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高手』成才记
2010-04-23全国兴姜新福王冲冲
文/全国兴 姜新福 王冲冲
深秋时节,在兰州军区某摩步旅的野外驻训场上,千余名官兵被一名战友表演的绝活吸引了眼球。身穿迷彩服的小战士面前,是一块20厘米见方的玻璃,玻璃后方,一只用线系着的红气球正轻轻飘动。只见这位小战士慢慢地从怀中抽出一根绣花针,手捏钢针,凝神运气,突然,只见他迅速转身、挥臂、抛针,“嘣”的一声,钢针穿过玻璃将气球刺破。掌声潮水般涌来,在战友们的喝彩声中,小战士又表演了头开酒瓶、罗汉拳、鹰拳、少林棍等拿手好戏。
这等身手,练过不成?该旅政委饶成勇解答了大家的疑问——小战士叫何勇,来自英雄九连,入伍前曾在少林寺做过6年“俗家弟子”。
习武从军英雄梦
何勇出生在河南省太行山下的一个小村庄,受家乡尚武之风影响,何勇从小喜欢武术,电视里每播放《少林寺》等功夫片,他都十分着迷,还时常像模像样地模仿电视里武打演员的动作。随着年龄的增长,何勇愈发渴望自己能够成为像李小龙一样的“武林高手”,但他到少林寺习武的愿望却遭到了家人的极力反对。愿望落空,但何勇的习武之志并没有泯灭,13岁那年,父母看到儿子对武术如此痴迷,终于妥协,就这样,何勇只身来到登封嵩山脚下的少林峨坡武术学校拜师学艺,成为一名少林俗家弟子。
何勇悟性很高,也十分珍惜学习机会,经常自我加压,把休息时间也用来练功,时常缠着教练给自己“开小灶”。6年里,付出了大量汗水和心血的何勇武功进步神速——刀枪棍棒、斧钺钩叉等“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四段功、铁头功、罗汉功、铁膝功等少林功夫炉火纯青,很快就在武校脱颖而出,入选校武术艺术团,经常随团到全国各地表演,还多次和师兄弟们一起参与影视剧的拍摄。毕业时,武校多次挽留何勇留校任教,面对优厚的待遇,何勇早就下定的“尚武励志,从军报国”的决心从未动摇。
随着电视剧《士兵突击》在全国的热播,“不抛弃、不放弃”的许三多让何勇对自己的人生有了另一番感悟,火热的军营生活让他更加心驰神往,何勇暗下决心:要成为“许三多”那样的兵!2008年的深秋,怀着满腔热情的何勇走进了祖国大西北的绿色军营,成为兰州军区某摩步旅的一名光荣的战士。
勇挑重担武教头
何勇平日少言寡语,新兵下连后,他的一切行动都严格遵照连队要求,在训练场上也格外“低调”,虽有一身功夫,却从来不在人前卖弄。让战友们唯一感觉不同的是,无论训练强度有多大,何勇似乎从来不知道累。一次,连队组织练习特战课目,何勇手法老到,表现出色,很多战友都得到了他的指点,大家这才发现,原来自己身边竟然“潜伏”着“武林高手”!为期3个月的新兵训练结束后,何勇被分到了该旅的特种侦察营——全军战斗英雄庞国兴生前所在连队——英雄九连。
何勇所在的连队,是全旅的尖刀连,由于任务特殊,连队要求每名战士都要掌握一些“拳脚功夫”。以前,连队缺乏这方面的人才,训练一直沿用“老三套”,官兵们每天反复练习“军体拳、盾棍术、格斗术”等基本功,汗水没少流,功夫没少下,但训练效果不明显,久而久之,少数战士产生了厌训怕训的情绪。战友训练热情不高,连队训练水平提高缓慢,何勇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针对连队所担负任务的特点,何勇建议将少林功夫融入实战训练,科学传授少林武功,并协助连队成立了散打、少林拳、少林棍等兴趣班。为了帮助战友们提高快速反应、防卫制敌能力,何勇还针对每个战友的特点量体裁衣,大胆实践,将军体拳、擒敌拳的招数与少林功夫结合在一起,演变成为简单易学、实战实用,一招制敌的绝技。
“武教头”何勇在连队推行的少林功夫辅助训练法,大大激发了全连官兵的训练热情。官兵们都说:“学到了少林功夫,锻炼了体魄,增强了训练效果,这样的训练才带劲!”在何勇的带动和指导下,官兵们大都掌握了三到四种少林拳法,不仅习武热情蔚然成风,业余时间“甩老K”、“斗地主”的人也越来越少了。实践证明,把少林武术融入实战训练是行之有效的,如今,连队训练水平直线上升,官兵应急处突、防卫制敌的能力明显提高。当然,为了当好大家的 “武教头”,何勇放弃了很多休息时间,也付出了大量心血。面对战友们的褒奖,何勇总是笑着说:“看到大家的进步,我累点苦点也开心。”
学习理论当尖兵
参军前,何勇一直认为部队无非就是摸爬滚打搞训练。来到部队后,何勇遇到两个“没想到”——没想到自己所在的连队竟然是闻名全军的优秀荣誉连队;没想到部队还要整天学习党的创新理论。
第一次走进连队荣誉室,看到琳琅满目的奖牌和旌旗,何勇在感到光荣的同时也感到了压力。入伍前,何勇很少关心时事政治,对政治理论也缺乏积累与学习,自然,何勇的这根“软肋”在新兵连便显露无遗。在连队荣誉风云榜上,何勇只是在军事训练、好人好事栏里榜上有名,理论学习栏却“一穷二白”。
面对自己和大家的差距,何勇暗下决心:哪里不行就从哪里入手!从此,何勇便瞄上了《新闻联播》和各类报纸杂志。他准备了一本读书笔记,把看新闻的心得和读书读报的体会记录下来,并虚心向战友学习,不耻下问,连队的几名大学生战友都成了他的“良师益友”。一番不懈努力,何勇的理论学习水平终于和连队的战友们顺利“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