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柴国生 与他的照明王国

2010-05-06

新广角 2010年5期
关键词:华星雪莱节能灯

韩 阳

当问及他是怎么看待财富时,柴国生说:“我追求的是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大多数人来说,生活是很容易达到目标的,而事业则不同。我对于财富的概念是很平淡的,现在的精力主要用在完善和推动企业的发展上,这才是我最终的梦想。”

1990年,柴国生离开他呆了12年之久的国企,开始下海创业。

那时,他已经是那家工厂的总工程师了。

回想起那段历史的时候,柴国生印象深刻:“当时有两件事对我的影响很大。第一件事,是我看了当时红极一时的何博传写的《山坳上的中国》,这本书深刻揭示了中国的经济模式和未来预期的发展模式。第二件事,就是1990年我们厂去欧洲考察节能灯时,先去了英国,后去了捷克,繁荣的市场经济和落后的计划经济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因此我看到了当时所在的企业无法让我实现梦想。”

欧洲考察结束后,柴国生认为不能简单地引进外国先进设备,而要按照中国自己的发展模式走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这一点和执意想要引进外国设备的厂长发生了极大的分歧,这件事最终让柴国生坚定了辞职的决心。

辞职后,柴国生来到了广东佛山,他在一个朋友的公司做了10个月,1992年12月,他创办了雪莱特的前身——华星光电实业公司。刚开始的全部资产只有七十万。柴国生说“那时恨不得把每一个钱都掰成两个来用”。

个人魅力是一件很玄的事情,说不清道不明,表现在柴国生身上,就是创业初期他能凭着个人魅力将个旧的老同事、老部下,从安定的国企召集到自己的麾下,为了一个不确定的未来而努力打拼。

“当时是怎么说服他们远离家乡,辞去国企的工作来到南海和您一起创业的?怎么保证他们的未来?”

“我是没法保证他们,我就告诉他们,国际歌里有句话是‘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谁也救不了谁。但是我可以保证,哪怕只有一碗米,我也要煮成稀饭大家一起分享。因为我一直都很有责任心,大家都很信任我,抱成团努力工作。那时连续好几年,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每个月工作30多天,工资很低,但大家工作劲头很高,有非常大的干劲。我无法保证日后人人得以衣锦还乡,但是我可以保证,只要有一碗米,我也会做成稀饭,给大家一起喝。”

“刚开始的时候,极其的艰难,难到什么程度,就是需要把生锈的螺丝放在煤油里泡,泡了几天后再用。不敢浪费一丝一毫,因为没钱啊。”柴国生说,“我只有一次拖欠过大家工资,那次是因为发工资的前几天,我们的保险箱被撬,放在里面准备发的工资也被偷了。”

还有一次,对他印象也很深刻。1993年的时候,公司刚刚创立一年,没有交通设备,只有一辆人力三轮车充当公司的采购车。那时佛山市区已经禁止骑人力三轮车了,但是他们没办法,平时只能偷偷运输。有一次还是在祖庙街口被交警拦下来了,怎么办?大家只好把采购的东西卸下来,重新想办法拖回了公司。

回忆起创业初期的艰苦时光,柴国生不仅感慨万千道。

柴国生出生于云南个旧。他的父母都是教师。文化大革命爆发,柴国生没能上初中,在小学办的初中班里呆了3年。17岁时,“准初中毕业”的他遇到一个好机会,免去了下乡之苦,进入当地的灯泡厂当工人。1975年,全厂最勤奋、学习能力最强的柴国生,被推荐到复旦大学光学系电光源专业。

“刚进大学时,整个人都懵了,文化基础太差,导致刚开始听课如听天书一般。”柴国生坦言道。但是他不服输,用了3年的时间便学完了初中到大学9年的课程。1978年大学毕业,他选择考研,平均分56分,被60分的入围线卡到了研究生门外。

当时摆在他面前的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去云南大学当老师,一个就是去当年工作过的灯泡厂当技术人员。“因为自己在教师家庭长大的,所以对教师这一行不感兴趣,就选择了回灯泡厂去。”

当时的选择,决定了柴国生一辈子的人生道路。

1997年,柴国生在复旦大学的老师找到了他。

这位老师当时接受了国家一个重点项目,需要进行技术实验,进行项目合作攻关,他们在国内找了一圈,包括不少大企业,但都找不到合适的,最后发现了华星光电,此时的华星光电在节能灯行业已经遥遥领先于其他同行。

最后,“华星”与复旦大学合作对“节能灯光衰机理研究”获得成功,使节能灯的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华星率先采用涂膜保护水涂粉新工艺生产的节能灯管,平均寿命长达8000小时以上,2000小时通光维持率达85%以上,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于1999年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04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8年后,华星光电在“紧凑型高效节能灯”方面实现两大创新:一是大功率,创造了65瓦以上的节能灯,突破了节能灯没有大功率的禁区;二是往更小的方向发展,3瓦、5瓦的家庭型,引导行业潮流。这两大突破,让华星光电确立了自己在电光源领域的领先地位。

柴国生说,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完全是抓住了两个机会。一个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带来的巨大机遇,一个是节能灯的高速发展时期。

“当时你们的产品在广东的份额如何?雪莱特的利润如何?”

