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海市菜用大豆田甜菜夜蛾发生特点及防控策略
2010-04-23赵建伟郑宇何玉仙李淑慧
赵建伟,郑宇,何玉仙,李淑慧
(福建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福州,350013)
龙海市菜用大豆田甜菜夜蛾发生特点及防控策略
赵建伟,郑宇,何玉仙,李淑慧
(福建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福州,350013)
通过系统调查和历史资料整理,对龙海市甜菜夜蛾的发生特点进行了研究总结,提出了以农业防治和预测预报为基础,高效环保的物理和生物防治为助力,有效的药剂防治为主的甜菜夜蛾综合防控策略。
毛豆;甜菜夜蛾;发生为害;防控策略
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全省大部分属中亚热带,闽东南部分地区属南亚热带。特殊复杂的地理环境、多样性的生态条件、作物品种的单一化及种植面积的规模化等因素促使一些害虫对蔬菜生产造成灾难性的为害。
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就是这类重要致灾害虫之一,该虫属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多食性、世界性分布、间歇性局部大发生的主要为害蔬菜的具有一定的迁飞习性的食叶类害虫,其寄主范围广,主要为害甘蓝、花椰菜、白菜、萝卜、莴苣、大葱、棉花、大豆、番茄、青椒、茄子、马铃薯、黄瓜、豇豆、架豆、茴香、胡萝卜、芹菜、菠菜、韭菜等蔬菜及其他植物170余种[1~5]。近年来,随着蔬菜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复种指数的增加,农事管理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甜菜夜蛾的的暴发频率显著增高,发生区域不断扩大,为害日益严重。长期以来,对甜菜夜蛾的防治仍以药剂防治为主。由于该虫年发生世代多,生产中农药的高频次、高剂量使用导致其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苯甲酰脲及多杀菌素等多类药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使许多常用杀虫剂失去防治效果,严重影响了蔬菜生产及其经济效益[6~11]。
图1 龙海市甜菜夜蛾成虫田间种群消长动态(2009年)
1 发生规律
甜菜夜蛾在龙海市1 a可发生9~10代,世代重叠严重,无明显越冬现象[13]。3月上中旬开始发生,此时毛豆尚未播种,甜菜夜蛾主要在大葱和甘蓝上取食为害,由于气温和地温均较低,甜菜夜蛾的发生为害较轻。龙海市毛豆1 a种植2季,早季是4月上旬到7月上旬,晚季种植在8月上旬到11月上旬,因此5~10月该虫对毛豆的为害较重,其中5月中旬至6月上旬和9月上旬至10月中旬分别为2个发生为害高峰期,一般晚季甜菜夜蛾发生为害更重,11月份以后随着毛豆收获和气温的逐渐下降,甜菜夜蛾虫口密度也逐渐降低,为害逐渐减轻(图 1)。
从表1可以看出,2009年龙海市甜菜夜蛾的发生与当地的种植结构及毛豆的生育期密切相关,毛豆一年两季种植,甜菜夜蛾幼虫发生高峰出现了2次,综合几项指标结果表明,甜菜夜蛾晚季比早季为害重,这与以往的历史资料是基本吻合的。
2 为害特点
2.1 适生寄主广
在福建省,该虫主要为害十字花科、豆科、旋花科和百合科等多种蔬菜[8],其中嗜好寄主主要有十字花科的甘蓝和花椰菜;豆科的毛豆;旋花科的空心菜;百合科的大蒜。在龙海市规模化、大面积种植的主要蔬菜甘蓝、花椰菜和毛豆均是甜菜夜蛾的嗜食寄主。
2.2 为害重
成虫具有强的趋光性和迁飞性,昼伏夜出,白天隐藏在杂草、土缝、枯枝落叶的浓荫处,夜间活动频繁,进行交尾、产卵;卵多产在植株较嫩的叶片背面,少数产在叶面或杂草上,外覆白色鳞毛。卵块1~3层排列,卵初产时淡绿色,孵化前转灰色。幼虫共5龄,有畏光性,喜早晨、傍晚和夜间出来取食,初孵幼虫在叶片上群集为害,吐丝结网,取食叶肉,留下表皮,被害部位呈条状半透明薄膜或条状破孔,3龄后分散为害,造成孔洞或缺刻;1~3龄食量较小,4龄后食量大增,4~5龄进入暴食期,3~4 d内取食量占整个幼虫期的80%~90%。甜菜夜蛾低龄幼虫主要集中在植株的中上部为害,随着虫龄的增加,幼虫在植株上的分布重心逐渐下移,高龄幼虫则有向叶背面和土表等背光处转移的趋势。该虫具有假死性,受惊动即卷成“c”字形落地。甜菜夜蛾一般以食叶为主,将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严重时吃光叶片,仅剩叶脉和叶柄,导致菜苗死亡,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毁种;轻者使作物减产15%左右,重者减产 30%~40%,甚至 75%以上[5,7]。
2.3 抗药性强
