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人民公园植物景观构成的研究
2010-04-14徐涛,李丽
徐 涛,李 丽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四川成都 610031)
人民公园,位于成都市区祠堂街少城路,占地 112639m2(近 169亩),风景秀美,交通便捷,是成都市第一个公园,也是成都市市中心规模最大的风景园林历史公园。公园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四处。丰富的植物种类和灵活生动的植物配置方式,为游人创造了一个舒适惬意的休闲环境。
1 调查范围与调研内容
1.1 调查范围
选择人民公园西门入口区、北门入口区、儿童游乐区、盆景园、少城苑、人工湖游览区、中心舞场活动区和三条道路等作为调查范围。
1.2 研究内容
在每个区域内,依群落植株高低不同,划分出群落的分层结构,以层为单位进行调查。本项研究中,将园林植物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地被层分别进行统计调查。
测定的植物因子,依生活型不同而异,如乔木:种类、种数、胸径、冠幅和高度;灌木:种类、丛数、丛幅和高度;地被、藤本植物:种类、丛数和高度。
其他需记录的内容有:垂直层次结构、水平斑块特征以及植物的生活力等。
2 结果分析
2.1 植物种类组成分析
人民公园共选用植物种类 89种。其中落叶乔木 11种,常绿乔木 8种,落叶灌木 20种,常绿灌木 30种,草本和地被植物 20种;分别占植物种类总数的 12.36%、8.99%、22.47%、33.71%和 22.47%。除去用作地被、绿篱和模纹花带的灌木数量,共使用乔、灌木 1190棵(部分灌木数量单位为丛或球),其中落叶乔木 234棵,常绿乔木 205棵,落叶灌木 388棵,常绿灌木 363棵,分别占乔灌木总数的 19.66%、17.23%、32.61%和 30.50%。乔木与灌木的数量比约为0.58。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的数量比约为 1.1。
单种植物数量超过 20棵的有银杏 93棵、水杉 39棵、黄葛树 20棵、垂柳 22棵、迎春 25棵、樱花 34棵、贴梗海棠 61棵、桃树 60棵、梅花 46棵、腊梅 39棵、白玉兰 32棵、雪松 77棵、天竺桂 60棵、大叶樟 31棵、棕竹 42丛、小叶榕 21棵、铁树 21棵、山茶 36棵、琴丝竹 60丛、罗汉松 28棵、龙柏 51棵、海桐 26球等,共计 944棵,占乔灌木总数的 79.33%,是人民公园植物配置的主要乔灌木树种。
落叶乔木种类包括:垂柳、构树、黄葛树、蓝花楹、栾树、水杉、喜树、悬铃木、银桦、银杏、榆树。
常绿乔木种类包括:侧柏、大叶女贞、大叶樟、黑壳楠、南竹、天竺桂、雪松、重阳木。
落叶灌木种类包括:白玉兰、碧桃、柽柳、垂丝海棠、垂枝榆、红瑞木、鸡爪槭、腊梅、龙爪槐、梅花、木芙蓉、木槿、俏黄栌、桃树、贴梗海棠、樱花、迎春、紫荆、紫薇、紫叶李。
常绿灌木种类包括:刺柏、法国冬青、凤尾兰、凤尾竹、刚竹、广玉兰、桂花、海桐、红花继木、金叶女贞、龙柏、罗汉松、马尾松、南天竹、枇杷、千层金、琴丝竹、洒金珊瑚、山茶、十大功劳、石楠、铁树、五针松、小叶女贞、小叶榕、紫叶小檗、棕榈、棕竹。
