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代市长黄奇帆:世界是可以重组的
2010-04-29
金融危机后世界形势如何?中国经济向哪里去?1月9日,在第十一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上,围绕“金融危机后的中国经济”这一主题,重庆市代市长黄奇帆以该文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世界是可以重组的”不是一个口号
“世界是可以重组的”,这不是一个口号,也不是吃饭聊天的一个说辞,是一种世界观,是一种哲学观,是一种方法论。
从经济学上讲,重组就是对各种资源和要素的优化配置,实现1+1大于2的效果。从哲学上讲,事物的发展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运动,任何事物的运动都离不开一定的条件。重组就是改变条件,条件改变了,事物运行的轨迹就会发生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讲,改变条件的行为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重组。其实,改革和创新就是对条件的改变,因此它们也可以视为重组。
作为管理者、企业家或者政府官员,为什么要进行重组?
一是为了获得超常规发展。即迅速扩大规模、占领市场,获取战略性机会。二是为了解决历史遗留的问题。某些问题或许由来已久,传统的方法不能解决、堆积至今,那就可以考虑运用重组的思维。三是为了解决广泛存在的问题。对于广泛存在于各个企业、各个地区或者各个国家,普遍却又悬而未决的问题,需要通过重组加以解决。四是为了摆脱困境和危机。不论是经济危机、企业危机还是社会危机,就需要通过特殊手段予以摆脱,这就需要重组。五是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在新的时期、新的阶段和新的条件下,想要取得新的突破,就需要用改革和创新的思维,也就是涉及重组的思维去想问题。
五种重组方法
第一,边界调整法。任何企业都是在一定边界条件下运行,调整边界往往能改变企业的运营环境,实现优劣的转换。比如,上世纪90年代的国企改革,实际上就是对边界条件的调整,通过实行下岗再就业、消除企业冗员、债务剥离等,使企业重新焕发活力。
第二,资源优化配置法。在市场原则下,通过资源的重新优化配置,提高各种要素利用率,取得更大收益。
第三,利益分配法。通过改变利益分配方式或者分配比例来进行重组,提高效率。
第四,机制变革法。重组不仅需要外部条件的改变,同样需要对内部机制体制优化,对企业或系统内部进行体制机制的改革。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实现上市、社会或事业单位改制等,都属于这一类重组。
第五,管理和措施调整法。比如对不适应的管理层进行调整,对管理方法进行更新;或者出台新的政策措施,调动各方积极性。
重组还应该把握一些至关重要的原则。首先是选择恰当的时机。错过了稍纵即逝的机会,不仅会导致成本大大增加,效果也可能适得其反。其次,选择恰当的合作对象。重组不是群众运动,它涉及权利和资源的重新分配,是有实力、有资源的对象之间的默契合作,无论是竞争对手还是战略伙伴,合作对象的选择至关重要。其三,坚持多赢的原则。重组会涉及多方主体的利益,应该是利益均分,实现共赢。
金融危机中,世界更多地依赖重组摆脱困境,金融危机后,更要多依靠重组的思维来抓住机遇。
美国政府拯救各种金融企业的措施,都和这些重组的概念有联系;我们国内的各种社会改革、企业改革和经济改革,也和重组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而重庆在金融危机中做的一件事就和重组有关,也和世界经济格局调整有关。
金融危机是“危中有机”
因为危机中产生的技术革命,会带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成果。
对于金融危机中的技术成果,人们更多地将目光聚集在低碳经济、新能源上,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新技术,就是信息产业革命性的发展,由于集成电路的技术进步,使一个笔记本电脑的功能比20年前的巨型机还多。并且,面板显示屏替代了彩管波壳显示系统,使得台式PC机发展成笔记本电脑。同时,基于无限上网技术的普及运用,电脑上网可以像手机一样使用,不再需要拖着尾巴用光纤电缆。
基于以上改变,在金融危机中,笔记本电脑市场不仅没有萎缩,反而年均增长30%。据预测,2012年,世界笔记本市场将会达到3亿台以上,相对于2008年的市场将增加1.5亿台左右。
这个认识是世界电脑巨头的共识。在这种背景下,重庆市政府顺应“台式PC笔记本化,笔记本手机化”的潮流,当机立断,迅速行动,较好地抓住了危机中的发展机遇,2009年成功引进了惠普3600万台笔记本产业基地项目。值得强调的是,这个基地不是原有的在沿海分布的1.6亿台转移到重庆来,而是新增的1.5亿台的一部分。
惠普是全球最大、最重要的笔记本电脑生产企业,其落户引进了台湾企业为其代工。而这些企业到重庆也不会只为惠普一家代工,他们也为其他的电脑品牌代工,在重庆最终形成8000万台笔记本的产能。
