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培训帮助新农村建设
2010-04-29李昆仑
李昆仑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短短20字的定位,涵盖了多方面意义。出国农业培训促进了农业的生产发展、农民的生活富裕和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
胡志斌:“观念的更新是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前提。”
“光有规模还不行,还得满足人们的需要。”已从事30年农业工作的胡志斌谈到种植业时这样说道。
“河北的葡萄在管理上不如日本。”“过去,河北的葡萄是以多取胜,讲究栽培密度。种多了以后,质量不行。”胡志斌说,农民需要接受外国的管理技术,要“洗脑子,更新观念”。
1979年胡志斌在河北省农科院负责国际交流和外事工作时,每年选派一批中青年科技人员、技术工人和优秀的农民出国考察学习农业技术。在20年中共选派20多批300多名各类人员到国外、境外深造。学成回国后,这些人分布在全省11个市的一些县、乡、村及一些省直有关单位的相关部门,大都成为业务骨干。河北省鹿泉市的葡萄专业户赵贵勤便是在出国培训的帮助下致富的。
在出国培训前,赵贵勤和国内其他农民一样,片面追求数量,认为每亩地的葡萄树越多越好,结出的葡萄穗越多越好,葡萄穗上葡萄粒越多越好。
2000年,胡志斌带领赵贵勤等共14人赴日本山梨县和鸟取县“取经”。鸟取县的专家柴寿告诉参加培训团的果农,过去日本的葡萄也讲究多收,后来逐步定目标定数量,严格控制数量。
赵贵勤回国后,将每亩七八千斤压缩到每亩三千斤,严格控制了结果数量。结果结出的葡萄粒大、色泽好。葡萄的价格由原来每斤几毛钱,到每斤升至12块钱。赵贵勤不再满足在家里卖葡萄,他带着这种优质葡萄来到北京,到长城等有名气的大饭店推销,结果每斤卖到了10~18元,赵贵勤乐了。
赵贵勤后来在石家庄以北滹沱河岸的沙滩地租了200亩地,比原来的规模更大。赵贵勤的葡萄种植园不仅种植葡萄,还成了观光游览地,一天接待游客最多的时候达到一二千人。
胡志斌目前担任河北省农业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协会业务有研究、交流、培训、推广、服务等5个方面,协会下属现有6个专业委员会,建立了由50多名国内外高级农业专家组成的专家服务团,向广大会员和农民提供10多项服务(信息、资源、技术、流通、对外开放、咨询、立项、维权等)。近5年多来,累计培训农民达4万多人次。
胡志斌除了带领农民去国外参加培训外,还每年邀请3至5名外国专家来河北给农民培训,主要传授富士苹果、梨树、甜杏、苹果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从而使很多农民走AT致富路。
胡志斌认为:“在经济发展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可想象的。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是更新陈旧观念的重要手段,观念的更新是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前提。”
胡志斌的农业产业协会更新了许多农民的观念,提高了农业技术水平,促进了农村的土地流转和农业的产业化经营。这显示出国培训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加快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步伐。
出国培训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借鉴日本的“一村一品”引智项目在全国如火如荼开展,已经成为各地农民致富的重要项目。
2002年时任陕西省委书记的李建国陪同原国家副主席曾庆红考察日本,并与时任日本大分县知事的平松守彦先生正式签署了与大分县开展经济合作与交流协议。陕西省先后组织了18批,共326人到日本学习“一村一品”经验。参加培训的人员涉及农业科技人员、企业负责人、村委会主任和市、县农业管理部门的领导。陕西省在“一村一品”项目中,边学习边发展,边实践边提高,使“一村一品”在陕西省逐步发展壮大,在发展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目前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已达2168个,2009年示范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100元。
通过专家引进和出国培训,江西、湖北等10多个省市区都在开展“一村一品”中取得了显著成果,其中,江西省“一村一品”专业村已经发展到2500多个,省、市、县、乡各部门高位推动“一村一品”工作,形成了以10个示范县、60个省级示范基地及一批市级示范点为龙头的整体推进发展态势。江西全省目前约有半数农民受益“一村一品”。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开展“一村一品”的专业村已达到4.3万个,占全国行政村的6.8%,经济总收入达1.2万亿元;创汇15-3亿美元,8512个村建立了龙头企业。开展“一村一品”的乡村主导产业突出,形成了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带。中国西部地区开展“一村一品”的乡村有1.1万个以上;这些乡村的农产品知名度大大提升,品牌效应显著;还有4600个乡村成为绿色食品生产村;经营效益好,农民增收,人均年收入达到5700元。
出国培训促进农村整洁,改善农民生活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短短20字的定位,涵盖了多方面意义。如果说上面的出国农业技术培训促进了农村的生产发展和生活富裕,那么农业信息化培训以及县长等政府官员的出国培训则从管理的角度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