草本和地被植物种类包括:草坪草、芭蕉、菖蒲、大叶仙茅、吊兰、扶芳藤、龟背竹、海芋、旱伞草、冷水花、芍药、天门冬、玉簪、玉竹、扁竹根、杜鹃、吉祥草、麦冬、一串红、一叶兰。
2.2 植物配置方式分析
人民公园西大门入口植物景观,配置模式为:黄葛树+悬铃木 +天竺桂 +大叶女贞——樱花 +紫叶李 +鸡爪槭——吉祥草;黄葛树 +天竺桂 +银杏 +大叶樟 +水杉 +构树——小叶榕 +广玉兰 +垂丝海棠——吉祥草 +草坪草;黄葛树 +悬铃木 +栾树 +银杏 +构树——紫叶李 +紫薇 +棕榈 +龙柏 +棕竹 +琴丝竹——小叶女贞 +红花继木 +一叶兰 +吉祥草 +麦冬 +草坪草。
人民公园北大门入口植物景观,配置模式为:雪松 +大叶樟 +蓝花楹——桂花 +贴梗海棠 +法国冬青 +棕竹——龙柏 +海桐 +杜鹃 +一串红 +吉祥草 +麦冬。
人民公园儿童乐园植物景观,配置模式为:黄葛树 +悬铃木 +栾树+银杏 +榆树 +水杉 +构树——天竺桂 +棕榈+棕竹 +紫叶李 +黄葛树 +小叶榕 +贴梗海棠——铁树 +海桐 +红花檵木 +南天竹 +小叶女贞 +凤尾兰 +金叶女贞+一叶兰 +麦冬 +吉祥草 +草坪草。
人民公园盆景园植物景观,配置模式为:重阳木+黑壳楠 +大叶樟 +大叶女贞 +喜树 +水杉 +悬铃木 +银杏——白玉兰 +柽柳 +石榴 +桂花+天竺桂 +小叶榕 +广玉兰 +枇杷 +龙柏 +棕竹 +刚竹 +木芙蓉 +芭蕉 +罗汉松——木槿 +铁树 +八角金盘 +天门冬 +海芋 +冷水花 +玉簪 +一串红 +玉竹 +吊兰 +大叶仙茅 +一叶兰 +扶芳藤+麦冬 +草坪草。
人民公园少城苑植物景观,配置模式为:黄葛树+黑壳楠——白玉兰 +木芙蓉 +紫薇 +龙爪槐——迎春 +铁树 +旱伞草 +菖蒲 +麦冬;腊梅——麦冬;重阳木——黄葛树 +垂丝海棠 +白玉兰+鸡爪槭 +樱花 +梅花 +罗汉松——八角金盘 +杜鹃 +红花继木 +芍药 +草坪草;榆树——梅花(鸡爪槭 +紫薇)——红花继木 +杜鹃 +吊兰 +麦冬;罗汉松+银杏 +黄葛树——重阳木 +樱花 +垂枝榆 +龙爪槐 +紫荆 +石榴 +木芙蓉 +垂丝海棠 +贴梗海棠 +桂花——迎春+红瑞木 +草坪草。
人民公园人工湖植物景观,配置模式为:银桦 +垂柳——白玉兰 +梅花 +樱花 +桂花 +碧桃 +鸡爪槭 +凤尾竹——俏黄栌 +山茶 +海桐 +千层金 +模纹花带(杜鹃 +斑叶鹅掌柴 +洒金珊瑚 +山茶 +南天竹 +金叶女贞 +龟背竹)+麦冬;黄葛树 +大叶樟——山茶 +海桐 +模纹花带(十大功劳 +南天竹 +斑叶鹅掌柴+杜鹃)+麦冬;垂柳+大叶樟+黑壳楠 +大叶女贞 +黄葛树——樱花 +梅花 +贴梗海棠+紫薇 +鸡爪槭 +罗汉松 +紫叶李 +石榴 +碧桃 +桂花——山茶 +千层金 +海桐 +俏黄栌 +模纹花带(八角金盘+斑叶鹅掌柴 +龟背竹 +十大功劳 +南天竹 +杜鹃 +山茶)+麦冬。
人民公园中心舞场样地植物景观,配置模式为:雪松+大叶女贞 +大叶樟 +黑壳楠——腊梅 +垂丝海棠+贴梗海棠 +桃树 +梅花 +棕竹+龙柏 +五针松——铁树+冷水花+杜鹃 +一串红 +麦冬 +吉祥草;黄葛树 +喜树 +雪松——垂丝海棠 +贴梗海棠 +白玉兰 +桃树 +梅花+龙柏 +刺柏+桂花 +马尾松——铁树 +小檗 +小叶女贞 +海桐 +杜鹃+麦冬 +一串红 +草坪草。
