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资源共享理念的图书馆主页内容设计
2010-04-19赵明霞
赵明霞
(郑州轻工业学院,450002)
如果把数字图书馆比作一本书的话,其主页就是数字图书馆的封面和目录,哪些用户,何时何地能获得什么样的信息资源,大都可以通过数字图书馆的主页内容得到体现,数字图书馆主页内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调查了包括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牛津大学、剑桥大学、麦吉尔大学、多伦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以及武汉大学在内的10所著名大学的图书馆主页内容,并对其作出了比较与分析。
1 图书馆主页栏目设置
考察图书馆主页设置的栏目主要有哪些,是把馆藏资源、文件传输、意见反馈、网络导航、实时咨询、馆际互借、版权信息等一股脑地搬到主页上,还是侧重于某几个方面,从中也可以发现各馆主页不同的设计理念。具体对比参见表1。
对比上述10所大学图书馆主页内容,可以发现其在信息资源共享方面的共性及个性,参见表2。
2 图书馆主页内容设计所传递的信息资源共享理念
程焕文、潘燕桃将信息资源共享的目标概括为:任何用户(Any user)在任何时候(Any time)、任何地点 (Anywhere),均可以获得任何图书馆(Any library)拥有的任何信息资源(Any information resource)。[11]通过对上述十所著名大学图书馆主页内容进行比较,可以得出各图书馆所传递出的信息资源共享理念。
任何用户(Any user):虽然图书馆的关键资源都会有IP访问限制,但一般资源大多开放,并且设
置有针对特殊用户的指南等,如麻省理工学院图书馆的访客指南,牛津大学图书馆的无障碍通道,剑桥大学图书馆针对新读者、访客、残疾人读者的指南,麦吉尔大学图书馆针对新用户、教学、研究、校友、残疾人、捐赠者、友好人士的支持等,处处体现着平等、共享的理念。
表1 栏目设置对比
表2 主页内容比较
任何时候(Any time):各主页一般都包含开馆时间,介绍实体图书馆的开放时间,而对于数字图书馆来说,基本做到了“任何时候”都开放。
任何地点(Any where):基于网络,用户可以访问大洋彼岸的图书馆。在语言版本方面,中国三所大学图书馆主页都设置有英文版本的链接,耶鲁大学图书馆主页除英文版本外,还设置有阿拉伯文、中文、德语、西班牙语、法语、希伯来语、日语、韩国语、葡萄牙语及俄语共计十种语言版本的简单的信息指南,方便其他国家用户的访问。
任何图书馆(Any library):各主页一般都包含分馆链接。在分馆或者成员馆方面,西方大学图书馆一般都是多个图书馆的综合体,所以相关的分馆或者成员馆在其主页上也占有一定的位置。当然,同样是基于网络,用户可以搜索并访问全世界范围内的众多图书馆。
任何信息资源(Any information resource):美国及加拿大的五所大学图书馆都在主页很显眼的位置设置了检索框,用户不需要再去寻找更深一级或数级的网页就可以轻松检索到所需信息。而英国及中国的五所大学图书馆主页上则没有这样的检索框,但是有分类清晰的检索栏目链接。麻省理工大学图书馆主页设有员工电话簿、意见箱,以及反复可以看到的“问我们”、“自助服务”、“怎么办”指南等。清华大学图书馆主页设有“新生专栏”以及科技查新、SCI咨询中心等。北京大学图书馆主页的“咨询台”、“读者服务”很完善。武汉大学图书馆主页几乎显示出其拥有的所有资源。
“5A”目标虽然是国内学者提出的,但事实上是国内外图书馆共同努力的方向。可喜的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内外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不断完善,使得图书馆在更大程度上接近于信息资源共享目标的实现。
[1]哈佛大学图书馆.http://hul.harvard.edu/.2010-2-28.
[2]耶鲁大学图书馆.http://www.library.yale.edu/.2010-2-28.
[3]麻省理工大学图书馆.http://libraries.mit.edu/.2010-2-28.
[4]牛津大学图书馆.http://www.lib.ox.ac.uk/.2010-2-28.
[5]剑桥大学图书馆.http://www.lib.cam.ac.uk/.2010-2-28.
[6]麦吉尔大学图书馆.http://www.mcgill.ca/library/.2010-2-28.
[7]多伦多大学图书馆.http://main.library.utoronto.ca/.2010-2-28.
[8]清华大学图书馆.http://www.lib.tsinghua.edu.cn/.2010-2-28.
[9]北京大学图书馆.http://www.lib.pku.edu.cn/portal/index.jsp/.2010-2-28.
[10]武汉大学图书馆.http://www.lib.whu.edu.cn/.2010-2-28.
[11]程焕文,潘燕桃.信息资源共享[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4-17.
(编辑:朱爱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