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化痰祛瘀方对冠心病大鼠的保护作用*
2010-04-25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石家庄050091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石家庄 050091)
李 昌 胡巍巍△ 高 玮 韩 雪 赵淑明 陈小玉△△ 张一昕
益气化痰祛瘀方为治疗冠心病 (CHD)的效方,经多年临床应用疗效显著,为研究其药理作用机制,笔者通过观察冠心病大鼠心电图和血清 TC、TG的含量以及心肌和主动脉组织形态学的改变,对该方进行了药效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 健康雄性 SD大鼠 60只,体重 160~180 g,河北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动物合格证号:810054。
1.2 药物及试剂 益气化痰祛瘀方的组成与制备:益气化痰祛瘀方由黄芪、桂枝、瓜蒌、薤白、半夏、川芎、赤芍、三七组成,实验时在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中药制剂室水提浓缩成相应浓度;复方丹参滴丸,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出品,实验时用蒸馏水配置成所需浓度的混悬液;垂体后叶素注射液,南京新百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胆固醇,天津市博迪化工有限公司生产;胆酸钠,北京奥博星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丙硫氧嘧啶,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总胆固醇 (TC)试剂盒和甘油三酯 (TG)试剂盒均购自保定长城临床试剂有限公司。
1.3 主要仪器 泰盟科技 BL-420E+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半自动生化分析仪、MSE-25型高速冷冻离心机、PM-10AD光学显微镜、Nikon尼康光镜显微照相机、LEICA RM2125石蜡切片机。
1.4 动物分组与造模 60只健康雄性 SD大鼠自由饮水进食,饲养于 18℃~22℃明暗各 12 h的清洁级动物实验室内,正常喂养 1周后,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 5组,每组 12只,即:正常对照组(简称正常组)、模型对照组 (简称模型组)、益气化痰祛瘀方高剂量组 (简称高剂量组)、益气化痰祛瘀方低剂量组 (简称低剂量组)、复方丹参滴丸对照组 (简称对照组)。动物造模参考文献[1-2],除正常组外,其它各组每天均给予高脂饲料,于末次灌胃给药前 72 h,灌胃给药 30min后,腹腔注射垂体后叶素 30 u/kg,连续 3次,每次间隔 24 h,形成冠心病心肌缺血模型。正常组相应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
1.5 高脂饲料配方 2%胆固醇、10%猪油、0.2%丙基硫氧嘧啶、0.5%胆酸钠、87.3%基础饲料,由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加工。
1.6 给药方法及标本处理 大鼠造模的同时,各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给药剂量按药理实验方法学计算,益气化痰祛瘀方高、低剂量组分别按 (含生药量)22.28 g/kg、11.14 g/kg体重的标准灌服,对照组按 0.17 g/kg体重的标准灌服,正常组和模型组灌服相应剂量的蒸馏水。各组 1次/d灌胃,每次用药体积均按 1mL/100 g计算。实验 6周末,最后 1次给药禁食 12 h麻醉状态下取血,分离血清。取血后迅速开胸剖取心脏和主动脉,在心尖部取适量的左心室心肌组织,将心肌组织和主动脉用预冷 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滤纸吸湿后,放入 4%多聚甲醛液中固定。
1.7 检测指标及方法
1.7.1 心电图的检测:于造模前和第 3次腹腔注射垂体后叶素 24 h后,以 20%乌拉坦 4 mL/kg腹腔注射,待动物麻醉后连接泰盟科技 BL-420E+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将其针状电极分别插入大鼠左前肢和双后肢皮下,记录Ⅱ导联心电图 ST段第 15min变化 (抬高或降低)的幅度 (mv)。
1.7.2 血清 TC、TG的测定:采用酶法,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检测。
1.7.3 心肌和主动脉组织形态学的观察:将固定的心肌和主动脉组织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其组织形态改变。
2 结果
2.1 益气化痰祛瘀方对冠心病大鼠心电图 ST段的影响 由表 1可见,模型组大鼠心电图 ST段的变化值明显高于正常组 (P<0.01);给药后,各用药组大鼠心电图 ST段的变化值均明显低于模型组 (P<0.01);各治疗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详见表 1。
表1 各组大鼠血清TG、TC的含量以及心电图 ST变化值的比较 (±s)
表1 各组大鼠血清TG、TC的含量以及心电图 ST变化值的比较 (±s)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 n TC(mmol/L)TG(mmol/L)ST段变化值 (mv)正 常 组 12 1.68±0.21* 0.53±0.06* 0.14±0.05*模 型 组 12 3.30±0.42 1.14±0.11 0.28±0.04对 照 组 12 2.39±0.34* 0.82±0.10* 0.20±0.04*高剂量组 12 1.77±0.14*△ 0.57±0.08*△ 0.19±0.03*低剂量组 12 1.80±0.18*△ 0.84±0.11* 0.20±0.05*
