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思想认识 采取有效措施 努力开创粮棉高产创建工作新局面
2010-05-05王高勇
王高勇
(山西省农业厅,太原 030002)
高产创建是集成推广良种良法的重要平台,是依靠科技挖掘单产潜力的关键举措,是各级领导行政推动的重要抓手,是带动大面积平衡增产的有效措施。
1 粮棉高产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近年来,山西省积极开展粮棉高产创建活动,对提高粮食生产水平,确保粮食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根据农业部的安排,山西省于2008年开展了“全省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年”,重点在16个县开展玉米、小麦、马铃薯、油料4个作物的高产创建活动,建立16个万亩或千亩高产示范片。2009年,高产创建规模进一步扩大,在28个县建设了50个部级粮棉高产示范片,涉及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棉花5种作物,实施面积3.6万hm2,增产粮食197.6万t,增产皮棉102.29万kg,新增产值1.42亿元。通过粮棉高产创建,促进了良种与良法配套,促进了农机与农艺结合,创新了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为粮棉高产稳产积累了经验,树立了样板,辐射和带动全省粮棉油生产水平的提高。
与此同时,山西省抓住中央财政实施现代农业项目的机遇,建设以秸秆还田、机深耕(松)、增施有机肥、地膜覆盖为主要内容的玉米丰产方,取得明显成效。经调查测产,在2009年遭受严重干旱的情况下,全省26.7万hm2玉米丰产方,平均单产超过550kg/667m2,以占全省1/5的玉米面积生产了近1/3的玉米产量。特别是6.67万hm2地膜覆盖玉米丰产方抗旱增产效果明显,比同类型地块不覆盖田每667m2增产50~100kg。2010年春季,在20个县安排地膜覆盖玉米10万hm2,比2009年增加3.33万hm2,带动各地推广地膜覆盖,为应对低温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结近年来山西省粮棉高产创建的经验和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领导是关键。2008年以来,省政府把粮食高产创建工程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四项工程之一来抓,由于各级领导重视,使高产创建在项目整合、资金筹措、部门协调方面得到有力支持,促进了高产创建工作的开展。其次,设施是基础。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山地多平地少,旱地多水地少,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干旱始终是制约农业生产的首要因素。因此,坚定不移的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是提高粮棉生产水平的根本途径。第三,技术是核心。按照农业部“统一整地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械作业”的要求,狠抓关键技术措施落实,促进良种与良法相配套,农机与农艺相结合,是实现粮棉创高产的核心。第四,防治是保障。近年来,受温室效应的影响,冬季气温升高有利于病虫害越冬,高温干旱天气的增加,使红蜘蛛等喜旱性病虫害发生呈现日益加剧的趋势,给粮棉生产带来的危害越来越重,成为制约粮棉增产的重要因素。在加强抗病品种选育推广的同时,积极开展综合防治,统防统治,是确保粮食高产的关键所在。第五,创新是活力。通过大面积开展综合配套技术的示范推广,提高了粮棉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使农业科技的贡献最终体现到产量和效益上。这对于以往只注重单项技术增产作用的机制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既充分发挥了农业科技人员的能动性,又充分调动了示范农户的积极性。项目县通过组织农机合作社、农机户、供肥企业统一作业、统一供肥,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农民得到了实惠。有些县还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推进土地合理流转,实现规模经营,不断创新农业经营管理方式。
2 充分认识到粮棉高产创建工作的重要性
两年来,粮棉高产创建规模和影响不断扩大,效果显著提高,已经成为农业部门开展工作的重要抓手,成为示范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的重要阵地,成为提高山西省粮棉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各级农业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粮棉高产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扎扎实实开展粮棉高产创建活动,促进全省粮棉生产水平的提升。
首先,开展高产创建,是确保山西省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从粮食总量上看,山西省是一个粮食产销基本平衡省份,但结构性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以小麦为主的细粮生产量仅能满足消费量的一半,每年需从省外调入250万t左右。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是保证我省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的具体行动。通过高产创建,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增加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激发和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确保山西省粮食总量增加,确保粮食安全。
其次,开展高产创建,是提高粮棉单产水平的重要途径。近几年,山西省粮棉单产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与全国及主产省相比仍有很大差距。2008年全省粮食平均单产220kg/667m2,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10kg,在全国仅排到31位。其中,全省小麦平均单产229kg/667m2,玉米单产330kg/667m2,大豆单产75kg/667m2,马铃薯单产657kg/667m2,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76kg/667m2、40kg/667m2、38kg/667m2和 355kg/667m2。全省棉花单产 80kg/667m2,比全国平均水平低7kg/667m2,在棉花主产省中排名第11位。通过高产创建,集成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粮棉产量,缩小与兄弟省市的差距。
第三,开展高产创建,是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平台。在粮棉高产示范区大规模推广优良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把抽象的技术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变成培训农民的活教材和课堂,提高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通过组织观摩、田间地头指导等形式,引导广大农民学科技、用科技,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辐射带动粮棉生产水平的提高。通过高产示范,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提高农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通过示范区建设把科研、教学、推广部门的技术人员结合起来,加强协作,联合攻关,大幅度提高粮棉生产的科技水平。
