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学科书籍与系列丛书合理排架探究

2010-04-19聂江城杨军花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0年5期
关键词:系列丛书南开大学分类号

聂江城,杨军花

(南开大学,天津 300071)

藏书排架是将馆藏文献按一定的序列陈放在书架上,形成一定检索体系的过程。排架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检索利用,存取方便。以笔者所在高校(南开大学)为例,馆藏图书一般都是按分类排架法进行排列的,即按藏书内容的知识门类,依据《中图法》的组织体系来排列藏书。这种排架按照每种藏书的分类号和种次号组成的分类排架号的顺序依次排列。按这样排架,可以使不同学科的藏书区别开来,相同学科的藏书集中于一起,建立一个有内在联系的、符合逻辑的知识体系,便于读者“按类索书”,利于读者系统了解藏书,按学科检索利用图书。

1 跨学科书籍分类排架存在的弊端及提高其使用率的途径

书籍分类排架法是按图书内容所属的学科体系排列图书的,便于读者检索和利用,也便于工作人员进行宣传推荐和阅读辅导。对于跨学科、交叉学科的书籍进行准确地分类及排架是比较困难的。所谓跨学科书籍就是书籍内容涵盖双学科或多学科的知识内容。对这样的书籍,用现有的分类排架的方法,想要给读者提供更便利的查阅服务还存在不足和弊端的。

如南开大学中文理参阅览室是专为读者提供理科书籍阅读服务的。这里所有的理科书籍均是按照《中图法》的分类而排架的。但在读者的实际阅读中,这样的分类排架对于一些跨学科书籍的排架就会显现出不足与缺点,不能为读者提供全面、周到、快捷、便利的查阅服务。例如:《数据结构与算法》一书是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国外计算机科学教材系列丛书中的一种,南开大学图书馆按《中图法》给出的分类号是:TP311.12,按此分类排架就会将该书放置在计算机类的架位上;而《可计算性与数理逻辑》也是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国外计算机科学教材系列丛书中的一种,南开大学图书馆按《中图法》给出的分类号是O141,按此分类排架就会将该书放置在数学类的架位上。又如《生态工业评价指标体系》一书是新华出版社出版的,由于内容与循环经济有关,南开大学图书馆给出的分类号是F062.2,按此分类排架就会将该书放置在经济学类的架位上。而《环境经济学教程》是中国税务出版社出版的,该书由于题名与生态环境有关,南开大学图书馆给出的分类号是X196,按此分类排架就会将该书放置在环境科学类的架位上。我们知道跨学科书籍的类目界定,在实际操作中是难以确定的,所以不能说这样分类是错误的。

根据书名,《数据结构与算法》和《可计算性与数理逻辑》两本书既可以分为计算机类,也可以分为数学类,两册图书既可以排架在计算机类架位上,也可以排架在数学类的架位上;《生态工业评价指标体系》和《环境经济学教程》两本书,也是既可以分为经济学类,也可以分为环境科学类,图书在架位上的放置也会两可,可以排在经济学类的架位上,也可以排在环境科学类的架位上。在实际工作中,这样的书籍就很有可能根据各自不同的分类号,放置在不同类别的架位上。一类的书,放置在不同类别的架位上,会给不是每一本书都去检索的读者,带来查阅找书的不便。若有的高校设有专门的经济分馆,比如南开大学就设有专门的经济分馆,而且和理科馆又不在一起,这就会给读者查阅图书带来更多的不便。有些读者由于粗心、急用或本来就不想去检索书目信息或者只知道大概主题而不知道书名或作者,直接在架位上查找自己所需的书籍。看过《数据结构与算法》就以为《可计算性与数理逻辑》也会在此类架位上,也许《可计算性与数理逻辑》对他(她)的作用会更大,可在架位上查找不到《可计算性与数理逻辑》这本书,因为它们是被放置在两个不同类别的架位上了;再看《生态工业评价指标体系》和《环境经济学教程》,如果找到《生态工业评价指标体系》后,便在此类架位查找《环境经济学教程》,以为《环境经济学教程》也会和《生态工业评价指标体系》是一样的分类,一味地在此书架上找下去,就会永远查找不到所需的图书。在实际工作中,这样的读者为数不少。作为图书的管理者,针对读者是否先去检索再去找书;还是逐一地对每一本书都进行检索;还是只是大概地检索有代表性的几本,就去查找相关类的图书。我们针对来馆阅读索书的读者进行了500份抽样调查,通过对读者的咨询和调研,得到的结果是:并不是所有的读者都在查阅书籍之前先去检索(如表1所示)。一些大学生读者说,如果不是导师特别要求,他们会直接在架上找书。架位上有他们需要的,他们就直接阅读了。如果遇上这样的读者,那么有些跨学科、甚至对读者作用还很大的书籍就会在固有的架位上,永远不会被发现。这样的书籍就会永远被束之高阁,无用武之地。基于上述情况,希望图书馆学术界应该给出关于此类书籍即跨学科书籍的一些分类界定,这样跨学科书籍就可以更加合理地安排在相应的架位上。或者是将跨学科书籍干脆多备几册,让两种学科的分类架位上均有放置。读者只要在一个学科的架位上就可以查到所需图书,而不再会为查找书籍而费周折了。

