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太阳芬芳地歌唱——歌曲《幸福格桑花》创作谈
2010-04-23刘明法
文/刘明法
没有到过雪域高原,那一曲曲天籁般的吟唱却时常在耳畔响起,没有见过神山圣湖,那一朵朵仙女般的格桑花却时常在梦中绽放。
本是春暖花开、大地芬芳的季节。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玉树发生强烈地震,山崩地裂,房屋倒塌,美丽祥和的雪域高原停止了歌唱,神奇圣洁的格桑花悲痛泣血。灾难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军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赶赴灾区的一支支救援队伍,不抛弃、不放弃,展开生命救援,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铺展在巴塘草原上,一个个动人的事迹在三江源头流淌,一颗颗温暖的爱心聚起一座爱的普措达杰山。
在那个地方,我的心被时常揪紧;在那个季节,我的灵魂被强烈震撼;在那个春天,我的情感被一次次温暖。作为二炮部队的一名文化工作者,用什么方式表达对灾区人民的祝福?拿什么作品反映抗震救灾部队广大官兵的英雄事迹?以什么角度热情讴歌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共渡难关的伟大民族精神?我陷入了沉思,却苦于找不到突破口,无从入手。一天,在与战斗在抗震救灾一线的二炮某部政治部高海华主任的通话中,他给我讲述了一个故事:在第二炮兵玉树抗震救灾队伍中,有一名刚刚入伍的玉树籍藏族姑娘,某部业余演出队声乐演员才吉拉毛(汉译:幸福的仙女),活跃在抗震救灾一线。她既是宣传员,又是战斗员,成为灾区广大藏族同胞和救灾部队沟通的桥梁、汉藏人民交融情感的纽带。在一线,她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荣立二等功,被中宣部列为玉树抗震救灾先进典型。听到这个故事,我心里一动,才吉拉毛不正是广大抗震救灾部队官兵的缩影吗?不正是汇集大爱于一身的爱的天使吗?不正是藏族群众对祖国深情的生动反映吗?于是,就有了以这个故事为切入点创作一首歌曲的想法,并一直在我心中慢慢地积淀和酝酿。
5月底,我们正在筹备节目参加全军业余文艺会演,见到了前来参加演出的才吉拉毛。刚刚完成抗震救灾任务从一线返回的她,满身疲惫,但一双清亮美丽的大眼睛依然透出坚强,一身还沾着废墟尘土的迷彩服掩不住她的青春风采。当我问起她参加抗震救灾时的感受,她说,最痛心的是目睹了美丽的家乡变成了一片废墟,最感动的是党和人民对玉树灾区关怀支援,最难忘的是抗震救灾部队奋不顾身的英雄事迹,最自豪的是她是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最高兴的是看到家乡的格桑花依旧迎着太阳顽强地绽放。是啊,神奇圣洁的格桑花,生长在雪域高原上,它代表着幸福吉祥、坚强勇敢,它是藏族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象征。虽然看上去秆细瓣小,弱不禁风,可不论经过怎样的风雪严寒,只要迎来春天的阳光,格桑花就能重新绽放。
让人惊喜的是,才吉拉毛不仅在抗震救灾中做出了贡献,而且还有一副藏族姑娘天生的金嗓子。我不由得心潮澎湃,那积淀已久的激情喷涌而出,决定以格桑花为题专门为才吉拉毛创作一首歌曲。创作的过程是艰苦的,但创作的热情是强烈的。我一夜未眠、反复推敲,写出了《幸福格桑花》:“天下最美的花叫格桑/她开在雪域高原上/那一天,天空失去了光芒/那一天,狂风吹散了花香/格桑花流泪了/美丽的容颜饱含着忧伤/世上最美的花叫格桑/她长在神山圣湖旁/那一天,大爱汇成了海洋/那一天,红星托起了花香/格桑花微笑了/甜美的梦想重新绽放/格桑花就像幸福的仙女/迎着太阳芬芳地歌唱。”在歌词中,我特意将才吉拉毛的汉译“幸福的仙女”嵌入其中,因为才吉拉毛既是托起花香的红星,也是为玉树灾区藏族群众带去希望的“幸福的仙女”,她就是那朵在灾后依然迎着太阳绽放的幸福的格桑花。
我拿着创作好的歌词找到二炮文工团青年作曲家胡旭东,并告诉他才吉拉毛的故事。胡旭东深受感动,多次深入青海采风的他,对青藏高原这块圣地,对玉树地震灾区更是饱含着深情和牵挂。他立即投入到创作中,凭着自己长期的积淀和对玉树灾区人民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只用了两个小时就完成了旋律创作。歌曲旋律深情而高亢,特别是增加了具有浓厚藏族民歌气息的“呀、啦、哩、嗦”几个字音,高亢嘹亮、婉转悠扬,使人仿佛看见了高原上的蓝天、白云、雪山、清净透明的空气、安详质朴的人民,它是对幸福生活的回忆和向往,也是对玉树灾区人民的深情祝福和无限眷恋。试听过后,大家齐声称赞,此时,胡旭东才想起午饭还没有吃。
随后,我们和才吉拉毛一起,一鼓作气连夜进行了歌曲的伴奏和演唱录制工作,歌曲录制完成已经是第二天的凌晨两点了。此刻,我们却并不感到疲倦,因为我们心里都有一个希望,那就是一定要让这首歌曲尽快唱响。第二天,当才吉拉毛在舞台上一曲唱罢,台下的观众先是一片寂静,仿佛大家的心都随着歌声走进了圣洁的高原……寂静过后,是持久而热烈的掌声。
这掌声让我相信,随着时光的流逝,灾难带来的伤痛会消退,幸福的歌声将重新开始飞扬,一同经历过灾难考验的各族人民的友谊将更加牢固,在党的领导下,走出灾难的藏族人民的生活将更加幸福,那高原上最美的格桑花一定会迎着太阳芬芳地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