惠普落渝的积极意义
惠普等企业的落户,首先有力推动了地方经济快速增长,调整了重庆的产业结构。2008年重庆有8000亿工业销售值,而三、四年以后建成投产的8000万台笔记本电脑,加上其它零部件和配置的打印机等,销售值可达8000多亿,几乎再造一个重庆工业。笔记本产业还将使信息产业在GDP占比超过35%,推动整个产业结构的升级。
其次,西部产业外向度不够,重庆在2008年全部的进出口仅100亿美元左右,但是这个项目完成后进出口额就有1000亿美元,会使重庆成为西部的开放高地。
第三,产业带动力大,不仅是工业发展,还会带来航空物流、铁路公路运输、贸易结算、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四,调整了重庆的劳动力就业结构。这个项目要吸纳40万人就业,主要是信息技术背景的大学生和蓝领工人。
第五,缩小了东部和西部之间信息产业的差距。2008年世界1.6亿台笔记本电脑产能,中国大陆地区有1亿台,基本分布在沿海。未来新增的8000万台分布在重庆,重庆就会成为中国最大的笔记本电脑基地,同时也是亚洲最大的一个基地。
重庆重组吸引了跨国公司入驻
重庆三种重组的思维方式或模式吸引了跨国公司落户。
首先,重庆这一项目,既不是简单的加工贸易梯度转移,也不是中国沿海劳动力成本、资源要素成本上升而导致的产业转移。而是在危机中,用重组的思维把握住了深化改革的机遇,用重组的手法有效调整了笔记本电脑市场的全球格局。在重组中化危为机,帮助重庆受益。
第二,金融危机中,油价、物价、运价飞涨,世界变得不再“平”了,跨国企业竭力寻求何处加工才能降低成本。重庆与沿海之间的距离2000公里,来回4000公里,若采用沿海水平分工的加工贸易模式,不管重庆的要素成本多么低廉,税收政策多么优惠,进项物流成本还是较高。因此重庆提出,通过垂直整合的方式,一方面,通过整机销售企业带动零部件生产企业的进入,或者零部件生产企业延伸生产整机,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本地物流产业,这样便形成了协同效应,强化了地区的竞争优势。
第三,该项目还重组了加工贸易的价值链。现阶段,中国大陆每年进出口2.5万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约1.2万亿美元。但加工贸易中的设计、销售、物流和金融结算几乎都不在大陆,我们只是处在“微笑曲线”的最低端,赚取加工费。
以结算中心为例,结算的印花税、交易税、版税等税收,每年流失到国外的财富要比加工贸易代工收入多得多。在引进项目时,重庆就开始申请设加工贸易结算中心。历时3个月的讨论,重庆结算中心于2009年9月成立,10月正式运转,使跨国公司约1000亿美元结算额逐步到重庆,从而引导中国大规模加工贸易结算价值财富的回归。
重组引发产业链互动
重庆结算中心的核心作用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结税,1.2万亿美元的加工贸易,一个月有几千万美元、一年就有几亿美元的税收结算,从国外回归国内;二是结汇,几百亿美元的一个账户,哪一家银行机构拥有这个账户,一年就多几十亿元的中间收入;第三是结人,将提供几千个乃至上万个高级会计师,有利于这方面优秀人才的引入,进而提升人才队伍的水平。
结税,引导价值财富的重新分配;结汇,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中间业务的发展;结人,引导精英人才队伍的建设。
从某种角度讲,跨国公司结算中心在哪里,哪里就是金融中心。结算中心的成立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进而促进重庆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的打造。
重庆做成了这样一件事,就印证了有关重组的观点:一是重组需要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当机立断;二是重组是有实力有资源的人的一个有效组合;三是重组讲究级别对称,在一定层面上,重组不是参谋长的测算,而是领导者的决断。惠普这个项目是垂直整合的典型案例。既有边界的调整,也有利益的重新分配,多种方法综合使用,优化了资源配置,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
并且在这个项目的推动下,重庆开创了两大先河。第一是中央支持重庆搞7平方公里的出口加工区(综合保税区)。国家给予的这个边界条件,有力地帮助了项目的成功。第二是国家有关部门支持重庆境内企业法人开设离岸金融账户。特别是离岸金融结算,是一种改革创新。加工贸易不同于一般贸易,进出口数量巨大。我们需要做好的是监控和游戏规则的制定,从而实现在降低繁琐程序和流程的同时,规避骗汇逃汇的状况。
边界条件改变了,运动的方式和趋势就会发生变化。惠普这个案例说明了我们整个世界产业布局结构的调整,价值链的结构调整,整个水平分工和垂直整合模式的调整,这三个调整都是重组。重组引导我们摆脱困境,也可以帮助我们在金融危机以后抓住机遇,使我们的企业,我们的社会能够更快地发展。(摘自2010年1月11日《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