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导演群落
2010-04-20电影猫
文/电影猫
生于六十年代
在以张艺谋、冯小刚为首的第五代导演“一手遮天”下,60年代出生的导演从来没有停止“蠢蠢欲动”。王全安、张扬、张元的新作日前都浮出水面。这一次,他们的转型倒是让人感到些惊喜——影片的视点不再是“愤怒”的青春,而是奔向更真实的现实。曾经的这拨导演,因找不到投资而囊中羞涩,请大牌曾经只是梦话,但如今请大牌也成家常便饭;曾经都贪图玩大,但最终都输得很惨,而今他们集中开拍新片,必将是今年电影市场的中坚力量。
王全安1965年出生,今年45岁。
1.以往导演作品——《月蚀》《惊蛰》《图雅的婚事》《纺织姑娘》
2.彪悍战绩——王全安和李安、张艺谋并称华人导演中仅有的三位世界三大电影节双大奖获得者。
3.导演优势——王全安的电影都是关于当前中国社会现实的,现实内容以强烈的戏剧方式表达出来。鲜活的影像内容及扎实的剧作功底,使王全安的电影在中国第六代导演中独树一帜。
4.自我标签——“电影既是商品也是文化产品,在关注票房的同时,我们确实需要保持电影的自尊。”这是王全安一贯坚持的电影理念。
5.公众标签——他的作品数量不多,都是艺术类影片,却个个精致,也斩获不少国际电影节的奖项。王全安在事业上所处的黄金时代,中国电影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整个市场也在试着同国际接轨,商业电影已经风生水起,电影制作的体制也远远优越于张艺谋那个时代。更重要的是,在王全安斩获金熊和银熊奖的时候,这样的国际荣誉对华语片来说已经不再稀奇,大家对这样的奖项看法也比以前理性得多,中国影人的意识也在成熟,在多元化。
张扬1967年出生,今年43岁。
1.以往导演作品——《爱情麻辣烫》《洗澡》《昨天》《向日葵》《落叶归根》
2.彪悍战绩——张扬是目前中国保持100%成功率的为数不多的电影导演。《爱情麻辣烫》、《洗澡》不仅在国内国际频频得奖,而且市场方面的表现也十分出色。《洗澡》于1999年12月在上海上映,票房达到183万元,在不靠红头文件组织团体观影的纯国产电影中,此纪录保持了近七年。
3.导演优势——与其他“第六代”导演选择艺术化作为自己的主攻路线不同的是,张扬从执导开始,就将摄像机的镜头主动对准了寻常大众,他以反映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贴近大众的创作路线为主要创作风格。他最擅长的就是不露声色地表现人物内心的汹涌波涛。亲和力十足,商业性也颇佳,是他的最大优势。
4.自我标签——虽说重视票房,但也不完全商业,还是处于那种艺术和商业的结合点。商业只能是影片的包装带有商业性,但骨子里必须是有艺术性的。
5.公众标签——张扬似乎也是为数不多的喜欢尝试解读现代都市年轻人喜怒哀乐的导演之一。亦艺术、亦商业,张扬的电影也许独立,却并不孤独。每完成一部影片之后,他很快便销声匿迹,而后不知何时又突然带着新作品风风火火地远道而来。实际上他心高气傲,非常自信。
张元1963年出生,今年47岁。
1.以往导演作品——《妈妈》《北京杂种》《东宫西宫》《过年回家》《我爱你》《江姐》《看上去很美》《绿茶》《达达》
2.彪悍战绩——作品以1998年的《过年回家》为分水岭,之前的影片未在国内公映,但屡获国际电影节大小奖项。走出“地下”后其影片一如以往仍有争议,但商业上无一例外不尽人意。但对于一年内以惊人速度连拍三部影片的张元来说,其创作势头颇为矫健。
3.导演优势——张元是“第六代”导演中最早建立国际知名度,拿奖最多的导演,他最早把反映京城摇滚、同性恋等边缘文化的影片带到国际影坛,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可是他也是最早回归主流,接拍《我爱你》、《绿茶》等商业片的第六代导演。总而言之,每一次张元都是最早的一个。
