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绘画和水晶雕刻“接轨”的问题

2010-04-22田书波

文学与艺术 2010年1期
关键词:泥塑解决结构

田书波

【摘要】《泥塑》课程的衔接性是该课程的一大特点。该课程与绘画课程中造型基础部分有着密切联系,本课程是这部分内容的延伸。

【关键词】接轨;解决;泥塑;结构

《泥塑》是职业中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在水晶雕刻专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泥塑》课程的衔接性是该课程的一大特点。该课程与绘画课程中造型部分有着密切联系,本课程是这部分内容的延伸。我们通过《泥塑》空间关系的学习,实现水晶雕刻教材内容与绘画物象造型结构知识的顺利“接轨”,关键在于帮助学生解决好这些问题。

一、解决中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不适应

《水晶雕刻》这门课有两个明显特点:从内容上看基础性和审美性突出;从要求上看理论性和实践性较高。这与中职生的基本素质差距大,教学难度增大。与绘画内容相比,其知识密度大,结构讨论多,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需要新思想、新方法、新思路……。结构造型内容的突然拔高是难以“接轨”的主要原因,加之绘画中形成的一些思维定势,更增加了“接轨”的难度。

(一)学会科学的造型方法

造型归纳法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规律的思维方法。在泥塑、水晶雕刻的学习中许多物象内涵和外在形式都是运用结构造型法总结出来的。例如,《水晶雕刻》中的单个物件设计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提醒学生联系《泥塑》中学习的结构造型的思维方法:观察实验→分析结构→雕塑成型。

(二)学会跟已存在的物象相类比

用某些已存在的物象来说明未知的物象,以增强说服力,使人们容易理解。如素描中所学的人物头部比例为“三庭五眼”,即人的头部从发线→眉毛垂直距离,眉毛→鼻头,鼻头→下巴颌共三庭,三庭总长度为人的面部的长度,人的头像的宽度等于五只眼睛的宽度之和,这些比例是对多数人共性特点概括,是衡量个别人比例的特征的标尺。类比得出泥塑中“三庭五眼”的比例关系从而更好把握整体。而水晶雕刻教学时则应根据学生已经熟悉的泥塑或绘画类比法,借鉴绘画中的做法,通过泥塑中空间练习,来处理水晶雕刻教材中造型的重点、难点问题。就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更易理解了。那么水晶雕刻就是在绘画和泥塑的的基础上,让二维平面的在三维立体上有更完美的表现。再例如,水晶雕刻中佛像身体的比例关系调整,可以根据绘画、泥塑中的最后整体调整具有锦上添花的作用。这个比喻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水晶雕刻整体形象,从而更好地理解水晶雕刻的含义。

(三)注重开拓思路

中职生在学习绘画时培养的思考问题的思路几乎是“直来直去”。要让这些学生理解和掌握思维上的一些转变的确不是件易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开拓新思路,以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四)思维定势的突破

思维定势,对人的大脑思维活动起着两种作用。一是有利于学习新知识而产生的正向迁移,其作用无疑是积极的,但是,当思维定势对学习新知识起干扰作用,即产生负向迁移,其作用则是消极的。

二、解决中职学生学习方法上的不适应

职业教育的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即培养有理论基础,有动手能力,能说会做的人。,中职生在初中的学习成绩大多都不太理想,他们往往仅以完成作业为主,不习惯看书,不会记笔记,不善于总结,不善于观察和解释现象,不善于动手创新等。学习方法上的不适应,将使学生在学习中处处遇“红灯”。因此,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亦是当务之急。

(一)增强课堂动手意识

中职生在绘画学习时,上课大多都不太注意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1.没有激情,没有目标。

2.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一碰到困难和挫折,便会产生叛逆的情绪,如画不像、做不好、没兴趣、越画越糟、对美术课堂上的造型缺乏理解。

3.作品过于形式缺乏创造设计。

同时,教师要寓教于乐,教学就要创造乐学的气氛,学生不把上课当成一种负担而愿意学,才会学得轻松.尤其是水晶雕刻专业在设计上也需要一个轻松的环境,经常在学生中间办一些小型画展、雕刻比赛等提高学生的兴趣。

(二)观察能力的培养

注意观察教师的示范实践,能使学生对新授的知识形成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实践能力的培养一般很少被忽视,但观察能力的培养往往不被重视。要求学生充分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如何才能让基础较差的职校生充分观察实验呢?教师必须多提问,多引导,久而久之学生形成习惯,学生就可以自己分析现象逐步思考,分析、讨论,判断出本质特征。

(三)教会自主学习设计方法

中职生在绘画学习时,大都不进行设计,但是要进行水晶雕刻学习时所有的水晶原料不一定是规则的,所以要教学生一些设计方法。首先教会学生对原料的形状进行正确划分,抓原料的几何的轮廓和色泽质地等对比,自主设计草图,归纳主题与附带的关系,找出关键部位,并指导学生对难点、重点及关键问题作进一步修改调整;熟记脉络、细节,并弄清形的前后空间关系,也就是立意、构图、雕刻。但必须注意,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只是在初期教师可适当帮修改。

三、发挥教师的能动性

在加强衔接时要遵循学以致用的原则,在微观上要发挥教师的能动性。学生的知识水准与教材的要求存在着差距。表现为不足和空白两方面。

万事开头难,从头抓起,帮助学生在理论和学习技能上尽快“接轨”。 使他们在人生的行程中自由地创造、尽情地享受着水晶雕刻给他们带来的乐趣。所以,作为一个教育者在教学中必须给学生创造最佳的外界条件,真正让学生经历求知过程,学会求知方法,不仅使学生“学会”,更要教会学生“会学”。

【参考文献】

[1]《工艺品(雕塑类)设计与制作》王敏,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中国美术史教程》薄松年著,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猜你喜欢

泥塑解决结构
民间美术——泥塑
宋志浩作品赏析
泥塑作业
当型结构与直到型结构的应用
物质结构规律归纳
当代网络音乐的困境与突破
怎样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国银行业风险简述及对策
半包围结构
汪曾祺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