宁波市农村办公室2005年8月赴欧洲学习欧共体有机农业和农业信息化技术。通过此次培训,对欧共体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情况有了直观的认识。通过借鉴英、德两国发展农业信息化的成功经验,结合宁波市农业农村的发展实际,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做了大量尝试,提升了宁波市信息化水平,取得了可喜成绩。
2007年10月,位于北京市南60公里的河北省永清县副县长宋九胜参加了河北省组织的“韩国新农村建设管理经验培训团”。在为期15天的培训考察中,通过课堂听讲和实地参观,培训团系统学习和了解了韩国的新农村运动。
1970年以来,韩国新农村运动大体经历了基础建设阶段(1970~1973年)、扩散扶助发展阶段(1974~1976年)、自主发展和政策引导并存阶段(1977~1989年)、自我发展、自我完善阶段(1990年至今),缩小了城乡差距、增加了农民收入,韩国新农村运动的成就和经验得到了联合国有关组织的肯定,受到了许多国家的关注。
考察结束后,永清县适应当地农村的做法,着力实施“村庄整理”战略,通过市场运作,有组织、有规划地调整村庄布局,建设农民新居,彻底改变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环境,消除农村“脏、乱、差”现象,打造生态良好、环境优雅的农村环境,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
韩国新农村运动发展工业园区,扶持农村经济发展。中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20字方针,把生产发展放在首位,也是着重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是发展生产力水平。宋九胜通过学习考察,更加深了对这一理论的认识。
在韩国的新农村运动中,提倡奋发图强的新农村精神,
重点致力于农村社区文明建设。
永清县坚持以素质工程为依托,通过深入的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和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河北省农业厅“韩国新农村建设管理经验培训团”在对培训进行总结时认为,韩国的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是随着上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的演进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启动的。韩国新农村建设的做法,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以提高土地利用率为目标,把科技进步放在重要位置,通过改良农作物品种、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等等,适应了本国在当时工农业差距拉大,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短缺,小规模农户经营规模的特点,其基本的一条经验是注重立足本国国情和发展阶段,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韩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适应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党中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主要的是要抓好現代农业的发展。中央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巩固、完善、加强支农惠农政策,以现代科技和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培育新型农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作用,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这些是在综合了包括韩国在内的国内外实现农业现代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基本国情形成的。
韩国的新农村建设是韩国政府提出并组织推动的,从中央政府到基层都建立了相应的推动新农村运动的组织指导体系,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了基层公务员指导新农村建设的责任制。我国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政府将承担更多的建设责任,中央强调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强调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就是这个本意。县级政府处于推动新农村建设工作一线,要切实转变职能,变管理为服务,在通过各种形式吸引和引导广大农民自觉自愿地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同时,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支农资金并带动社会资金更多地投向农村,当前尤其要落实好中央和省级的各项惠农政策,从多方面增加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要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公民的综合素质。要加快建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步伐,使之成为农户、企业与市场连接的桥梁和纽带。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吸纳社会资金参与支援新农村建设,使其成为广大人民的共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