第四,开展高产创建,是创新农业经营方式的有效探索。高产创建要求高产示范区规模在连片0.07万hm2以上,有条件的可以扩大到0.2万~0.3万hm2,通过政策宣传与项目引导,推动土地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有利于促进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种粮效益。通过高产示范区的辐射,引导农户规模发展粮棉生产,促进专业合作组织的形成;通过高产示范,引导多元化的农技服务组织参与示范区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促进农技推广服务专业化、社会化。通过高产示范区建立,引导粮棉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推动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布局。
3 努力开创全省粮棉高产创建工作新局面
2010年,是山西省开展粮棉高产创建工作的第3个年头。为了促进粮棉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扩大示范效应,2010年山西省将在更大规模、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深入开展粮棉高产创建活动,促进粮棉生产的稳定发展。根据农业部安排,2010年,在全省建设93个部级万亩粮棉高产创建示范片。其中,小麦33个,玉米46个,大豆3个,马铃薯7个,棉花4个。在抓好部级示范片建设的同时,省里继续整合现代农业项目、示范基地建设等项目资金,在9个小麦、玉米、马铃薯示范基地县建设9个渠、路、田、林配套的高标准示范片,同时省财政安排资金200万元,再建设10个省级玉米万亩示范片,部、省两级示范片总数达到103个。各市、县也要建立多层次的万亩、千亩或百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力争全省所有的农业县都要建立高产创建示范片。
一是围绕“五大作物”,突出优势产区。玉米、小麦、大豆、马铃薯、棉花是山西省的五大作物,也是山西省的优势作物,主产区分别被国家列入北方春玉米和黄淮海夏玉米优势区、华北北部和黄淮海强筋小麦优势区、黄淮海大豆主产区、华北马铃薯优势区、黄河流域棉花优势区。2009年,组织有关专家完成了对五大优势作物的高产创建潜力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5年全省高产创建的初步规划,积极争取农业部、财政厅的大力支持,使2010年部、省级万亩示范片总数达到103个,在2009年基础上增加了1倍多。在项目安排上,以全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为依据,抓住主要作物,突出优势产区,注重产业基础,兼顾均衡考虑。各市、县农业部门要珍惜机遇,会同财政部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科学选择示范片,制定详尽的实施方案,把各项关键措施落实到位。示范片规模在0.07万hm2以上,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扩大到0.2万~0.3万hm2,鼓励整县、整乡开展高产创建。
二是结合“五个统一”,强化服务功能。在项目实施内容上,农业部要求在示范片全面推行统一供种,良种覆盖率达到100%的同时,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整地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械收获。按照“五统一”的要求,农业部门要切实转变工作职能,强化服务功能,注重发挥专业服务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关键技术到位率。要注重发挥专业服务队的作用,积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组建植保、农机专业服务队,开展代耕代种、代防代治,提高整体作业水平,把“五个统一”落到实处。要引导示范区农户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切实加强扶持和引导,提高服务水平,充分发挥他们在促进农业技术推广、推动土地合理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是实施“十百千万”工程,突出示范效应。开展高产创建,最重要的是建立模式,树立样板,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示范带动全省粮棉生产水平的提高。2010年,在抓好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建设的同时,每个示范片建设1个10亩攻关田、1个百亩高产田和1个千亩示范田,并要建立新品种展示田。要引导示范区农户加大生产投入,统一品种,集成技术,培肥地力,强化管理,为高产创建树立样板。通过不同作物品种在不同区域、不同栽培模式下的试验和示范,筛选不同区域的适宜品种和高产栽培模式,为高产创建提供技术支撑,推动高产创建工作持续开展。各项目县都要成立专家指导组,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根据确定的创建目标,制定高产示范片技术规范,印发到示范片的每个农户。同时,要组织农业干部和技术人员分片包点,开展技术服务,搞好技术培训,提高技术到田率。
四是争取资金,做大做强高产创建项目。各市、县农业部门要抓住机遇,主动向政府领导汇报,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要主动与财政部门沟通,争取财政部门安排粮棉高产创建专项资金,切实增加对粮食高产创建的投入。2010年秋播小麦高产创建项目和2011年的玉米、马铃薯、棉花、大豆等项目的安排,要把市、县两级尤其是县级是否安排专项资金作为重要的条件,对安排高产创建专项资金的县优先安排高产创建项目。同时,各市、县农业部门要以高产创建示范项目为平台,整合项目资金,按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把资金捆绑使用,向高产示范片倾斜。
五是切实加强项目监管,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在2010年规模扩大、资金增加的情况下,要切实加强项目管理,推进项目建设规范化运行。首先,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示范县都要建立健全高产创建组织领导机构,组长最好由县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担任,协调相关部门形成合力,确保创建工作顺利进行。其次,要强化资金管理,建立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资金使用方向,支持关键环节,不要面面俱到,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资金要做到专款专用、专户或专账管理。同时,要加强督导工作。省、市两级要认真做好对项目县的检查督促工作,研究制定可操作性强的考核办法,对示范县进行考核评比。对项目县实行动态管理,对于工作措施落实到位、创建成效显著的要大张旗鼓的表彰奖励,对于工作措施不到位、信息和资料报送不及时、技术落实不到位的下一年度要进行调整。6月份,省厅将对2009年安排的粮棉高产创建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六是大力开展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近两年来,高产创建资金从无到有,由少到多,与各级各部门的扎实工作密不可分,也与从上到下的大力宣传密不可分。要纠正以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落后观念,在做好工作的同时,注意积累高产创建图文资料,注意发现和培养先进典型,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活动。今天的会议,既是对高产创建的再安排、再动员,也是宣传工作的启动仪式。各县要强化宣传意识,采取媒体宣传、印发资料、科技影壁、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和参与高产创建工作,扩大高产创建的声势和效应。各县的高产创建示范片都要有一块标牌,标明示范片所在地、面积、作物、品种及配套技术、技术负责人等,便于农民学习。种植业处将在农情简报开设粮棉高产创建专刊,宣传各地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各市、县要积极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