人民公园道路样地植物景观,配置模式为:栾树——贴梗海棠 +腊梅 +罗汉松——八角金盘 +冷水花 +杜鹃 +麦冬;银杏 +垂柳 +黄葛树——金叶女贞 +紫叶小檗 +杜鹃 +吉祥草 +麦冬;银杏 +黑壳楠 +大叶樟——樱花 +垂丝海棠+腊梅 +贴梗海棠 +桃树 +棕竹 +石楠——八角金盘 +山茶 +冷水花 +杜鹃 +一叶兰 +一串红 +吉祥草 +麦冬。
2.3 植物景观构成与游憩功能的衔接程度分析
人民公园的主要游憩功能包括休息交谈、游览观赏、散步运动、咏诗弹唱、舞蹈交际、品茶休闲、棋牌娱乐、划船、儿童娱乐。公园内的植物景观构成基本上与游憩功能衔接紧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入口区域的植物景观与其人流快速集散的功能相衔接,通过乔、灌、草以及观花植物与观形、观叶植物相结合,强化了植物的整体景观效果,满足游人驻足观赏和拍照的需求,同时给游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道路的植物景观首先满足了遮阴的功能需求,其次通过选择多样化的植物种类并进行灵活的配置组合,塑造了垂直层次分明、季相变化丰富的景观效果。园内纪念碑至保路运动陈列馆的道路还规划了附属游憩空间,以高大的银杏创造林下空间,使游人能自由活动于林下。
(3)各个主要活动聚集区域的植物景观基本上能满足游憩的需要。如盆景园以喜树、悬铃木、银杏、水杉、重阳木、大叶樟和大叶女贞等高大乔木改变空间感,丰富垂直层次景观,并以灌木丛对休息廊进行部分遮挡,形成休息空间;少城苑以众多的灌木构筑核心观景区域,而人群主要活动区域则通过腊梅丛、贴梗海棠丛及琴丝竹丛与乔木结合,形成林下空间;人工湖沿岸以垂柳和大叶樟、黄葛树构筑游人休息的林下空间;中心舞场区以高大的大叶樟林形成覆盖空间,游人活动于林下。
3 结束语
从上文分析情况可以看出,成都市人民公园植物景观的植物种类选择丰富多样,园林植物空间疏密有致,垂直层次结构起落有致,季相变化丰富,而且有效地结合场地游憩功能的发挥,为其他公园的植物景观打造具有借鉴意义。
[1]覃杏菊.城市公园游憩行为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
[2]陈珂,董双兵.北京菖蒲河公园植物景观评析[J].四川林勘设计,2008(2):38-41
[3]欧静.贵阳市公园绿地园林植物景观分析[J].园林绿化,2009(5):54-57
[4]王竞红,魏殿文.深圳市莲花山公园植物景观评价[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7(1):57-58
[5]刘荣凤,张云,姜海凤.昆明市城市中心公园植物景观设计[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8,28(5):57-61
[6]李欣,周蕴薇.广州公园植物景观构成初探[J].北京园林,2009,24(87):14-18
[7]李静,张浪,朱祥明.上海世博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构思剖析[J].中国园林,2007(6):58-61
[8]陈波.杭州西湖园林植物配置研究[D].浙江大学,2006
[9]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10]刘晓惠.文心画境—中国古典园林景观构成要素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