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结构调整是发展苏州经济迫切任务

2010-04-29苏州市市长阎立

21世纪 2010年4期
关键词:苏州城乡制造业

苏州市市长阎立

苏州是一个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城市,同时也是一个制造业的强市。我们自己理解,到目前为止苏州是一个制造业的大市,2009年全市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2.37万亿元,总量排全国第二位,仅次于上海。而且我们的企业数量也非常多,现在有19.2万家,另外我们包括私营、个体企业的个体工商户还有32万户,相对来说企业总数比较大,产值比较高。

在9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大约目前已经批准了的境外投资企业有2万多家,目前正常运营的有14000家,世界500强企业已经有134家在苏州开办了大约400多个项目。但客观地分析,大的总量还不能算是一个制造业的强市。因为在这些产业里,从结构来分析,确实还有不少是相对来说层次不是很高,劳动力消耗高、资源消耗大、环境保护不是特别有力的,它们在我们的产业产值里占有一定的比重。制造业总量大一方面是好事情,经济总量大。另一方面对我们来说也非常紧迫,比如说环境的问题,人员过多带来的问题,特别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资源紧缺的问题,这些问题倒逼我们一定要采取措施。

把转型升级作为一个迫切的任务

苏州的转型,大概有这么几个大的方面。因为我们的制造业总量很大,所以在制造业本身我们也要调整转型,把它转型升级提高。比如我们有6个大的产业目前都超过1千亿产值,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里边本身有相对高端的也有相对低端的,怎样把制造业这一块原有的比较骨干的主导产业转移升级更提高一点,我们叫“高端制造产业”,我们要有所选择。另外,重点发展新兴产业,比如新材料、生物医药,包括平板显示,还有智能电网的研发和应用作为新兴的主导产业,它是下一阶段新的增长点,要把它进一步拓展好。

作为服务业,是过去苏州的一个弱项。主要因为苏州的经济总量和制造业总量很大,相比较而言服务业的占比不大足,去年年底占到39.4%。我们的目标,一方面把服务业本身做大,另一方面,在服务业里也要有重点、有所选择,比如和产业能够相配套的。制造业的量大,也给服务业的发展带来很好的机会,如在现代物流、商务会展、金融、软件、科技等方面加大力度。所以,我们的定位,一个是大的现代物流,为上海和整个长三角服务。另外,苏州处在长三角的区域里,又是最靠近上海的城市,我们的定位是打造具有功能性的、区域性的金融服务体系,跟上海错位发展。

对于苏州来说,农业虽然占的比重不是很大,只占到1.6%。但是农业的功能性的作用非常大。要把广大的农村建设好,把农业发展好。我们现在是全省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的试点城市,怎么把农业的高效化、产业化、精细化、生态化做好,不光是简单的农业问题,还是对整个区域的调整问题。作为结构调整,我们的一、二、三次产业都需要有一个不断优化、不断提升的过程。

政府构建平台提高城市自主创新能力

苏州的科技总量很大,但是我们有这样一个观点:真正支撑一个地方发展或者说支撑一个地方长期发展的,还是你的自主能力,你的主导能力。对于苏州来说,我们一直想让苏州的企业在行业里能够有更多的话语权,因为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就没有话语权,全是帮着别人做事,别人给你事做你就做,别人不给你做你就不能做。我们一直着力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企业和产品的设立。从政府的角度来说,是来创新这样的体制、机制和平台,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使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

另一个角度,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关键还在于我们的企业能否真正起到支撑作用。从企业的角度讲,要把它们的自主性、自觉性和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我们也逐渐建立了一些平台,比如现在的实验室、技术中心、研究中心、工程中心。比如过去我们引进的是外资生产机构,现在要求外资企业不光在这里办生产机构,还要把研发机构搬过来,到去年年底,省以上批的研发机构有114家。公共平台很多中小企业不可能自己建设,我们就政府来资助或者帮助、支持建这样的公共平台,为广大的中小企业做服务,目前已建立17个产学研的合作体,在科研机构里面做了300多个项目,院士工作站现在有20多个,博士后工作站有76个。

当然我们也会选择一些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的项目,帮助推荐到省里,推荐到国家,把项目做好。所以,我们特别加强产学研的合作,目前我们和31个全国著名的高校、院所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产学研合作体现在已经有300多个,合作的项目已经有2700多个,这些项目在很大程度上是推进了苏州创新能力的提高。

我们特别注重培养和引进创新性的人才,不光是个别的人才引进,更是一个团队的引进。因为干任何事情都不是单靠一个人,背后一定有一个团队。团队的引进我们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包括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所以,我们也在争取创这样的品牌。你如果想创业,你想成功,哪里是最好的地方呢?你就到苏州来,我们想把苏州做成一个创新、创业、人才能够成功的首选之市。

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

苏州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大体上分了三个阶段,一是发展农村经济,所谓的以乡镇企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在80年代初的时候,对整个苏州市来讲实现了一个大的跨越。二是借助改革开放,特别是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使我们的经济又有了一个大的飞跃。我们第一个阶段是以农转工。第二个阶段是由内转外。第三个大的阶段,在世纪之交,特别是两任总书记要求江苏加快“两个率先”,要率先实现小康、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以此为契机,加强我们的经济由量的提升到质的提升的转变。当时,国际有一个产业转移,电子产业在我们这儿是占主导产业的。

当然在这几轮发展里,我们都有一个总体的感觉,我们在比较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到前后的衔接。还有要注重到城乡的衔接。所以,苏州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搞农村经济也是农村经济要先发展起来,搞开放经济,是在城市和城市的周边发展起来。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确实比较注重城乡的协调和一体化发展。所以,从目前的结果来看,苏州有5个县级市,即昆山、常熟、张家港、太仓、吴江。原来不管谁都感觉县就是以农业为主,但实际上国家统计局有一个综合评判,全国百强县前10位中,我们这5个县全在里边,苏州也是全国唯一的所有县都在百强、而且都在前10位的市。说明我们县一级之间的差距比较小。

而且苏州城和乡的差距,城市的发展和农村的发展差距相对也比较小。所以,我们现在是全省城乡一体化配套改革综合试点市,改革的目的就是怎么样消除城乡二元的局面。去年年底城市居民人均收入26320元,农民的人均收入,按国家统一的标准算是12987元,是江苏省平均水平的1.5倍,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5倍,我们城乡居民收入之比接近2,全国是3点几,江苏省在全国是比较好的,也要达到2.3%-2.5%,说明苏州城市居民的收入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小。差得小的关键是农民收入很大一部分是靠着经济的发展,不是单纯靠农业。

所以,对于我们来讲,城乡一体化要求做到几个统一。首先从规划上,城乡发展规划要一起做。比如资源配置要统一考虑,产业的布局也要城和乡全市大市范围内统一考虑,基础设施建设统一配套,农民也要享受到跟城市能够相应的公共服务,包括就业社保、社会管理的一体化。

猜你喜欢

苏州城乡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城乡涌动创业潮
苏州一光
苏州十二忆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苏州诚和的成功并非偶然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