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徐洪刚的三股气——读《我在铁军》
2010-04-23赵宏杰73061部队
文/赵宏杰(73061部队)
初次知道徐洪刚,还是在17年前的那个8月。随着媒体的广泛报道,几乎是一夜之间,徐洪刚——这个坚硬、纯粹、朴实,甚至有些粗犷的名字,迅速传遍神州大地。一名战士用他以命相搏、以血相护、以心相守的惊天壮举,映射和涤荡着整个社会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并在很长一个时期,影响和感动着民众的道德走向。
事过经年,当我再听到徐洪刚的名字,却大多是在每次军营集体会餐或战友们的私下聚会时。“首长干杯我随意”——这句略带调皮而不失幽默的敬酒词,因为首出于英雄徐洪刚之口,从而被赋予更多内涵和深意,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这位传奇战士的由衷喜爱。
正是带着这些从报章媒体和坊间流传得来的对徐洪刚的种种印象——相对零散的、浅层次的印象,2010年的3月,我急切地翻阅着这本《我在铁军》,力图从中深入探究一位英雄的所谓缘起、幕后以及远景、近况。十多年过去了,从普通士兵到团职领导,从短暂辉煌到长期平静,昔日的钢铁战士何在?穿越荣誉花环的重重包围之后,今天的他依然还是我们心目中的那位铁血英雄吗?
阳刚之气
战士自有战士的独特气质,或者说,他们都有着相同或相通的气味。这种气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在经过成千上万次军营生活的摔打和磨炼之后,这种气味已经成为他们思想和身体的一部分。简而言之,这种气味就是坚忍、坚毅、坚持、坚定;就是爱武、尚武、精武;就是阳刚、阳光。
我很高兴,在《我在铁军》中,我找寻到了普通一兵徐洪刚身上那股浓郁的兵味。他没有因为自己一夜之间成为万人瞩目的英雄而对这些珍贵的品质有须臾疏远。纵观全书62篇文章,《第一次打靶》、《嵌在青春里的照片》、《“杠上飞” 是怎样练成的》、《过把训练瘾》……仅从我随手罗列的这些小标题,便可感受到那种时时自然流动的、如雨后青草般新鲜的兵味。写到这些军营生活中的小故事、小细节时,徐洪刚总是不厌其烦地反复回味,有时写到得意处,还禁不住“炫耀”一把。徐洪刚深有感触地说:“面对战友们的赞美声,我陶醉了。但是这陶醉是用汗水换来的。在军人的世界里想冒尖,唯有拼搏才能达到!”徐洪刚把军事训练当成了过瘾——“在吃苦劳作中寻找快乐,在吃苦耐劳后得到收获。”这种独特的嗜好,让徐洪刚具备了成为一个好兵的必备条件。
当兵一年后,徐洪刚被连队推荐参加上级预提班长集训。经过数月“魔鬼训练”般的强化训练,徐洪刚的军事训练成绩取得全优。当战友们因他皮肤变黑,戏称他为“黑牡丹”时,徐洪刚不忘幽上一默:“‘牡丹’虽黑,但却是用汗水浇灌出来的,也是用金钱换不来的,是军人独特的气质与魅力。”军营中的一块块好钢、一把把利剑,就是这样千锤百炼锻造而成;一股股势不可挡的士兵之气、阳刚之气,就是这样慢慢在军营升腾。
书卷之气
一个是舍命斗歹徒、“见义勇为的英雄战士”。
一个是出版了好几部集子的青年作家、书法家。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的眼前仿佛有两个“徐洪刚”在不停交错、叠加,并慢慢对接、还原为同一个人。
在突然成为社会各界的宣传焦点后,徐洪刚对自身文化修养上的“短板”很快有了紧迫的切身感受。1994年3月,驻地一所院校邀请徐洪刚作报告,只有初中文化的他,把“参差不齐”念成了“参差(cancha)不齐”。 会后,一名学生写了个字条,给徐洪刚指出了这个错误,同时,也表述了自己对英雄的失望之情。
“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弥补人生‘短板’,才能成为德才兼备的双料英雄。”自此,徐洪刚开始了从英雄到才子的蜕变。徐洪刚利用业余时间,先后阅读了军事、政治、管理等10多个门类近100本书籍,写下大量心得体会和读书笔记。1999年9月,徐洪刚又积极申请进入南京政治学院深造。经过连续5年的苦读,徐洪刚顺利完成了从初中生到研究生的重要跨越。
在打好文化底子的基础上,徐洪刚白天工作,晚上尝试写作。短短几年时间,徐洪刚先后在各类报刊发表散文、诗歌作品500多篇,部分作品还被收录进军队《语文》教材。徐洪刚个人也获得军内外文学奖项10余次,并于2007年被中国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
近年来,除了诗歌和散文外,爱好广泛的徐洪刚又迷上了书法艺术。每天晚饭后,徐洪刚都要挥上几笔,多次在全国全军书画大赛上有所斩获。中国书协副主席申万胜称赞徐洪刚的隶书“气势磅礴,汉风浓厚”。
英雄之气
作为一名和徐洪刚年龄相仿的军人,我更关注的是,徐洪刚在毅然决然地做出英勇壮举的时候,他的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究竟是什么推动他义无反顾地冲向最前方?我想,这个答案应该就是英雄情结——所有热血男儿不懈追求的英雄情结。
在阅读《我在铁军》的过程中,我强烈感觉到,徐洪刚对英雄气概的渴望伴随着他整个成长历程——“从儿时懂事起,我就崇拜英雄。英雄人物那正气凛然、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和英勇顽强、压倒一切的革命精神,像磁铁一样,深深地吸引着我,促使着我立下了‘好男儿当自强’、‘男儿不展凌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的誓言……”正是怀着这样浓郁的英雄情愫,徐洪刚才会在1993年直面数名歹徒疯狂挥舞的尖刀,才会在1988年直面长江肆虐咆哮的洪水,才会在2008年直面汶川天崩地裂的险情,一次次以生命和赤诚穿越死亡之谷,交出一名优秀军人的答卷。
当岁月之河漫过相对平和的土地和不断物化的人心,英雄经常默然无语,士兵的坚守却是永恒。是的,真正的战士随时准备战斗,一旦祖国发出召唤,一旦人民发出召唤,一旦使命发出召唤,真正的战士会毫不犹豫地抛却青春、爱情甚至生命,奔赴生命中那份壮美和荣光。同样,英雄从来都不是遥不可及——检索这座英雄的方阵/那一个个通体光芒的名字/被年轻士兵的灼热目光/深情抚摸/期待在某个时刻/自己的名字也能镌刻于那面/承载无限荣光的城墙/纵使维持生命的热血/会蓦然汹涌成一刹那的喷薄/那瞬间的壮美/亦是永恒……
今天,已成长为陆军中校的“铁血战士”徐洪刚,正生活在一支名为“铁军”的英雄部队,他仍保持着匍匐冲锋的战斗姿态,目光坚毅,步履坚定,一路向前。
(“时代英雄谈人生”系列丛书之《我在铁军》/徐洪刚著/解放军出版社/定价:2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