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专业分馆与信息共享空间共建实践研究

2010-05-03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江苏南京210046

图书馆建设 2010年6期
关键词:分馆院系馆员

戴 静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江苏 南京 210046)

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简称 IC)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新的信息服务模式,它由咨询馆员、计算机工作者、学科专家共同支撑,集知识库、互联网、信息交流所需的软硬件等要素于一体,目的是设立以读者为中心的协作式学习环境和一站式的服务模式。

IC在很多高校,如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台湾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都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已经成为图书馆发展的一次新热潮。目前建设IC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在现有电子阅览室和参考咨询等服务设施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和改造,将IC服务区与现有服务区相结合;另一种则是从空间布局、设备配套到人员配置,新建IC服务区。其中新建IC者最多,如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等皆是如此。这些IC在空间上都是自成一体的,可以统称为“独立的IC”[1]。然而,新建IC对图书馆而言,不仅要投入大量建设经费,重新选择、调配文献资源,还需要仔细斟酌人员的配置。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即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成IC后,能否充分发挥其自身功能还要靠图书馆不断加大宣传、深化服务、细化维护,否则将得不偿失。在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进行IC服务调查发现,很多用户包括学生、学院的教员职工等不了解IC各个功能区域的作用,甚至不知道图书馆还有一个小型的IC空间存在,IC服务效率相对较低[2]。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在这个问题上独辟蹊径,抓住院系资料室并入图书馆、创建专业分馆的契机,在建设过程中将IC的理念融入专业图书馆的办馆思路,开辟了专业图书馆与IC共建的新模式。不仅能够避免重复建设、缩减经费,而且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共性,做到信息共享空间中空间、服务、资源有效整合,同时充分展现专业分馆为学科服务的基本定位,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建设模式。这里将以此为例,探讨高校图书馆专业分馆与信息共享空间共建的经验和在发展中需引起重视的问题。

1 数理化专业分馆建设源起

198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指出:“规模大、系科多的学校,可设立系资料室。”[3]此后,全国大部分高校都出现图书馆和院系资料室共存的现象。据不完全统计,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全国各大高校已经成立资料室7 000多个[3]。

发展到现在,多数资料室的人员编制和资料购置大多独立于图书馆之外,很大程度上导致了高校文献购置经费不足与经费浪费、文献资源短缺与重复购买等尖锐矛盾。在信息和知识日益数字化、网络化的今天,高校如何解决图书馆和院系资料室关系的问题迫在眉睫。

2003年,我校出台了《南京师范大学图书文献保障系统布局调整建议方案》,提出在图书馆现有基础上,按学校学科调整、规划、整合院系资料室,建成专业分馆与总馆共同构建的南京师范大学文献保障系统。根据这一规划的精神,本校数学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4个院系的资料室将并入图书馆,并在此基础上筹建隶属图书馆系统的数理化专业分馆。

2 数理化专业分馆建设理念

2.1 功能范畴

专业分馆将区别于总馆的综合性,突出“专业”二字。文献收藏侧重于数学科学学院等4个相关院系的专业文献(书、刊、电子资源、网络资源),并在此基础上提供数字化、网络化服务。

2.2 服务定位

专业分馆将区别于总馆的大众化,突出“研究”二字。以促进院系科研为目标,优先确保相关院系教师和研究生获得文献信息、使用网络、利用馆内设施和服务的权益。以相关院系教师和研究生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兼顾其他院系教师、研究生。控制本科生入馆人数和使用权限,仅提供有限的在馆阅览服务。

2.3 规划导向

专业分馆将区别于总馆的全面性,突出“学科”二字。馆内所有服务与设施的规划均以学科服务为总旨,不再停留在借还、向读者提供阅览区间等传统服务上,而是要想学科之所想,在有限的空间内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科研究的需求。

3 专业分馆与IC共建措施

3.1 引入IC一站式服务模式,同时强调专业分馆的专业性。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用户的信息行为发生了3个方面的转变:青睐多任务处理(multitask)的信息服务方式;E-Learning学习环境得到重视;合作与协作的工作、教学与学习方式越来越受欢迎[4]。IC的出现与流行正切合了这些要求,因为IC可以在一个空间里整合相关资源,通过多方协作最终达到一站式解决用户所有信息需求的目的。

