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跑『步走』!为了祖国的『晴空』——记『换装转型尖兵』、兰空导弹某旅总工程师包进

2010-04-23曹传彪柳景武何铃领图

军营文化天地 2010年6期
关键词:雷达部队导弹

文/曹传彪柳景武何铃领图/谭 超

时光倒流,定格在2006年7月6日。那一天,来自工厂、研究院、导弹学院、试用部队、军事代表室等70多个单位的100多名代表齐聚北京,听取新装备使用情况汇报。包进,空军率先装备该型武器系统的某旅总工程师,众望所归地成为当天不可或缺的“主角”——问题现象、产生原因、解决措施和建议,包总分三个方面一口气汇报了数十个问题。熟悉包总的人都知道,这些成果无一不得益于包总与一群年轻大学生干部的细心观察、潜心思考、积极研究。包总的汇报,受到空军装备部门的称赞,工业部门的设计师们也投以赞许的目光,甚至连起初对包总的意见和建议多有不解的厂家人员也由衷信服:包总是为兵器负责,为地空导弹部队战斗力负责!

包进总工程师所在兰空导弹某旅,是一支率先装备我国国产第三代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新型部队,新中国成立60周年阅兵中首次揭开神秘面纱。这支屡建战功的防空劲旅,先后征战戈壁、远赴塞北、南下沿海、转战东北,战果硕硕,威震长空。这里有一支新型人才方阵,诞生了数百名第三代导弹武器系统的绝好“剑手”,成为新装备人才储备基地。正是在如此优秀的方阵中,总工程师包进为新装备形成战斗力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解决缺陷,突破新装备作战性能

一套新型武器装备研发后投入到实际作战训练中,往往会发现一些不完美的性能,甚至在某个部位还存在缺陷,如果在实际操作中不及时发现,一旦批量生产,就会给今后的作战训练带来诸多不便,给国家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国产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改装训练和试用的双重任务给部队提出新的要求,面对“天降大任”,年近50岁的包进如坐针毡。日常阵地训练他要跟班,外出机动驻训他要到场,演习打靶他要参与,将逐车逐项在不同自然条件下的数据参数记录下来,确定兵器故障是偶发还是多发,哪些装备作战功效不全,哪些性能与实战不能对接……这些问题,让包进日思夜想、反复琢磨——每一个疑点,表象不摸全不放过;每一个症结,查不清、拿不出解决方案也绝不放过。部队刚换装时,雷指车发射机系统曾出现掉高压现象,包进与新装备骨干反复观察研究,确定是因组合自带监测电路过于敏感造成的。问题找准了,原因确定了,包进找到工业部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工业部门组织了专门论证,认为分析准确,通过采取降低监测电路门限的改进措施,发射机系统掉高压的现象消失了。从此,厂家的技术人员对包进不得不刮目相看。

包进常说:发现解决一个缺陷,装备作战性能就可能得到一次突破!某测量设备系统主控软件车角、车距对话框输出的数据与某兵器车装订参数的单位不一致,需要再次转换才能使用。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训练,包进发现某兵器车装订参数多了一道转换程序,完全没有必要。工业部门细听原委后,击掌称赞:实现快速作战,必需尽量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程序。在包进的建议下,经过工业部门的改进完善,兵器车的工作运行更加快捷。

新装备都是由我国的高尖端人才设计的,作为作战部队的一名技术干部,提出这样那样的质疑,没有一定的智慧和实装操作经验是不行的!某型雷达车开机后,雷达发射机默认状态处于“辐射”状态,虽然不影响训练,但在未来战争中,敌人可以通过辐射的电磁波准确判定其地理位置,还会暴露雷达频率,敌方可以有针对性地施放电子干扰,阻滞作战行动。包进意识到这个问题后,主动找到工业部门的相关人员,将自己的观点作了阐述,提出把默认状态定在静默状态。这项建议受到工业部门的认可,后来,某型雷达在生产过程中做了改进,提高了兵器的电子防护能力,保障了部队的生存能力。部队改装4年来,新型武器系统的各车设计师都相继到该旅跟踪了解,包进先后给他们提出了无语声通播设备和作战装备随机动态接入慢等40项设计缺陷,同时提出100余项修改意见,厂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包进组织编写的13个专业200多万字的教材、多媒体课件、《某型导弹系统试用大纲》和7种装备使用维护检查登记规定等,为提高新装备作战功效、保障新装备形成战斗力做出了突出贡献。

防微杜渐,医治新装备“伤风感冒”

新装备有了“伤风感冒”,基层官兵拿不准时,总要请包进“出山”解决;机关干部对新装备的结构原理、使用性能搞不懂时,肯定要请包进授课传技……时间久了,官兵们干脆把包进称为“某型装备通”、“排故专家”、“新装备首席保姆”!

包进深知,熟练驾驭新装备,还得有医治装备“伤风感冒”的本领,不排除新装备的日常故障,换装转型的进程就会受到滞阻。基于这样的认识,除了学习新装备的性能和原理外,工厂每次到部队调试兵器,包进总是站在前面,详细记录故障现象和一些相关数据,对于每个步骤,他都要反复琢磨,一旦有了疑问,他总要问个究竟,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如今,包进也成了新装备的“排故专家”。

官兵们说,新装备发生故障,只要包总在场,一些疑难故障总会迎刃而解。2009年9月中旬,西北某试验基地狂风四起,沙尘蔽日,一场对抗演练风起云涌。空中战机出击,地面“利剑”出鞘。正当演练进入白热化时,某营向前指报告,雷达指控车出现掉高压故障,发现不了目标。十万火急之时,包进又出马了,经过一番检查,包进发现一根高压线对机壳绝缘不好,出现打火现象,导致高压不稳定。包进用绝缘胶布包扎住高压线,雷指车马上恢复正常,全营又投入到紧张的对抗演练中。