4.自我标签——电影、纪录片、MV,张元20年来的作品纷纭芜杂、题材不一而足,但张元觉得都是手法不同,内涵其实是一样。张元用“满意”概括自己20年电影路,在现实题材、第六代、审查、商业等之外,也坦然直面2008年“吸毒丑闻”。
5.公众标签——从拍第一部影片开始,张元就是话题人物。他曾被人们称为“第六代”导演里的中流砥柱,也有人认为他的东西不过尔尔;有人奉他为大师,说他愤怒而有真实的力量;也有人说他是个彻头彻尾的投机分子;《时代周刊》曾将他选为“二十一世纪百名青年领袖之一”;可也有人说,他就是一个瘾君子。二十年来,他不断变化着关注对象,变换着艺术风格与形式,东奔西跑,精力充沛、不知疲倦。
高群书1966年出生,今年44岁。
1.以往导演作品——《东京审判》《千钧一发》《风声》
2.彪悍战绩——《风声》让高群书跨进亿元导演俱乐部,这一天的到来或许有点太晚,但作为观众仍然要为这位中国最好的导演之一,终于坐到了他合适的位置而感到高兴。
3.导演优势——高群书并不是一个模仿者,他所开创的中国商业类型片,很多源自他对中国社会、族群性格的敏锐把握,以及对人性极具悲悯性的深刻洞察。因而,他是独一无二的,也是不易为别人所模仿的。
4.自我标签——自认会是中国最好的商业片导演。
5.公众标签——高群书是中国导演中的一个异类,他是另一个层面上的主流,即追求自我价值的最大化实现,坚持个性表达,不向庸俗妥协,尊重观众但绝不无原则讨好市场。他的一系列作品,具备这样一个共性,即将他的个人风格,扩大为整个创作团队包括表演、制作在内的整体风格,因此,无论是他的电视剧、电影,都有着迎头撞来的血性与生猛,对生命本能的放松与控制,成为高群书游刃有余于影视创作的不二法
万玛才旦1969年出生,今年41岁。
1.以往导演作品——《静静的嘛呢石》
2.彪悍战绩——作为中国第一部由藏族导演执导的藏族题材电影,《静静的嘛呢石》改变了很多人对西藏和藏族的固有想象。
3.导演优势——谦逊平和,深谙藏族文化,大量的长镜头,使用很多非职业演员,纪录片般的平实风格,是他的电影的招牌特色。
4.自我标签——他试图用各种方式,还原西藏和藏文化。万玛才旦的理想也在于此。
5.公众标签——作为惟一在拍电影的藏族导演,万玛才旦每走过的一步都印刻着他对电影超乎常人的热爱。也许这种电影不大众,但至少证明在商业泛滥的市场下,他没有被同化。电影拍摄中的艰难、困苦都不能放弃一个电影导演的尊严。从他的电影作品里我们可以看出他内心的平静和定力。
生于七十年代
以贾樟柯为终结,以宁浩为开端的70年代青年导演进入了“无君无父时代”,已找不到像谢晋、张艺谋那样对一个时代行使叙事权柄的人物。如今已成名的70年代正在主动或半主动地接受类型片的划分;市场就像霍格沃兹魔法学校的分院帽,它把宁浩打发到盖里奇执教的“黑色幽默系”,把徐静蕾送到擅长有情有调的“时尚系”,陆川则还有些许理想主义情怀,当然也有马俪文这样让分院帽犹豫不定的,但市场总有办法调节她在“文艺小众”和“主流商业”之间的口味变化。他们的幸运在于赶上了大片商进行梯队建设的时机;中影、博纳、华谊、上影,都存在极大的需求缺口,急需有票房吸引力的这拨70年代导演归顺。
1.以往导演作品——《小山回家》《小武》《站台》《任逍遥》《世界》《无用》《东》《三峡好人》《二十四城记》
2.彪悍战绩——从出道至今,他拍过的每一部电影在国际影坛上都倍受赞誉和肯定,《三峡好人》一举摘取威尼斯电影节最高荣誉——金狮奖,从此名列侯孝贤、张艺谋、蔡明亮、李安之侧。
3.导演优势——曾有过文学创作的经验,县城生活背景,决定了他所受到的文化熏陶、审美趣味乃至思维角度都和“第六代”导演存在着迥异的视野。而贾樟柯的最大武器,是他作为一个都市异己分子所特有的冷峻观察。
4.自我标签——他自命为“一个来自中国基层的民间导演”,追求影像“对现实表象的穿透力”。他认为上海和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只是中国的几盆盆景,要了解真正的中国就必须考察像他的家乡汾阳那样的小城。