我馆专业分馆的建设充分融入了IC的一站式服务理念,专业分馆不仅对馆舍划分目的明确的空间板块、安装相关设备设施、收藏一定规模的纸型书刊和电子资源、排布有线及无线网络,而且还充分考虑配备专业资深的咨询馆员、IT人员并与学科方面的专家教师密切合作。馆内除提供多台公用检索机、270个阅览座位外,还提供由教师和研究生使用的小型研讨室和课题研究室,多媒体视听区,多媒体培训研讨室,休闲区,自助复印、打印、扫描设施,自助借还设备,无线网络覆盖,272个电脑有线接入信息点。

建设同时强调专业分馆应具备的专业性。纸质馆藏以各院系原有书刊为基础,一方面不断增订数理化各专业方向的书刊,另一方面从其它馆藏中遴选调拨、调配相关专业的书刊补充馆藏。2009年9月数理化专业分馆建成开馆后,总体面积达1 500平方米。截至9月中旬,分馆共入藏专业中文图书17 000多册、西文图书18 000多册、中文期刊合订本3 000多册、西文期刊合订本7 400多册、中外文现刊300多种、数学科学学院等4个学院历年学位论文纸本1 800多册。2010年续订10多个专业数据库,另外馆藏将增加20种专业报纸。此外,凡与所服务的专业相关的文献,如工具书、光盘、教材等都将陆续调拨到专业分馆,规划中还拟为各院系教师专著设专柜陈列。

分馆力求在本馆内满足专业师生的绝大部分文献获取需求和信息使用需求。

3.2 引入IC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同时强化专业分馆的学科服务。

IC“空间+资源+服务”的服务模式以最大限度满足用户信息需求为宗旨,这与图书馆一切服务于读者的理念相吻合。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要求馆员做到:读者在使用图书馆时遇到任何问题都有馆员为之解答,并且采取“首问负责制”,即首个接到咨询的馆员必须帮助读者寻求到最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专业分馆在此基础上更加强化学科服务。馆内配备有经验的咨询馆员为院系提供参考咨询服务,如专题信息汇编、文献传递、数据库收录引证、学科文献咨询、学科前沿信息推送等,还提供用户教育,如专业分馆介绍与利用、专业数字资源讲座、文献导读等。同时专业分馆加强与各学科师生之间的联系,提升专业文献资源的选取、管理和服务水平,使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和各项服务更加符合院系专业的个性化需求。总馆的系统技术部人员负责保证分馆内网络畅通、设备正常运转,成为学科服务的坚强后盾。

4 共建模式的优势

4.1 节约建设经费,避免重复建设。

专业分馆与IC共建模式在经费方面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建设独立的专业分馆和独立的IC同样都需要配备大小适宜、布局合理、舒适实用的馆舍空间,也同样需要配备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咨询馆员、信息技术人员,并且需要和院系的专业教师进行深度密切的合作。如果在图书馆中另辟空间单独建设分馆和IC会造成经费及人员的重复配置,而共建模式可以节省物力、人力,避免重复建设。

4.2 以“一站式服务模式”吸引专业师生到馆,提高分馆馆舍及资源的利用率。

据统计,2009年9月1日—12月31日共计到馆阅览18 592人次,日均到馆224人次(双休日和节假日不开放)(见表1)。

表1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数理化专业分馆进馆人数统计表

根据表1,2009年9月至12月以来进馆人数每月呈递增趋势,12月是9月的2倍多,教工和研究生占入馆总人数的69.3%。9月至12月借还图书4 500余册(工具书、现刊、过刊合订本均不外借),日均借还近60册。4个月内打印、复印资料近700页。自11月投放使用以来,共计69位研究生使用过馆内小型研讨室,153位师生使用过课题研究室。9月份以来共接待口头、电话、E-Mail咨询500多人次,举办新生入馆教育、分馆使用导航讲座3次。

