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禹门口提水东扩工程环境保护措施探讨

2010-04-14张伟丽

山西水利 2010年11期
关键词:水库污水生态

张伟丽

(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运城 044004)

1 概况

禹门口提水东扩工程位于山西省中南部,是向临汾、运城六县市(新绛、稷山、襄汾、侯马、曲沃、翼城)工农业以及农村生活供水的保障性给水工程。工程年总供水量16 125万m3,其中工业和农村生活供水8 030万m3,灌溉供水6 649万m3,改善灌溉面积2.84万hm2,生态补水1 446万m3。工程主要包括输水干渠、输水管道、泵站工程和调蓄水库改造。本工程总工期拟定为5年,其中一期工程(施工准备期)2009年8月开工,2012年7月完工,工期3年;二期工程(主体工程施工期)计划于2012年8月开工,2014年7月完工,工期2年。

2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2.1 施工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施工期间各种车辆和施工机械在行驶和作业过程中排放大量尾气;水泥、粉煤灰、沙石土料等运输过程中的道路扬尘;施工工地装卸、堆放材料及施工过程中的风扬灰尘等,这些不仅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生活及环境卫生,还大大增加大气浮尘含量和有害成分,给附近农作物带来不良影响。本工程施工现场空气中TSP(总悬浮颗粒物)浓度可达 3.17~4.26 mg/m3,超过国家二级标准9.6~13.2倍,影响范围为200~250 m。

机械排气会增加空气中的悬浮微粒、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和一氧化碳(CO)、烃类(CHX)等含量。根据相应研究成果,燃烧1 t排放的主要污染物 SO2,CO,NO2,CHX 分别为 0.003 t,0.078 t,0.047 t,0.006 5 t。本工程施工共消耗柴油5 805 t,消耗汽油42 t,据此推算,产生的污染物总量分别为∶二氧化硫17.54 t,一氧化碳 456.07 t,二氧化氮 274.81 t,烃类38.01 t左右。

2.2 施工噪声的影响

施工期的噪声源主要有交通噪声、爆破噪声、施工机械噪声。工程中,土石方及其他建筑材料的运输、砂石料和混凝土加工系统及建设工地的各种施工机械工作时都会产出不同程度的噪音,都将对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本工程施工机械共计285台(套),施工机械的噪声强度一般在80~110 dB(A)之间,但水利工程施工距人群较远,实际噪声将低于该值。工程中使用的提水泵噪声源强为90 dB(A),泵站厂房外1 m处的噪声源强为65 dB(A),依据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一类环境区的噪声限值昼间为55 dB(A),夜间为50 dB(A)。本工程除铁路、公路两侧外,其余区域均执行一类区域噪声标准。但由于居民区一般距泵站厂房较远,因此提水泵对周围环境不会产生太大噪声污染。

2.3 施工对水质的影响

施工期间,生产生活污水若随意排放,特别是含有大量碱性物质的生产污水的排放,使地表水受到污染,甚至污染饮用水源,影响当地群众身体健康。工程项目建成后,有158名管理人员留驻,生活污水量按每人45 L/d计,日产生活污水7.11 m3,采用收集池收集后的生活污水用于厂区绿化和洒水,不会对水源产生污染。

2.4 固体废弃物及生活垃圾的影响

在施工中,乱堆弃渣、乱修临时设施,占据了大量土地。而废弃的大量固体材料,如砂石料、水泥块、石灰块等,会有相当一部分散失在工地周围,造成土壤污染。此外来自施工现场的粉尘,一部分沉积在工地周围土壤中,另一部分进入河流,对土壤和河水造成污染。同时,大量的生活垃圾将造成土壤及环境污染。本工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二是施工产生的弃土弃渣,施工产生弃方42.71万m3,弃方全部堆放至弃渣场。这些固体废弃物堆放占用土地,造成所占土地植被死亡。

2.5 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因施工项目改变了工程周围土地利用方式,使评价区内生态体系的生物量减少5 130 t,平均净生产力减少0.17 g/m2·d,工程施工建设对评价区生态体系质量的影响很小,但施工期植被破坏面积达到了545.27 hm2。施工期间,工程占地面积仅占评价区总面积的6.75%,不会对该区域动物的生存和繁殖造成明显影响。本工程利用已建的三泉水库和浍河水库作为调蓄水库,供水时间、流量不变,工程建成后对水生生物的影响较小。

3 运行期的环境影响

3.1 工程运行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1.1 对生态完整性的影响

项目运行后,因临时占用的耕地恢复,评价区生态体系的生物量恢复4 370.48 t,由于工程运行后部分荒地变为耕地,使评价区生态体系的生物量比工程未实施前增加442.22 t,工程占地范围内平均生产力增加 0.22 g/m2·d。评价区总面积 8 078.19 hm2,折算到整个评价范围内,平均净生产力增加0.015 g/m2·d,生物量明显增加。

工程运行后对评价区生态体系恢复稳定性的影响较大,生态体系的年均净生产力水平变为10 510.21 kg/hm2·a,远高于现状生产力水平。工程运行后虽然工程周边地区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改变,但对周围整个地区来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幅度微小;同时,工程运行后没有改变工程生态影响评价区植被的群落组成以及在生态学上表现出一定异质性的特点,因此项目区生态系统本底的阻抗稳定性在工程运行期变化不大。

3.1.2 对陆生动物的影响

工程运行后,临时占地恢复,工程永久占地将占用部分动物的栖息地,但工程永久占地面积仅占评价区总面积的1.02%,对该区域陆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基本没有影响。