5.公众标签——在过去的10年当中,他特立独行,用他的镜头语言去描绘一个巨大的社会转型时代普通人所要承受的代价和命运发生的转变。从《小武》发端,到如潮好评的《二十四城记》,贾樟柯的影像世界正在逐步成为理解中国的一种特殊方式,亦在重新诠释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
贾樟柯1970年出生,今年40岁。
1.以往导演作品——《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我们俩》《我叫刘跃进》《桃花运》
2.彪悍战绩——马俪文善于用最少的投资创造奇迹。进入电影圈十年,马俪文只拍过四部电影,但每一部都超越人们的想象:处女作《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从“不允许别人动自己的作品”的女作家张洁那里拿到小说改编权,从韩三平等人处拿到198万投资,拍出来的影片在国内外先后获得15个奖项;《我们俩》投资200万,启用84岁的演员金雅琴和17岁的大学生宫哲,以黑马姿态成为东京电影节、中国电影金鸡奖等影展最佳女主角、最佳导演的大奖获得者。
3.导演优势——最擅长的是不可理喻的歪点子,温情和小资情调,也擅长黑色幽默。
4.自我标签——马俪文认为做导演首先是对得起自己的艺术良心,也对得起投资人的钱。
5.公众标签——她轻易被贴上标签:文艺,小众,女性,精致,情感,淡定。《我叫刘跃进》又给添上了一个黑色幽默的新标签。文艺片、纪录片、喜剧片无所不涉猎,特别是贺岁档这个市场,马俪文更是当仁不让的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马俪文1971年出生,今年39岁。
宁浩1977年出生,今年33岁。
1.以往导演作品——《绿草地》《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
2.彪悍战绩——《疯狂的赛车》票房突破1亿,宁浩成为继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之后第四位迈入亿元俱乐部的内地导演。
3.导演优势——宁浩没有第五代导演身上日渐浓郁起来的暮气,而是以强悍的叙事手法和层出不穷的喜感创意为影坛持续地吹来了新风。他尤其擅长中小投资的喜剧。
4.自我标签——宁浩将自己的电影定义为“为人民服务的电影。但人民不是傻子,不是什么都能忽悠的。”
5.公众标签——在新生代导演里,我们无法按重量和数量衡量出宁浩的身价,但却可以按作品呈现的质量,给予他一个标准定位——他是国内最值得期待的年轻类型片导演。不仅仅因为他的创造力和天才,也因为他所表达的和所使用的方式,都是这个世界上最时髦的玩意儿,让人眼前一亮,也时常让人有被调戏之后还存在的快感。“非常宁浩”,已经成为大家提起国产电影时一个“气急败坏之后略带骄傲”的形容。
陆川1971年出生,今年39岁。
1.以往导演作品——《寻枪》《可可西里》《南京!南京!》
2.彪悍战绩——陆川四年磨一剑的《南京!南京!》引起强烈反响。他也因此片成为第五位进入亿元俱乐部的内地导演。
3.导演优势——家世显赫,有坚韧力,自视电影草根,有才华并充满野心,深谙体制的秘密并不把体制当成敌人。另一方面,他也被认为软弱,装腔,虚伪,投机取巧,用苦难的影像来谄媚世界。
4.自我标签——再过20年,陆川这个名字会代表独特的、有责任感的、有深度的创作者。
5.公众标签——相比一些同龄青年导演在艺术与商业上的摇摆不定,陆川从2002年的处女作《寻枪》开始,就明确致力于将个性表达融入商业电影的创作中去,努力将自己对电影、人生和历史的理解通过通俗易懂的故事展示给大众,而不是唯我独尊的孤芳自赏。比起张艺谋、陈凯歌等前辈在产业化时代来临时不期然的商业“变脸”,陆川在起跑线上的时候就已经规划好了自己拥抱大众的姿态,而《南京!南京!》稍嫌用力过猛的尝试,则让陆川为2009年的中国电影留下了一个极具争议而又无法忽视的惊叹号。