通过10月份的数理化专业分馆满意度调查了解到,超过90%的读者对分馆提供的资源和服务表示满意。

4.3 以学科服务为引导,深化读者服务的内涵。

2009年9月开馆以来,专业分馆已经多次深入院系与院系领导、学科专家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对学科文献的需求,并争取院系的经费支持。10月份,专业分馆邀请院系成功举办“体验专业馆信息共享空间”的活动,活动中由分馆咨询馆员为师生作专题讲座并与师生进行座谈,一方面向师生们宣传专业分馆的资源和服务,另一方面了解院系的学科需求及他们对专业分馆建设的建议和意见。

总之,专业分馆本着服务读者的指导思想,更强调提升服务的水平和内涵,不断向学科服务的方向努力。

5 共建模式发展中需重视的问题

5.1 规范管理,协调发挥专业分馆的多种功能。

共建后的分馆集传统图书馆的藏书、阅览功能和IC向单个或多个读者提供信息及交流空间的功能于一体,可能会产生读者的行为在阅览区域和信息交流区域发生交织、互相影响的情况。这需要从管理层面上重视并引导读者合理有效地使用馆内各个区域,同时需要从制度上规范并培养读者良好的馆内行为,避免互相干扰。

5.2 建立健全机制,重视咨询馆员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共建模式要求分馆的馆员不仅要熟悉馆内所有日常事务性工作(从书刊入藏到设备使用),还要面向学科开展服务工作。专业分馆是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窗口,咨询馆员队伍的培养和建设非常关键,如可建立行之有效的馆员选拔和培训制度:在全馆范围内通过各种考核选拔合适的人员组建馆员队伍,图书馆需要为他们提供各种学习、提高的机会,不断提高馆员的业务素质和技能;还可建立咨询馆员激励机制,鼓励馆员发挥潜能,勇挑重担,在学科服务中不断创新。对馆员的工作进行考核评价,业绩突出者可进行物质或精神奖励,不合格者调离馆员岗位,重新评聘新馆员补充。

5.3 以开放的心态欢迎院系师生参与分馆管理和建设

共建模式下的专业分馆不仅需要馆员管理和建设,更需要用开放的心态欢迎院系的师生加入进来,使分馆成为他们教学科研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信息源和交流空间。

图书馆面向院系的服务正在向4个方面发展:(1)以学科为中心,提供各种类型的信息服务;(2)“走出去”,侧重与师生交流,了解并收集他们的信息需求;(3)贴近院系师生,强化用户培训;(4)不断更新各种信息服务技术并使之为院系师生服务。在这类服务的过程中,仅仅将院系师生列为被服务对象远不如将他们纳入共建者的队伍来得有利,原因如下:(1)院系师生的加入能够拉近分馆和院系的距离,有利于馆员们开展各项宣传和服务工作;(2)院系师生的加入能够突破提供服务者和服务对象之间的界限,有利于师生们主动表达个人的信息需求,以便馆员准确把握并提供相关服务;(3)院系师生的加入能够打通分馆和院系的协作环节,有利于分馆成为院系师生交流的“第二课堂”,同时也有利于馆员融入到教学中去,使服务更贴近师生的教学和科研。因此,只有让院系师生加入到专业分馆的建设和管理中来,才能实现专业分馆与IC真正意义上的共建。

[1]王会丽. 高校图书馆阅览室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J]. 图书馆论坛,2009(2):89-91.

[2]房金宝. 国内外信息共享空间实例比较研究[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2008(1):4-9.

[3]吴艳玲. 普通高校系资料室应予以裁撤[J].大学图书馆学报,1999(2):73-74.

[4]张冬荣, 戴利华, 陈朝晖. 图书馆Information Commons建设实践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06 (10):6-10.

猜你喜欢

分馆院系馆员
关于图书馆分馆建设的思考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勘误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商务印书馆双甲子
清华院系手机背景图
关于高等院校院系党政关系的思考
突出音乐本体 注重和声实践——高师音乐院系和声教学的思考
商科院系建立咨询委员会的思考
台北市立图书馆北投分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