一套全新的武器系统装备部队,训练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果不及时化解,就可能成为训练中的“绊脚石”。每遇到新问题,包进总能准确发现、及时解决。一次,该旅与兄弟航空兵部队进行对抗演练,当目标出现时,驻守在前方的某营开机后迅速捕捉到了目标,当排列在后方的营开机时,原本跟踪稳定的目标却丢失了。面对这种突发情况,不少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也感到措手不及。演练结束后,旅里组织技术讨论,大家都说不出所以然,包进却有独到见解——与经过改进的装备相较,雷达性能老化,两部雷达成一条直线同时跟踪目标,强电磁波必然同频干扰。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雷达必须不同方位放置,当成为直线时,须采取接力跟踪的方法。当时,由于没有权威人士的论证,一场讨论在战友们的半信半疑中结束了。第二次对抗演练开始了,目标从同样的方位角出现,两个营的既定阵地不可能因此而改变,也就是说,两个阵地的两部雷达又将出现直线跟踪,电磁波再度重叠交叉。包进建议旅领导先让前置营开机跟踪,待到一定距离后,前置营关机,后置营开机接力跟踪。果然,目标丢失的问题解决了。

为了当好新装备“保姆”,包进与部队官兵以执行重大任务为牵引,针对不同自然条件、不同地域特点,完善装备维护细则,提高重大军事行动中的装备保障能力。据了解,近年来,部队先后西征戈壁、南下沿海、转战东北,频频遂行重大演习、国庆阅兵、奥运安保等任务。包进带领装备部人员在不同自然条件下摸索出了20余种新装备保障方法,制定、完善了《不同自然环境下装备保障细则》等,明确了维护人员应对不同条件的维护方法和程序,提高了新装备维护水平和装备完好率,实现了新装备临战零故障,发射的10枚导弹弹无虚发。2009年12月底,包进和他带领的团队在空军召开的某装备工作会议上介绍了经验。近年来,包进主持研发的“某型兵器系统改进项目”等6个科研项目中,2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3次荣立三等功,包进先后被评为“空军作战部队技术骨干”、“高层次科技人才”、“空军级专家”,连续4年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

先人一步,避免实战中被动挨打

“通俗一点讲,包进其实是一名技术总监,他的职责就是保证武器装备时刻处于良好状态,随时能够拉得出、打得赢,然而,包进却总是干一些超越‘时空’的活,有时做的一些事都叫人有些费解。”说起包进,现任该旅旅长的王佩这样评价。

2008年初,部队接装改装、装备形成战斗力、提升战斗力的训练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从机关到基层,从领导到战士,都把心思和精力用在了对兵器的“接纳”和“兼容”上。然而,“不安分”的包进却开始琢磨起拦截模拟空地弹的课题了。

看包进整天忙忙碌碌,有人私下议论,这装备我们都还没搞懂,导弹能不能上天都还成问题,他就步入导弹的“中程期”了,这思维是不是跟导弹一样飞得太快了吧。面对争议,“与世隔绝”般的包进似乎什么也听不到,仍然一头扎进课题的研究中。只要靶弹的信号嵌入到雷达接收系统中,这个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苦苦的思索,反复的论证,包进终于找到了破解难题的突破口。

思路好出,可实施起来却难上加难。毕竟,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不但大家从没打过这种空地弹的拦截靶标,而且昂贵的导弹也由不得拿来随便试验。使命大于天,总得有人第一个吃“螃蟹”。强烈的使命感让包进再一次挑起了重担。2009年6月,一场拦截模拟空地弹的实弹射击在大漠戈壁展开,随着指令的发出,操作员果断地摁下按钮,导弹摇曳着长长的白烟准确击中目标,官兵们相拥高呼,这一成绩的取得归功于包进的“未卜先知”。

俗话说,无风不起浪。但到了包进这里,无风也起浪。

2006年,纵观风向的包进刚刚嗅到某型导弹要到空军某试训基地进行检验性打靶的消息,“懂行”的他就开始担心——导弹阵地那么多的雷达,我们的制导雷达和目标指示雷达,会不会因为导弹阵地部署的多部雷达,造成搜索发现困难,无法稳定跟踪目标?会不会因为引信受到干扰而不能有效杀伤目标?会不会因为指令天线受到干扰引起导弹失控,造成意外伤害,导致无法想象的后果?一连串的担心,让包进坐卧难安。为了克服同频雷达干扰对该部制导雷达和目标指示雷达的影响,包进向兄弟部队和有关部门收集各型雷达的用频情况,与该部导弹雷达和导弹引信、应答机的用频情况逐一进行比对,分析出可能对该部导弹造成引信的频率设备的影响,制定了《该部武器系统用频方案》。包进收集数据上万组,对比参数上万条,删改《方案》上百次,最终消除了所有雷达对该型导弹有可能造成的影响。2009年,该旅奉命到空军某试训基地打靶,有效避免了上述可能发生的情况,实现了全部命中的好成绩。

有一段话,记录在包进的笔记本里。这段话,恰如其分地诠释了身为军人的总工程师包进对职责的鞠躬尽瘁,对使命的无限忠诚——“新军事变革突飞猛进,如果我们国家与发达国家 ‘齐步走’,就永远赶不上,只有‘跑步走’才能迎头赶上!”

让新装备形成战斗力是包进(上图右)工作的不竭动力

猜你喜欢

雷达部队导弹
俄部队军演
儿在部队又立功
导弹燃料知多少
拆弹部队 勇者之盾
DLD-100C型雷达测试方法和应用
正在发射的岸舰导弹
雷达
老部队
导弹转运
基于空时二维随机辐射场的弹载雷达前视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