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弥合与重生

2010-04-29

21世纪 2010年9期
关键词:扎巴达瓦大藏经

佚 名

十年前,怀抱着一种对异域风情的朴素向往,我在八月之夜乘坐长途班车向着玉树草原的高海拔腹地跌扑而入。如今看来,在当时疾疾草就的诗篇里,我对这片雪域高原的赞美显得既贫乏又浅薄。十年后,跟随一个我终生不愿出现的契机,在一个尘暴飞扬的春日午后,我重履玉树。

行走在地震后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结古镇,仿若伤痕紧贴着伤痕,从而使我的双眼弥漫了废墟的块垒与悲痛的眼泪。暧昧的阳光搅浑了裹覆玉树的尘埃。散乱的人群蹀躞在交通拥堵的街头茫然无措。你能感觉到一种巨大的失落感,从人们破裂的内心深处翻滚而出。

自从4月14日凌晨7点的地震颠覆了一半在睡眠、一半在觉醒的城镇,丧失了亲友与财物的人们仍然觉得自己还在一场漫长的梦魇里等待天明。

但是,早就有人行动了起来,仿佛出自生命的本能。当死神浓黑的阴影一掠而过,早就有人——我是指伊西措毛幸免于难的几位亲人——掀开堆垒于身的残垣断壁与破瓦烂檩,来不及照顾亲人遇难的遗体,而是直接用双手刨挖,搜寻被废墟掩埋的古老经卷。这部由金、银、朱砂、海螺粉等珍贵之物将佛经与佛像记录并勾画于藏白纸、藏黑纸、布料和桦树皮之上的经卷,就是极其珍贵的东仓《大藏经》。

如果追溯而上,东仓家的祖先据说与格萨尔王的大将东·白日尼玛江才有关。往后的1000多年漫长的岁月里,东仓家的历代祖先一直孜孜不倦地抄写《大藏经》。正如玉树藏族自治州文物管理所所长尕玛图嘎说:“我见过的《大藏经》经卷当中,有相当于唐宋时代书写的,有相当于元明清时代书写的,最晚的是清朝后期完成的,每一段经文,在其结尾之处都会留有落款——书写者是谁,抄写这段经文的发心是什么,为什么人祈福……每段落款内容迥异,仅以这些落款而言,就足以构成一部百科全书。”

4月24日,在废墟围堵的一顶帐篷里,达瓦扎巴与我侃侃而谈。早在那个可怕得令所有人都刻骨铭心的日子——4月14日——到来之前,达瓦扎巴突然莫名其妙地想要歌唱。这种想要歌唱的激情犹如一团火焰,在他壮硕如牛的身体里燃烧起来。于是,他情不自禁地唱了整整二十天,每天歌唱两到三个小时,直到一场7.1级的地震突然爆发,他才觉得自己从一场混合着噩梦的幻觉中醒来。另有八人,与达瓦扎巴一样,也在各自的心中燃起了想要歌唱的火种。他们都是达瓦扎巴在玉树州文化馆里的朋友和下属,而且同是格萨尔史诗说唱艺人。这是一种极为独特的现象,但却无人注意,甚至连他们这些说唱艺人也难明就里。在他们被神奇裹覆的生命里,有着太多太多的难解之谜。他们早就习惯了突然而至的灵异体验和难以解释的神奇现象。

活着,并让骤然断裂的生活弥合而且继续,仿如浴火重生。这就是我临离开玉树时目击并深切感受到的现实。虽然,具有700多年历史的禅古寺,只剩下残垣断壁,而结古寺500多年的大经堂也毁于一旦,但是,老人们手摇转经筒,环绕新寨嘉那嘛呢堆默默地转经,偶或有一两句简洁的经咒从他们的唇齿间滑落;僧侣们在天葬台边合诵超度亡灵的祈祷文;万盏酥油灯在傍晚的暗蓝色天空下熠熠生辉;孩童们在晨光照耀下开始了春天的朗诵;狗在狭窄的地盘上重建自己的领地;鹰在沉重的天空里俯瞰苍生……掀开创痛的人生和那些以经卷、风马、旗幡与寺院等符号组成的有关玉树的一切,深埋在藏民族血液里的,其实是比大地更其雄浑宽广的信仰。毋庸讳言,正是信仰之光照亮了他们的黑暗之路。(摘自《Voyage新旅行》2010年6月刊)

猜你喜欢

扎巴达瓦大藏经
放生
放 生
柔旦的弟弟叫洛洛
宜宾市博物院开展珍贵文物修复工作
消失的红围巾
达瓦依金提亚那丸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免疫性肝损伤作用
论象雄·曲旺扎巴的长篇叙事诗《罗摩衍那》
达什达瓦部迁徙热河考(蒙古文)
甘肃永登发现元代雕版印刷《大藏经》
《海外新发现<永乐大典>十七卷》之《法运通塞志》残卷考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