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铁盾构下穿既有铁路可行性分析及应对措施

2010-04-14桑中顺

山西建筑 2010年14期
关键词:粉质黏土盾构

桑中顺

在地铁建设过程中,盾构法以其独有的优点,在施工方法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但盾构施工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周边环境和施工条件,施工过程中穿越障碍物或近距离通过既有建(构)筑物的情况越来越多。下面针对某地铁区间穿越既有铁路股道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给出具体的应对措施,对区间的后续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1 工程概况

某地铁盾构区间长895 m,外径6 200 mm,内径5 500 mm,垂直正穿既有铁路,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施工。线路线间距16 m~15 m(下穿铁路段线间距为16 m),线路采用5.0‰单面坡,轨面标高埋深约21 m,隧道结构顶与铁路站场地面垂直距离约16 m。

既有铁路为Ⅰ级国铁线路,双线正线,有碴轨道,速度目标值为160 km/h~200 km/h(线路开行动车,最高时速200 km),铁路站场为4台10线,其中到发线7条(含正线兼到发线2条),基本站台宽12 m。

隧道穿越区域土层自上而下分别为:①1杂填土,③1黏土,③2粉质黏土,③3粉土夹粉质黏土,⑥1-1粉质黏土,⑥1黏土,⑥2-1粉质黏土夹粉土,⑥2粉质黏土。盾构穿越段主要位于⑥1黏土,⑥2-1粉质黏土夹粉土。

2 轨道交通区间盾构施工对既有铁路影响分析

对于盾构隧道施工引起地面沉降预测,派克(Peck,1969年)提出了地层损失的概念和估算方法。此后经过大量工程实践及修正完善,该方法成为最常用的估算盾构正常施工引起地面沉降的方法。该方法认为在不考虑土体排水固结与蠕变的条件下,盾构推进后地面横向沉降基本为似正态曲线,具体地面沉降关系如下:

其中,Sx为地面到盾构中心处埋深为Z的断面上,距离隧道中心线x处的沉降量;Vl为地层损失量;i为沉降槽宽度系数,是土壤条件、隧道半径、隧道中心埋深的函数。

对Peck公式求导可得沉降曲线的最大斜率(发生在 x=i处):

如设定地层的极限剪应变Yp与η相等,则:

其中,[τ]为地层抗剪强度;G为地层剪切模量。

上式即为从隧道施工本身的安全稳定性推求的地面沉降最大容许值。

盾构隧道穿越火车站站场段结构顶覆土厚度约16 m,区间结构外径3.1 m。盾构施工过程中地层损失率取0.5%(按盾构隧道正常施工),由Peck公式计算得:单孔隧道掘进施工时引起的地面最大沉降为6.7 mm;双孔隧道先后掘进地面最大沉降为9.3 mm,如图1,图 2所示。

3 既有铁路工程对轨道交通区间盾构施工的影响分析

盾构隧道内径采用5 500 mm,管片厚度为350 mm,管片宽度1 200 mm,采用修正惯用计算法进行结构计算。

结构按匀质圆环考虑。由于纵缝接头、螺栓孔的存在,导致整体抗弯刚度降低,计算时取圆环抗弯刚度为η(EI)(η为抗弯刚性的有效率,η≤1,一般取0.6~0.8),考虑错缝拼装管片接头部弯矩的传递,结构整体补强效果,进行错缝拼装弯矩重分配。计算采用的参数为:刚度有效率 η=0.8;弯矩增大系数 ξ=0.3。

将列车荷载、路面土体荷载施加于原状土上,350 mm厚,1.2 m宽管片最大弯矩为293.2 kN◦m,最大轴力为947.7 kN,最大剪力为153 kN,最大变形为10.57 mm,可看出,既有铁路对后期盾构施工的安全性及盾构施工质量影响较小。计算结果见图3,图4。

4 研究结论

1)结合盾构施工经验,在穿越既有铁路时,列车限速:地面列车减速行驶;2)根据前期盾构掘进参数控制与地层位移关系,确定合理的土压力值、排土率及掘进速度等;3)穿越前应对盾构机械进行检修,避免中间停机、漏浆或注浆系统堵管等情况发生,保证盾构能够连续匀速推进;4)严格控制掘进速度和同步注浆量,避免因盾尾空隙未能及时充填而产生下沉;5)及时进行二次注浆,控制后期沉降;6)在轨道交通施工前对穿越段铁路采取扣轨措施,施工过程中采用调整轨道扣件的办法及时调整轨道高程,以满足铁路线路的标准;7)加强沉降监测,应对轨道进行穿越施工全过程监测,其中对轨道沉降、轨道横向差异沉降、轨距变化和道床纵向沉降等内容应进行24 h的远程实时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及时优化调整掘进施工参数,做到信息化动态施工管理。采用高精度的连通管自动监测的方法,对轨道作加密监测,盾构通过期间,定期提供监测数据,并及时反馈。

[1] 周文波.盾构法隧道施工技术及应用[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 张凤祥.盾构隧道[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3] 刘英城.盾构机穿越高速铁路的施工[J].隧道建设,2006,26(2):47-49,84.

[4] 叶耀东,王如路,张柏平,等.盾构穿越运营地铁隧道施工技术[J].现代隧道技术,2004(sup):494-496.

[5] 王海平,范新健,张庆贺,等.盾构穿越铁路股道的施工风险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08(6):77-79.

[6] 鲍永亮,郑七振,唐建忠.盾构隧道穿越既有建筑物施工技术[J].铁道建筑,2009(4):52-55.

[7] 李 林.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铁路信息化施工技术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6.

[8] 丁 智.盾构隧道施工与邻近建筑物相互影响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7.

猜你喜欢

粉质黏土盾构
水泥土换填法在粉质砂土路基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粉质黏土大面积深基坑降水施工方案探讨
不一般的黏土插画
黏土多肉植物
报纸“黏土”等
哈拉军水电站动力渠强湿陷性粉质黏土段处理设计
盾构近距离下穿房屋接收技术
复合盾构在纵向锚杆区的掘进分析及实践
《盾构机切削刀具》行业标准颁布
某机场粉质黏土软弱地基的工程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