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水文工作现状及建议
2010-04-14杨俊军
杨俊军
(山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太原分局,山西 太原 030002)
山西省水文工作始于新中国成立后,至今已有60年的发展史。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全省水文工作有了长足发展,至今已收集了数以亿计的各类水文水资源数据,为全省防治水旱灾害,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配置、利用、保护及水利工程管理,防治水土流失等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1 水文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现状
山西省水文工作担负着遍及全省近5000余处监测点和黄河流域、海河流域16处国家重点水文站网的水文水资源勘测任务。主要有:规范管理水文站网的水、雨、墒情监测;河道水情报汛;地下水监测和地表水水质监测等,并对监测、勘测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处理、整编和传递,同时向社会和有关部门提供水文水资源数据、防汛抗旱信息和水质分析、水文计算、水资源评价技术咨询等。
全省水文工作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全局性。如分布在海河流域内的固定桥、济胜桥水文站,分别担负着向册田水库、官厅水库、北京、山西的报汛任务及向国家防总、海委、河北、山西的报汛任务;分布在黄河流域内的赵城、义棠水文站,担负着向国家防总、黄委、山西的报汛任务。二是服务性。全省遍布的近5000余处的雨量站、蒸发站、墒情站、报汛站、观测井、水质监测点等,都是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各部门涉水工程建设的。水文工作的特点说明水文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利工作的重要基础和技术支撑。
1.2 存在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的精神和全省实施兴水战略的要求,山西省依法规范水文工作,充分发挥水文工作在政府决策、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共服务中的作用,但全省水文工作在长期发展中还存在行业管理薄弱、投入机制不畅、信息资源不能共享等薄弱环节,严重制约了水文工作的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水文建设滞后。与一些省份相比,在开发利用新技术、新设备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不能适应现代水文工作的需要;水文政策法规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队伍,特别是高尖人才缺乏。二是水文站网密度偏低。如中小河流站网不足;部分流域、区域、地类空白;大部分水库灌区工程缺乏水文观测,不能满足水资源评价、管理保护及工程规划设计的要求。三是水文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山西省水文站大部分建于20世纪70年代,工程老化失修,设备更新缓慢,自动化程度低;部分站网通讯条件较差,严重影响水情信息传递;地下水监测部分仍沿用人工方法进行,难以保证监测质量;水质分析设备落后,致使诸多项目无法开展,不能适应现代化工作的需要。四是站队结合巡测基地建设缓慢,建设标准较低,巡测设备、交通工具配套不到位,致使站队结合建设、水文巡测、间测及水文调查工作步伐缓慢。
2 几点建议
2.1 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提高服务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确定了水文工作为经济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基本性质。增强服务意识、拓宽水文服务领域就是要紧紧依托行业特点,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技术优势,全方位、多领域、高水平地开展行业服务。从广度上讲,要努力扩大水文服务范围,立足全行业,服务全社会。从深度上讲,就是在已有的服务领域里全面、准确地收集水文资料,及时优质地做好洪水、旱情、地下水、水环境等各个水文要素的监测工作和水资源保护工作。因此,必须加强业务技术学习,努力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这样,水文工作才会逐步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水文事业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
2.2 加大水资源管理保护技术服务和信息服务力度
根据《山西省第二次水资源评价》成果:全省水资源总量123.8亿m3,人均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6。由此可见,全省水资源短缺十分突出,节水型社会建设迫在眉睫。在水资源信息服务方面,一是重点加大水权分配、用水计量等环节的信息服务力度,促进水资源的高效优化配置;二是重点加强水源地、水功能区的水量水质监测分析等工作,为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提供科学依据;三是着力提高应对极端天气事件、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2.3 合理调整、充实、优化水文监测站网
水文监测站网的布设应按照基本水文站定点观测和巡回补充调查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各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适当的网站数量和合理的布局,满足在时间、空间上提供水文信息的要求。通过调整和充实,逐步形成合理、科学、满足需求的现代水文监测网络体系。
2.4 加快水文基础设施建设
山西省水文站大部分建于20世纪70年代,老化失修,自动化程度较低,站队结合巡测基地建设缓慢,且建设标准低,诸多项目因设备简陋缺乏,研究分析工作无法展开,致使水文巡测等工作进展缓慢。为适应全省兴水战略和现代化水文服务管理运行体系的需要,应加大对水文工作的投入力度,加快对各类水文监测站点的更新改造,加快水文站队结合巡测基地建设,加快基层水文站测报基础设施及监测设备的建设与配备,以提高水文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自动化水平及科技含量,最大程度地满足水利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水文工作的要求。
2.5 依托现代科技手段,开拓水文研究工作新局面
水文数据和水文成果是水文工作的立足之本,也是水文事业发展的宝贵资源。依托高科技手段,开拓水文工作新局面:一是全省目前水文课题研究的一些项目既具有典型性,又具有代表性,如“四水”转化分析、水资源变化趋势及其预测研究等,应从应用推广角度进行协作或联合攻关,将其应用到经济建设实际当中。二是应用科技手段,实现自动监测、长期自记与固定数字存储、自动传输、数据处理辅以遥感遥测等先进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提高水文要素监测现代化水平,不断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3 结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水文工作在水利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经过不断创新,水文事业将会对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水环境保护、农村饮水安全、应对极端气候变化、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及社会各行各业公共涉水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基础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持,为全省水利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