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阅读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0-04-22龚绍萍
龚绍萍
【摘要】长期以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这种阅读法存在很多弊端,违背了阅读的根本目的和阅读教学的能力培养目标。本文作者从教学实践出发提出了研究阅读法并深入浅出的讲解了其运用策略。
【关键词】研究阅读法;思维活动;阅读方式
从写作目的讲,作者是要把人生经验通过自己的文章传达给读者;阅读它的目的,则是读者想要准确、具体地把握作者传递的信息。阅读,不是要去专业性地分析文章结构,以及分析其中包涵有哪些语文知识点;而是要根据阅读目的有效地理清作者表达在文章中的内容。另外,“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很注重积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事实上,“课文只不过是一个例子”。如果仅以课文中出现的知识点为积累目标的话,那实际上是挂一漏万;再说,记识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写作特点以及重点语段的标准理解,更是完全没有意义。阅读教学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标准答案,而恰恰是为了培养学生探求正确结论、准确获取文章信息的能力。
阅读是以准确、具体地获取文章有用信息为目的的思维活动。要教会学生如何确定阅读目的(提出问题),并据此准确筛选文章的相关信息(有用信息)。以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为例,按照“文章学阅读教学法”,本文的阅读教学流程应该是:介绍写作背景鼋馓(理解“为了忘却”)龇治龈鞑糠(包括重点语句、语段)龉槟芍行乃枷搿⑿醋魈氐愕取5是,当我们把本文的阅读目的假定为如下几点时,情况就迥乎不同:一.撰写《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五位青年作家烈士》专题报告,则要从本文收集五人的生平事迹、性格特点等材料;二.准备做《鲁迅与青年作家》讲演,则要从本文收集有关五位作家与鲁迅交往的材料;三.写作论文《试论国民党反动派对左翼文化的围剿》,则要从本文收集五位作家受迫害的材料。同一篇课文,阅读目的不同,筛选认知的信息也就不同。这是“文章学阅读教学法”无法解决的。
综上所述,我提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要抛弃“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因为,一个资讯高度发达的社会,人们传递信息的手段、表达感情的方式、审美价值的取向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因而,对人才也就有了新的要求:不但要知识丰富,更要具备定向检索、分析、利用、创新知识(信息)的能力。高中阅读教学必须顺应这种社会要求。
“研究性阅读教学法”的基本内容是:以目的性为阅读前提,以信息论为阅读理论指导,以围绕阅读目的准确、快速、有效地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为基本原则,不断提高高中生筛选、认知、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研究性阅读教学法”把阅读材料看成一个信息集。通过识码、解码、编码达到对它的有效理解与把握。过滤次要信息,筛选主要信息,压缩有用信息;使无序信息条理化,使隐性信息显性化;把信息原码重新组合加工,衍生出新的信息。在这里,阅读是读者获取信息的一种手段。要关注的是语言表达了什么信息、哪些信息,什么是重点信息,如何阐述、扩充关键信息等等。有了这种阅读观念上的更新,再审视现在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就明朗了。不妨举一个例子比较两种阅读教学法的优劣。
牐犎纭都虮视敕北省返牡谝欢巍
牐犖恼卵г亩两萄Хㄔ亩辽杓:1.给下列生字注音:冗沓赅汩。2.首句是多重复句,第一层在哪里?3.文中用了三次冒号,其作用是什么?4.本段论述的大意是什么?5.写出三个“一字传神”的古代名句。6.与本段观点完全一致的一项是:A删繁就简三秋树,立异标新二月花B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C意则期多,字则唯少D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研究性阅读教学法阅读设计:1.文中要阐明的观点是什么?2.文段从几个方面论述了这个观点?3.请从作者的基本观点出发,引申出一些新的观点。4.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结合你的写作实践谈谈体会。
牐牶芟匀,“研究性阅读教学法”着眼文章信息的处理,整体把握,综合分析,筛选重点,注重创新。而“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则着眼于繁琐零碎的语文专业知识的认知和记识,轻视思维。
“研究性阅读教学法”的课堂组织形式应该是合作探索型课堂模式。其基本流程是:一、问题中心,确立阅读目标(用有一定涵盖性、综合性的问题为阅读定向)。二、自主探索,筛选目标信息(由学生自主独立进行相关信息的采集、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三、切磋问难,提高阅读效能(分小组讨论、启发)。四、交流评价,反馈阅读质量(由学生主体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反驳、完善,教师评价)。“研究性阅读教学法”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一、主动积极,乐于探索;二、潜心研读,独立思考;三、质疑问难,互动合作;四、善于发现,注重总结。在这种课堂教学中,学生向教师提问很多,师生问答不能是简单的对错判定,而应该是平等协商的讨论。所以,学生正确的提问方式应该是:先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再询问教师的看法并与之讨论,如不同意教师的意见,要进一步质疑。
“研究性阅读教学法”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发展,教师由主宰课堂到主导课堂,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变革。因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做通才教师,而不是只懂语文。语文教师要特别重视自我全面发展。二、课堂教学的开放性、质疑问难的随机性,使教学过程可能出现不可知性,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一定的智慧驾驭能力,还要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机智敏捷的反应能力,和开放、民主、宽容、合作、平等的教学心态。三、教师不应是知识仓库、权威和真理裁判官,而是学生的服务员、协助者和合作伙伴。四、要乐于吸取和研究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乐于学习和运用新的教学设备(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乐于把阅读教学与现实社会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