目前,对甜菜夜蛾的防治仍然主要依赖于化学药剂,随着杀虫剂使用频率和强度的不断增加,甜菜夜蛾的抗药性问题日趋严重。目前甜菜夜蛾已在世界范围内对多种杀虫剂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在日本、美国、法国、墨西哥、西班牙、韩国、比利时、越南等地以及中国的台湾、武汉和上海等地区也先后报道了甜菜夜蛾对多种杀虫剂均已产生了抗性,其中包括有机磷、有机氯、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和苏云金杆菌(Bt)等[14]药剂。近年来,甜菜夜蛾暴发为害遍及我国20多个省市,已成为制约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田间药效防治试验及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许多有机磷、拟除虫菊酯、氨基甲酸酯及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对田间甜菜夜蛾的控制效果已显著下降,表明甜菜夜蛾的抗药性问题不容乐观[15]。就福建主要菜区而言,甜菜夜蛾的猖獗为害已对农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兰亦全等研究表明,福建省甜菜夜蛾对氰戊菊酯和顺式氯氰菊酯2种拟除虫菊酯类药剂均达极高抗性水平;对辛硫磷、灭多威的抗性也较为严重,属于高抗水平;对虫酰阱产生中等以上抗性,对硫丹抗性较为明显。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福州建新、闽候上街、南平建瓯、厦门同安、莆田黄石和漳州龙海6个种群4龄幼虫的毒力最高,是目前防治甜菜夜蛾较理想的药剂之一。福州建新、闽候上街、南平建瓯、厦门同安、莆田黄石和漳州龙海6个种群4龄幼虫对虫螨腈也较敏感[8,13]。
表1 龙海市甜菜夜蛾发生期田间幼虫调查结果(2009年)
3 防治策略
3.1 农业防治
采用合理的作物布局,选择抗虫品种,实行轮作,春、秋时进行中耕除草等,以消灭枯枝败叶上的卵块和初龄幼虫及土壤中的虫蛹,减少翌年虫口基数。
3.2 预测预报
设立佳多虫情测报灯或者性诱剂诱集成虫,选择有代表性的菜地对甜菜夜蛾卵和幼虫进行田间系统调查,预测其发生期、发生量,为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3.3 物理防冶
结合人工采卵,摘除初孵幼虫群集的叶片,集中处理,在毛豆田集中的田块布置太阳能杀虫灯或频振式杀虫灯有效地诱杀成虫。
3.4 生物防治
甜菜夜蛾的生物防治包括利用天敌寄生蜂、病原微生物和昆虫寄生线虫等自然控制因子。甜菜夜蛾的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资源很丰富,国内已报道的有叉角厉蝽、阿格姬蜂、地老虎六索线虫等。保护并利用甜菜夜蛾的天敌,如蛙类、鸟类、蜘蛛类等捕食性天敌和寄生蝇、寄生蜂等寄生性天敌,利用自然因素控制甜菜夜蛾的为害。
3.5 化学防治
加强甜菜夜蛾抗药性的监测水平,及时科学地预测抗性发展趋势,推动综合治理措施的实施。对当前已产生高抗性水平的拟除虫菊酯类药剂和氨基甲酸酯类灭多威,应全面暂停使用。有机磷类如辛硫磷、昆虫生长调节剂类虫酰肼以及有机氯类硫丹也应限制使用,避免高水平抗性的产生。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对目前正在推广使用的几个新型高效杀虫剂如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螨腈和氟啶脲等应进行早期抗性监测,严格控制这些药剂的使用次数和使用剂量,及早加以保护,延长其使用寿命。
依据甜菜夜蛾的习性,施药时间掌握在早晨或傍晚进行。低龄幼虫盛发期防治药剂可选择氟啶脲、氟虫脲和氟铃脲等昆虫生长调节剂和生物农药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Bt等。该类药剂虽然药效发挥较慢,一般药后3~6 d才达到最高防效,但持效期长,对天敌安全,且较少表现与常规化学药剂的交互抗性。本人在甜菜夜蛾低龄幼虫发生高峰期进行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WG 8.33 mL/667 m2、20%氯虫苯甲酰胺 SC 10 mL/667 m2和10%溴虫腈SC 50 mL/667 m2对甜菜夜蛾的防治效果不仅速效性好,药后1 d防效均在60%以上,而且持效久, 药后 7 d 防效分别为 94.94%,96.08%和97.93%。因此,建议将该类药剂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溴虫腈、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混用或交替轮换使用,以延缓抗性的发生。特别注意的是,施药时不同作用方式、不同杀虫机理的药剂应交替使用、轮用或混用,利用杀虫剂对生物的多位点作用防止和延缓抗性发展,利用增效剂、渗透剂与常规药剂混用,提高对害虫的毒力和防治效果。
[1]罗礼智,曹雅忠,江幸福.甜菜夜蛾发生为害特点及其趋势分析[J].植物保护,2000,26(3):37-39.
