR与北京/武汉HLRi之间C/D接口、西安MSC/VLR与成都MSC/VLR之间E/G接口、成都MSC/SSP与北京/武汉SCP之间L接口的组网结构如图5所示。
4.3 实施过程
参考NV(Network Vendor)-IOT FORUMN的IOT工作流程,并结合成都本地节点业务验证等实际情况,测试的实施过程遵循如下步骤,如图6所示。
(1)单机开通,并进行单机各项功能测试。
(2)单机开通后,确定设备的软件版本和补丁项目。
(3)制定测试方案,包括测试配置和测试项目等内容。
(4)在测试方案的基础上,制定测试案例和测试表格文档,具体内容应包括测试方法、测试结构、测试前提条件、测试数据预置、测试方案以及具体测试项目。
(5)依照测试案例对各接口互联和设备功能业务等进行测试,主要包括成都与北京、武汉互联功能验证测试,设备功能验证和故障模拟测试等内容。
(6)测试过程中,针对发现的问题通过信令分析、查找规范等进行问题定位,然后进行网络设备参数修改、补丁增加或删除,最后分析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问题的复测,并对已通过的测试项目进行复测,防止参数修改或补丁增减影响其他功能。
(7)测试完成后,形成测试报告,测试报告内容包含测试中的主要事件(测试计划、测试过程中取得的成果等)、测试项目的最终状态。
4.4 发现和解决的问题
互联和测试过程中,针对出现的问题逐一进行了排查处理,举例如下。
问题现象描述:武汉呼叫成都GSM-R移动用户,呼叫失败。STP修改数据后呼叫信令正常,但双方都听不到对方的讲话。原因分析如下:
第一个问题,武汉呼叫成都GSM-R移动用户失败:通过对成都节点的信令分析,成都MSC没有收到HLR发送过来的取漫游号码(MSRN)的消息,而这个消息是呼叫成功必然经历的信令流程,因此导致呼叫失败,经排查修改数据配置后,信令交互正常。
第二个问题,HLR已经向MSC发送了索要MSRN的消息,MSC成功分配MSRN后向HLR发送了回送消息,信令流程正常,但双方都听不到对方的讲话。从这个现象上判断为双不通问题,判断为双方电路CIC协商问题。双方重新核对CIC后,互拨正常。
5 展望和总结
实施GSM-R系统的互联及测试是保证客运专线安全运行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全路全程全网的必备条件。成灌线的互联实现了国内的3个设备厂商GSM-R核心网设备的互联,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本文具体阐述了成灌线SM-R系统互联的方案,并举例分析了互联测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为今后的GSM-R系统互联及测试提供了技术经验。
[1]钟章队,李旭,蒋文怡.铁路综合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R)[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2]丁建文,杨焱,钟章队.浅析铁路GSM-R系统互联互通及测试[J].移动通信,2007,31(9):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