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2010-04-20卢逢娣

上海护理 2010年2期
关键词:血糖仪血糖值低血糖

阚 凯,卢逢娣,朱 玮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上海 200233)

自我血糖监测(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SMBG)指糖尿病患者在家中采用便携式的血糖仪监测自己血糖的波动情況,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SMBG,能够反映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和药物治疗的效果,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有效降低高血糖及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危险。通过SMBG,还能预防低血糖发生,特别是无症状低血糖,提高治疗安全性。老年糖尿病绝大多数为 2型糖尿病[1]。老年人对低血糖耐受差,并且常因神经病变而没有自觉症状,以致低血糖逐渐加重甚至昏迷。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良好的血糖控制离不开规范的SMBG。为此我们对我院门诊及住院的2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原则选取 2008年 1—12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部就诊且明确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200例,入选标准:①符合老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年龄 60岁以上;②病程1年以上;③均无精神疾病及严重认知功能障碍;④了解自身病情;⑤自愿参加本研究。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自制问卷参考 2007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南)自行设计,并对10例患者进行预试验,请糖尿病专家审定,经修改后正式调查。问卷内容包括:①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病程、文化程度、家庭支持、经济状况和就诊方式;③患者SMBG状况;④影响SMBG的相关因素。

1.2.2 评定标准 依照《指南》推荐监测频率:使用胰岛素治疗者每日至少监测血糖2~4次;使用口服药和生活方式干预的患者每周监测血糖 2~4次[2]。能按照《指南》推荐监测频率进行 SMBG的为监测状况规范;未能按照《指南》推荐监测频率进行SMBG的为监测状况不规范。

1.2.3 调查方法 本调查为描述性研究,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获取样本。在取得患者同意后,由研究者采用统一的解释语言,指导患者填写问卷。发放问卷200份,收回 183份,有效问卷 183份,回收率91.5%。

1.2.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录入SPSS 13.3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频数分析、χ2检验。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资料及SMBG频率 183例患者中,男101例,女82例;平均年龄(68.3±6.7)岁;SMBG规范的31例,占16.9%,不规范的152例,占83.1%;使用胰岛素患者中SMBG规范的24例,占20.7%;使用口服药和生活方式干预(不使用胰岛素)的患者中SMBG规范的7例,占10.3%。

2.2 183例老年糖尿病患者SMBG状况 见表1。

表1 183例老年糖尿病患者SM BG状况

2.3 老年糖尿病患者SMBG不规范的影响因素见表2。

表2 老年糖尿病患者SMBG不规范的影响因素 (n=152)

3 讨论

3.1 老年糖尿病患者SMBG状况 老年糖尿病是指年龄在 6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加速,老年糖尿病的患病率将会进一步增加。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成为老年人的主要健康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调查的 183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中,SMBG规范的只有16.9%。表1显示,SMBG状况受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年龄、HbA 1c是否达标、是否接受过糖尿病教育、就诊是否医保付费的影响较大(P<0.05)。其中,特别与年龄和HbA1c达标有密切关系(P<0.01)。70岁以下患者监测状况较 70岁以上者规范,与老年糖尿病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大,部分肢体功能的障碍,影响糖尿病知识掌握的质量以及血糖仪的使用有关。HbA1c达标者监测状况远远优于HbA1c不达标患者,与重视血糖监测带动血糖的良好控制和HbA1c达标,树立了控制血糖的信心,更愿意规律测血糖的良性循环有关。

3.2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SMBG行为至关重要 表2显示,在患者提出的影响SMBG的原因中,“不知道血糖监测频率”、“不知道血糖监测重要性”、“未接受过糖尿病健康教育”位于前 3位。一些监测状况不佳的患者缺乏对SMBG重要性的认识。认为糖尿病是慢性病,主要靠饮食控制、药物治疗,不知道血糖检测是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一部分患者不了解《指南》推荐的血糖监测频率,也不知道血糖控制的目标,从而疏于执行SMBG。或者有些患者只知疾病的“皮毛”,欠缺对血糖控制重要性的知识,对自我护理和保健没有充分认知,盲目地进行监测,但对于测得的高血糖或者是低血糖表示无法处理。特别是对于高血糖,患者表示即便是所测血糖偏高也不知该怎样调节药物和饮食,而且机体对高血糖反应不如低血糖明显,还不如不测血糖。大大降低了监测行为的信念,最后导致了放弃SMBG的行为。因此加强糖尿病教育是提高患者SMBG依从性的关键。医护人员应告知患者,通过血糖监测可使患者清楚地知道自己血糖是否达标,给医师提供信息,及时为自己调整治疗方案;定期监测血糖能及时发现无症状性低血糖,减少低血糖的危害,保证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同时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不要盲目监测,按照《指南》推荐的频率监测,做到知行合一。