“可以说高品质的节能灯大部分都是我们制造的。我们比其他同行挣钱多。我们管理好,合格率好。而且质量好,市场上供不应求。所以我们的利润相比同行能高出百分之十几。”

随着事业的平稳上升,柴国生的心愿也从小到大了,那就是“要成为中国最好的、世界一流的照明企业。”

2006年10月25日,雪莱特在深交所成功上市。但是,从2007年9月到2009年8月,国内第一起因为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引发的诉讼引起市场瞩目。耗时两年,官司从区级法院一路打到最高人民法院,原被告双方是雪莱特董事长柴国生和原董事、副总经理李正辉。

2002年底和2004年7月,柴国生分两次将名下的部分公司股份赠给时任公司副总经理的李正辉,双方同时约定李正辉从接受股份起至少要在公司服务满5年,若中途退出则将收回这部分股权并追讨经济赔偿。

李正辉没有履行承诺,于2007年8月25日向公司提出辞去公司董事及副总经理职务。雪莱特随后召开第一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了这份辞职申请,官司由此引发。

雪莱特起诉李正辉,追讨股份并要求赔偿损失1929万。李正辉在佛山南海区法院状告雪莱特董事会决议非法,法院两次开庭后却又撤诉。雪莱特接着反诉,状告李正辉滥用诉权对公司造成不良影响。李正辉再诉雪莱特要求获得经济补偿及董事津贴……

2009年8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终于为这场马拉松诉讼画上句号:李正辉在赔偿柴国生1929.40万元经济损失的同时。还需退还34.83万股雪莱特股份。双方均对判决结果无异议。

“当时我看到股权纠纷案的相关报道,觉得很奇怪,李正辉明明再做几个月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走?”

“这就要看关于人性的东西了,人性本来就是贪婪的,关于这个问题,我没法回答,没法代替那个人回答。”柴国正平静地说着。

如今,柴国生对这场官司讳莫如深,但透过这起轰动一时的官司,可以发现柴国生在公司管理上的重大变化。

他说,包括李正辉在内,他共向20多名员工赠送过股份。据了解,2006年雪莱特上市之初,共有自然人股东21名,到2009年3季报,其中不少名字已经消失。

柴国生说:“当时赠与股份的那些小股东现在大部分都不在公司了,因为他们的管理思想和理念已经无法跟上雪莱特现在的发展。公司在第二次创业的时候,引进了更多有激情的大学生和年轻干部。”

“二次创业已经完成了吗?”

“现代化管理体制、公司法人制度、现代企业运营机制的建立已经基本完成了,现在我们对干部的选用,对业绩的评价机制和管理机制已经远远超越过去的运作水平。这让雪莱特在未来会走得更远。”柴国生淡淡地说,“以后我有可能辞任董事长,只做一个股东就行了。现在的职业经理人团队,我很放心他们。”

柴国生的办公室,几乎都是古董。他说,古董只是个人爱好,私人行为。他希望他的下属们都是光电专家,而不是古董家。不要因为他喜欢,属下就跟风。

人生的不同阶段目标就会不同,柴国生表示,现在想得最多的是企业和员工的发展。现在生产一亿只节能灯,一年可以节约70亿度电,相当于40多亿人民币,相当于一个80万千瓦机组的发电量,少消耗280万吨标煤,就少排放近千万吨的二氧化碳,几十万吨的二氧化硫。

这是他所从事的行业,所产出的产品为社会做出的贡献。特别是现在气候变暖,雪莱特的产品能为社会做出这么一点贡献,他很欣慰。

截至2010年1月15日,柴国生持有雪莱特48.66%的股份,市值约10亿元。

猜你喜欢

华星雪莱节能灯
我要读书啦(下)
我要读书啦(上)
写话,一点都不难
“鸟”和“乌”
节能灯省电有技巧
一诺三十年
节能灯省电技巧
雪莱一诺三十年
雪莱:保卫小狗窝,一诺30年
话说节能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