2.2 益气化痰祛瘀方对冠心病大鼠血清 TC和TG含量的影响 由表 1可见,模型组大鼠血清TC和 TG的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 (P<0.01);各用药组均能明显降低大鼠血清 TC、TG含量 (P<0.01);高、低剂量组大鼠血清 TC含量低于对照组 (P<0.01),而高、低剂量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0.05);高剂量组大鼠血清 TG含量低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 (P<0.01),而低剂量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0.05)。
2.3 心肌和主动脉形态学改变
2.3.1 心肌组织:正常组大鼠心肌细胞排列整齐,胞浆着色均匀,细胞核呈长椭圆形,位于心肌纤维中央,心肌纤维呈束状分布,排列有序,无炎性细胞浸润等。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肥大、排列紊乱,胞浆着色不均匀,细胞核肿胀变形,出现炎性细胞浸润,心肌细胞间隙增宽、结缔组织增多,心肌纤维排列不齐,部分心肌纤维萎缩或变性,局部可见空泡样改变。各治疗组大鼠心肌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高剂量组心肌细胞排列较整齐,细胞核改变较小,心肌纤维结构比较完整,仅见部分心肌细胞间隙增宽;对照组和低剂量组有不同程度的心肌细胞间隙增宽、结缔组织增生和心肌纤维萎缩。
2.3.2 主动脉组织:正常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完整,主动脉壁内膜光滑无增生,未见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大鼠主动脉壁内膜粗糙、增厚,有纤维组织增生,主动脉内皮细胞肿胀,出现炎性细胞浸润。各治疗组主动脉组织病理损伤均有改善,其中高剂量组仅见主动脉壁内膜粗糙;对照组和低剂量组可见主动脉壁内膜粗糙、增厚、纤维组织轻度增生。
3 讨论
3.1 益气化痰祛瘀方的组方依据 冠心病在中医学中无独立的病名,根据其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学 “胸痹”、 “心痛”范畴。其发病主要是由于高年体虚,或中年过劳,损伤正气,脏腑功能损伤,阴阳气血失调,加上七情内伤、饮食不节、寒冷刺激、劳逸失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气滞血瘀,胸阳不振,痰浊内生,痰瘀痹阻于心脉而致病。而且本病的发展是一个 “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动态的复杂过程。本虚是指气、血、阴、阳的亏损或不足,标实是指 “阴寒、痰浊、血瘀”而言,特别是以阳气不足,痰瘀互结最为常见。因此,我们精选益气温阳,化瘀祛痰中药组成益气化痰祛瘀方,经临床运用疗效显著。方中选用黄芪、桂枝益气温阳,瓜蒌、薤白、半夏化痰宽胸,通阳散结;川芎、三七、赤芍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温阳,化痰祛瘀,通脉止痛之功。
3.2 益气化痰祛瘀方具有良好的治疗冠心病作用 现代医学认为:冠心病发病的根本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供不能满足心肌做工和代谢的需要,引起心肌缺血缺氧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3]动脉粥样硬化的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但与血脂异常、吸烟、年龄、性别等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尤其是脂质代谢紊乱和血黏度异常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因素。[4]由于脂质代谢紊乱,或同时有其他危险因素存在,导致动脉内膜发生某种损伤性变化,使脂质易于通过动脉内膜,进入内膜下间隙并沉积。进一步发展是血管平滑肌受到脂质增高的影响而发生增殖,动脉壁变厚,脂质沉积,形成纤维斑块,进而导致管腔,引起供血减少,致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发生。
本实验结合文献采用喂饲高脂饲料和腹腔注射垂体后叶素的方法复制冠心病心肌缺血大鼠模型,实验 6周后显示:模型组大鼠大鼠血清胆固醇、甘油三脂明显升高;主动脉壁内膜粗糙、增厚,有纤维组织增生,管腔狭窄;心肌细胞肥大、排列紊乱,细胞核肿胀变形,炎性细胞浸润,心肌纤维排列不齐;心电图 ST段异常改变,表明造模成功。
T波改变是心肌缺血的表现,ST段移位是冠脉供血障碍心肌损伤的表现,较心肌缺血时更为严重。本实验结果显示:益气化痰祛瘀方可以纠正实验大鼠心电图 ST段的异常改变,降低血清 TG、TC含量,改善心肌和主动脉组织的病理损害,其总体疗效优于对照药——复方丹参滴丸。可以推测益气化痰祛瘀方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与其调节脂质代谢,改善心肌缺血,减轻心肌和主动脉组织的损伤有关。但其深入的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1] 张明雪,常艳鹏,曹洪欣 .温阳活血中药复方调控冠心病(心)阳虚血瘀证大鼠血小板内受体、信号转导的作用机制研究 [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6):494-497
[2] 李仪奎.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 [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422-425
[3] 邵念方,骆丰,许荣廷.冠心病中西医综合治疗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13
[4] 刘耀平,盖贵堂,卢海丽,等.冠心通痹煎剂治疗胸痹的临床应用研究 [J].河北中医药学报,2007,22(1):23-25
(2010-01-05 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