徐静蕾1974年出生,今年36岁。
1.以往导演作品——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梦想照进现实》《我和爸爸》
2.彪悍战绩——老实说,徐静蕾之前执导的3部电影,除了能够证明她确实当过电影导演外,实在没有什么可表扬的,更谈不上彪悍战绩了。
3.导演优势——除了自身灵气外,电影界朋友的支持,中国一流的导演、演员都能加盟于她的电影,这是徐静蕾做导演的最大优势。而且她的运气也比较好,她没有像“第六代”导演那样经历过从“地下”到“地上”的过程,因此她的电影显得清纯而脱俗,虽然有时显得幼嫩,但她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因为她的起点比较高。
4.自我标签——导演这角色是众多社会身份中最让徐静蕾有存在感的,即便她是半路出家,却振振有词,三部自导自演的电影她也认为不算寒碜,从《杜拉拉升职记》开始,她宣称要放弃拍文艺片,坚定不移地走商业片道路。
5.公众标签——做导演实在是徐静蕾在演员这条路上的失败退守。从《我和爸爸》、《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到《梦想照进现实》,票房的一次次冷淡代表了公众对这位“才女”导演的反应。
生于80年代
他们是一群悲观的乐观主义者。即便讲起那些最不公正的遭遇、最低落沮丧的时刻,也能化成一句轻描淡写的调侃,或是一段幽默轻松的段子。同时,他们也随时准备着迎接失败。时间,是推动一切往前的动力。时间到了,该来的总要来的。80后的导演也该渐渐崭露头角了吧——无论看好还是唱衰。这个江湖,不可能永远只是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他们,30未满,未来无限。他们,有他们的生存之道!
1.以往导演作品——《我把初吻献给谁》《天那边》《让我为你靠点谱》
2.彪悍战绩——他在国外参展入围展映获的奖很多。他的《套子》获得法国电影同盟短片大赛最佳影片提名,同时入围戛纳电影节展映单元。
3.导演优势—— 受过专业训练,有想法,够冲劲,能抓住一切能到来的机会。
4.自我标签——素以狂著称的韩延野心勃勃,“戛纳,柏林,威尼斯一个都不能少。”
5.公众标签——一位影评人看了韩延片子后说,这群80后的青年影像作者,是“中国电影的种子”。
韩延1983年出生,今年27岁。
1.以往导演作品——《大城市》《上海公园》
2.彪悍战绩——作为一位80后新锐导演,长篇处女作——《上海公园》就通过联合院线在全国上映,还入选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的第三届华语青年导演论坛、第四届广州先锋光芒影展,绕过了前辈们“沦为地下电影”的弯路;进而进军国际电影节——入围第30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全景竞赛单元,在一代80后青年导演中脱颖而出。
3.导演优势——从读书道路进入电影,阅历的不足会不会制约黄凯的视野?黄凯不屑这种看法。如果都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那不到60岁都不要拍电影了,况且很多优秀的电影都是导演在20几岁的时候拍的。黄凯不把经历当作是包袱就是他最大的优势。
4.自我标签——他拒绝给自己定位,以免被框死。他只把他理想中的电影类型形容为“果仁巧克力” 电影,外面看起来很甜,但是糖衣包裹下的内心却带着些许的苦涩,但咽下之后,仍旧回味无穷。
5.公众标签——生活和创作迅速催生着黄凯的成熟,他的影片《上海公园》也印证了这一点,这是一部为70年代人代言的电影,远远超越了导演的年龄。
黄凯1983年出生,今年2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