表1 调研表

2 系列丛书分类排架的弊端及提高其使用率的途径

系列丛书是指在一个总名词下汇集多种单独著作为一套的系列文献[1]。一般系列丛书主要有两种类型,即科普性丛书和学术性丛书。对于学术性系列丛书,我们可以根据每种图书各自不同的类别,排列在不同的架位上。但是对于科普性丛书,按其各自不同的分类划分,分别摆放在不同类别的架位上,将整个一套系列丛书(科普读物)分散,放置在不同类别的架位上,这对于读者的查找与使用和读者对知识的整体性与连贯性的掌握、认识和了解,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不是十分有益和恰当的。

科普性丛书通常是点、面上的知识,作用是让读者了解和认知整体事物。例如:2001年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诺贝尔奖百年鉴——绝对零度的奇迹》一书,南开大学图书馆给出的分类号为O51-49/2;《诺贝尔奖百年鉴——生命之砖》一书,南开大学图书馆给出的分类号为Q2-49/5;《诺贝尔奖百年鉴——解读人体》一书,南开大学图书馆给出的分类号为R33-49/1;《诺贝尔奖百年鉴——探索物质最深处》一书,南开大学图书馆给出的分类号为O412.3-49/1;……这样一套系列丛书,书体均是小32开,书厚均为150页左右,却因为分类号不同,被放置在不同的架位上。

对于这样一套小册子系列丛书,将其拆开,分散摆放在不同类别的架位上,不利于读者对这部丛书整体的了解和认知,会给读者带来阅读与使用的不便。因此建议对于科普性系列丛书应该将其整套排架在一起,而不是按其各自不同的类别,分别摆放。

无序的信息对任何人都是无用的,图书馆的主要职责就是进行文献信息的有序化,而分类则是科学认识和研究的起点与基础,是为信息整序提供服务的主要手段。只有将各文献个体进行科学地组织和揭示,才能满足读者迅速、准确、完全地获得最适合自己需求的文献信息。因此,只有将图书按类或按主题进行排架,并同时兼顾跨学科图书和系列图书在图书查阅上的便利,图书馆才能实现方便读者在架选书和馆员推荐图书,实现文献资源利用效益的最佳化。科学的图书排架和布局有益于读者的查阅和使用,它不仅可以节省读者的查阅时间,同时也为读者们充分地利用图书带来更为人性化的服务,真正体现读者至上,书尽其用的完美境界。

[1]杨代庆.计算机文件管理与图书馆排架对比与借鉴[J].图书馆论坛,2007,(3).

[2]陈秀华.高校图书馆开架书库图书排架及维护初探[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6).

[3]杨 稷.改进高校图书馆藏书排架方式[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35).

[4]黄秀英.高校图书馆开架管理下图书分类与排架初探[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8,(12).

(编辑:陆继玲)

猜你喜欢

系列丛书南开大学分类号
南开大学制备新型超强韧人造蜘蛛丝
创面治疗新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应用系列丛书
创面治疗新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应用系列丛书
一道南开大学自主招生试题的推广
打造世界一流的农村调查系列丛书
A Study on the Change and Developmentof English Vocabulary
西学大家系列丛书
Translation on Deixi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Suggestionsfor Speeding Up the Development of Audiobook Websitesby Changing Them to SNS
The law of exercise applies on individual behavior change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