3.1.3 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修筑堤坝将使鱼类特别是洄游性鱼类的正常生活习性受到影响。本工程运行后,进行调蓄的水库蓄水量增大,水体的水文环境基本不发生变化,加之从禹门口提水的水源是黄河干流,其中的有机碎屑和营养物将有利于浮游生物和鱼类的繁殖和发展。

3.2 对水环境的影响

3.2.1 对水资源利用的影响

本工程用水指标从国家计委分配给山西省的提水指标中解决,因此,该工程实施后不会对黄河下游地区的水资源利用带来不利影响。由于运行方式是在满足禹门口灌区用水的前提下,供水顺序为先工业及农村生活用水,后农业灌溉,因此,该工程实施后不会对原禹门口提水工程灌区的水资源利用带来不利影响。

3.2.2 对地表水的影响

工程运行期对地表水的影响有两方面:

一是管理中心生活污水的影响。采用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的生活污水用于厂区绿化和洒水。管理中心绿化面积3 800 m2,对水的需求大,生活污水不足时用附近的河道水补充。冬季污水主要用于洒水,剩余污水暂存于蓄水池中,用于春季植物浇水。因生活污水不外排,不会对汾河水环境造成污染。

二是出库水质预测。西梁水库是禹门口提水东扩工程的单位工程,其作为工业和农村生活的调蓄水库,每年调蓄水量112.8万m3,其正常蓄水位时的库容为225万m3;三泉水库每年调蓄水量353.7万m3,其正常蓄水位时的库容为519万m3。两座水库中的水量交换较为频繁,库水滞留时间较短,随着水库的逐年调蓄和自净能力的加强,水库水质好于现状。

3.2.3 对地下水的影响

工程建成后,供水区可得到充分的水量补给,从而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保护了地下水资源。由于渠道和管线开挖仅限于地表下不足3 m的深度,根据地质资料,该段渠道和管线勘探深度范围内未见地下水位,地下水埋深大于15 m,不会对泉水水质造成影响。

3.3 灌溉对土壤的影响

多年的灌溉实践表明,引黄来水中泥沙对灌区的土壤不会产生负面影响。合理灌溉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供肥能力,不会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

4 环保措施

4.1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4.1.1 生态影响的避免措施

施工前应集中施工人员开展宣传教育,禁止在非工程占地范围内进行有损生态环境的活动;严格规划工程区“三废”的排放,避免其对工程区及周边生物环境造成破坏;严格控制占地数量,禁止在非占地范围内进行有损基本农田的活动,将基本农田耕作层的土壤用于新开垦地、劣质地或其他耕地的土壤改良。

4.1.2 生态影响的消减

施工期间,要努力保护植被、控制污染,减少水土流失;在安全的前提下,尽量采用紧密的平面布置,减小弃渣堆放面积;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减小填方量,实现弃土量与所需填土方量二者的平衡;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缩短施工作业周期;通过对护坡进行垂直绿化来减轻对景观的影响。

4.1.3 生态补偿与恢复措施

施工结束后对临时占用的耕地进行复耕;对临时堆料占用荒草地的区域进行平整、绿化;对管线开挖沿线的一侧临时堆土采用临时挡护和遮盖措施,以防因水蚀而导致的水土流失;道路两侧采用乔草相结合的绿化方式,空闲地绿化主要为植草和种植花卉。

4.2 空气环境保护措施

爆破时采用湿法作业,降低粉尘量,隧洞要进行通风喷水,降低粉尘浓度。严格控制场内车辆速度,装载多尘物料时,应对物料适当加湿并苫盖,运输车辆离开场地时,如带有渣土,及时清除。选用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的施工机械和运输工具,使其排放的废气在标准范围之内。

4.3 水环境保护措施

4.3.1 施工期水环境保护措施

利用集水坑可以使基坑排放的SS(污水中悬浮物的浓度)沉淀达到排放标准,之后再排到下游河道。临时生产系统冲洗废水:修建尺寸为3 m×5 m×1 m,容积为15 m3的沉淀池8个,将冲洗废水收集后静止沉淀2 h,上清液回用于下一班的混凝土拌和,沉泥每天清理一次,运至弃渣场。生活污水:修建15个3 m×3 m×1 m,容积为9 m3的沉淀池,经沉淀处理后用于施工场地和道路洒水降尘;沉淀池淤泥可用于农田施肥。施工场地设置150个旱厕、150个垃圾筒,并进行定期清理,用于农田施肥。此外,夏季施工时,应避免堆放大量土石料,以防暴雨冲刷而大量流失,临时堆放的土料要采取苫盖和围挡等临时防冲措施,以免被雨水冲入河道。

4.3.2 运行期水环境保护措施

拟设置防渗旱厕收集粪便,对洗漱和炊事污水采用地埋式生化处理,处理后的水进入蓄水池,用于绿化区的灌溉。

在三泉水库管理站、西梁水库管理站分设50 m3的污水收集池,在二级泵站管理站和三级泵站管理站分设100 m3的污水收集池,在一级泵站管理站设一座20 m3的污水收集池,共设5座。

各管理中心生活污水用于绿化区的灌溉,生活污水不足时用附近的河水补充。冬季,生活污水暂存于蓄水池中,用于来年春季管理中心绿化区的春灌。

4.4 声环境保护措施

选用低噪声设备、避免深夜运输,村镇附近避免夜间施工、车辆限速、现场人员保护、降低振动器噪声,以减少施工期及运行期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1]李向涛,田育寅.西霞院反调节水库工程施工中的环境保护[J].人民黄河,2009(10):21-23.

[2]李玉海,陈亚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9(8):719-720.

猜你喜欢

水库污水生态
处理污水
漳河有一水库群
生活污水去哪儿了
“生态养生”娱晚年
出山店水库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污水的自述
污水罐坍塌
出山店水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