[2]徐金汉,王兆守,关雄.光周期对甜菜夜蛾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1(2):177-180.
[3]徐金汉,关雄,黄志鹏,等.不同温湿度组合对甜菜夜蛾生长发育及繁殖力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1999,10(3):335-337.
[4]孙国坤.感觉乐EC防治十字花科蔬菜甜菜夜蛾试验初报[J].福建农业科技,2007(6):53-54.
[5]林仕容.甜菜夜蛾的发生与防治[J].福建农业科技,2000(4):4-5.
[6]何玉仙,杨秀娟,陈庆河,等.10%除尽防治甜菜夜蛾和小菜蛾[J].农药,1999,38(9):18-19.
[7]刘模华.蚕豆田甜菜夜蛾的发生与防治[J].福建农业,2006(10):29.
[8]兰亦全,赵士熙,吴刚.福建主要菜区甜菜夜蛾的抗药性监测[J].热带作物学报,2005,26(4):90-93.
[9]饶俊华.天丁混剂防治甜菜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J].福建农业科技,2008(3):41-42.
[10]刘万才,姜美黄,汤金仪,等.我国甜菜夜蛾的发生现状及治理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1998,14(3):41-42.
[11]兰亦全,赵士熙.甜菜夜蛾对三种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抗性稳定性研究[J].农药学学报,2004,6(1):77-80.
[12]翁启勇,何玉仙,赵健,等.甜菜夜蛾发生规律及其防治研究[J].华东昆虫学报,2002,11(2):70-73.
[13]何玉仙,杨秀娟,翁启勇,等.甜菜夜蛾的抗药性研究及其治理[J].世界农业,1999(6):41-43.
[14]何玉仙,王长方,陈锋,等.杀虫剂处理对甜菜夜蛾幼虫体内酶活性的影响[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3,25(6):896-899.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 and Integrated Control Measures ofSpodoptera exiguaHübner in Young Soybean Field in Longhai City
ZHAO Jianwei,ZHENG Yu,HE Yuxian,LI Shuhui
(Institute of P1ant Protection,Fujian Academy of Agricu1tura1 Sciences,Fuzhou 350013)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 ofSpodoptera exiguaHübner in young soybean fie1d in Longhai cropping area was synthetica11y ana1yzed by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and historica1 data.The integrated contro1 measures ofS.exiguaHübner was put forward as fe11ows:on the basis of agricu1tura1 contro1 and forecasting,physica1 and bio1ogica1 contro1 as supp1ementary measures and the majority part is time1y chemica1 contro1.
Young soybean;Spodoptera exiguaHübner;Occurrence;Integrated contro1 measures
10.3865/j.issn.1001-3547.2010.18.033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甜菜夜蛾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200803007沪04)项目
赵建伟(1981-),男,硕士,研究方向为农业害虫防治,电话:0591-87572332,E-mai1:ziyuanzhao113@qq.com
何玉仙,通信作者,研究员,电话:0591-87572332,E-mai1:hyx163@yahoo.com.cn
2010-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