3.3 适宜的治疗目标利于患者坚定SMBG的信心值得关注的是,相当大一部分患者表示“不知血糖控制的目标”、“血糖控制不理想”、“医师不关注血糖值”。治疗糖尿病必须达到治疗目标,但确定治疗目标应该因人、因时、因病情而异。老年糖尿病若目标制定过高,一味追求严格控制,易发生低血糖。而且目标过高,难以坚持做到,会影响信心,引发对治疗的失望情绪;随着HbA1c成为诊断糖尿病的新标准[3],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对于HbA1c关注不亚于血糖值。患者误认为一次两次血糖值不重要,无需再测血糖。因此,从临床医师角度来看,应该向患者解释血糖值和HbA 1c是点和面的关系,不仅要关注HbA1c这个平均血糖水平,每个具体时间点的血糖值也十分重要。即便HbA1c达标而血糖波动太大,同样会造成严重的并发症[4]。同时,要根据老年人的具体特点,制定适宜的目标,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安全性和信心,督促患者SMBG的行为执行。

3.4 血糖仪的可靠性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SMBG状况 患者普遍反映,“对比医院检验科测定结果或者其他品牌血糖仪,快速血糖仪测量的血糖值有一定的误差。而且认为反正测得的血糖值也不准,高了低了会吓到自己,还不如不测。因此,我们首先要让患者明确的是人体内的血糖值是在不停变化中的。造成快速血糖仪测出血糖值与医院生化检查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两者所抽取的血样不同。医院生化检查取的是静脉血,而快速血糖仪从手指取的是毛细血管全血。通常检测静脉血浆的血糖值比毛细血管全血血糖值高 15%~20%[5]。患者用快速血糖仪自测血糖,主要是观察长期血糖保持的稳定情况和变化趋势,例如,第1次测为8.0mmol/L,立即再测为7.2mmol/l,两者虽不同,但此微小不同不影响对病情判断,医师也不会因此改变用药或调整剂量。总之,观察糖尿病血糖变化完全可以用快速血糖仪。只要仪器质量可靠,试纸不过期,不受潮,操作正确,则其结果是准确的,是可信的、可供医师参考的。

3.5 家庭支持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SMBG状况 表2显示,“经济上负担不起”仍然是当前影响SMBG的主要因素,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也不例外。在美国,用胰岛素或胰岛素和口服药联合治疗的患者中有 87%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6]。我国 2型糖尿病患者每日进行血糖监测的占28.75%[7]。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有些患者虽然能负担购买血糖仪的费用,但却负担不了长期使用过程中的血糖试纸的消耗,造成了许多老年人虽然深知血糖监测的重要性,主观上也很想为控制好血糖而进行SMBG,却因经济因素对SMBG力不从心。因此在呼吁降低医疗费用的同时,医护人员有责任对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家庭支持的教育,全面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支持力度。老年人还由于生理机能的退化,对于学习使用血糖仪或看清血糖仪屏幕上的读数表示困难。虽然在购买血糖仪之后,会有工作人员来指导患者如何使用,但有些上年纪的患者回家使用的时候还是不会,所以,建议老年患者及家属最好在医师和护士讲解完之后,自己亲自动手测量 1次,让老年人也能顺利地使用快速血糖监测仪。

4 小结

老年糖尿病患者SMBG状况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应针对不同环节开展,提倡综合治疗[8]。加深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增强血糖监测的信念,提高SMBG的依从性,从而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潘长玉,金文胜.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5,21(5):增录5S-1-增录5S-5.

[2]《中国 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M].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分会,2007:1-23.

[3]International Expert Comm ittee.International expert committee report on the role of the A 1c assay in the diagnosis of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09,32(7):1327-1334.

[4]Monnier L,Mas E,Ginet C,etal.Activation of oxidative stress by acuteglucose fluctuations compared with sustained chronic hyperglycemia in patientswith 2 diabetes[J].JAMA,2006,295(14):1681-1687.

[5]Jungheim K,Koschinsky T.Glucose Monitoring at the Arm:Risky Delays of Hypoglycemiaand Hyperglycemia Detection[J].Diabetes Care,2002,25(6):956-960.

[6]郑淑君,李思勤,叶晓青,等.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自我管理的调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6S):7-9.

[7]张玉枝.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血糖对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05,22(2):215-217.

[8]黄永艳.糖尿病患者的非药物治疗[J].上海护理,2004,4(3):45-47.

猜你喜欢

血糖仪血糖值低血糖
CGMS产品显示值与指尖血糖值测定结果的相关性研究
运动及饮食治疗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值的影响
测血糖到底用哪滴血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血糖仪的发展史
自测血糖靠谱不
自测血糖靠谱不
血糖值尖峰诱发多种可怕疾病
我和血糖仪的故事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