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基于城市环境(文脉)的包头城市设计*

2010-04-14刘芳张锋张志刚

山西建筑 2010年14期
关键词:文脉文化

刘芳 张锋 张志刚

城市是历史形成的,从认识史的角度考察,城市是社会文化的荟萃,建筑精华的总结,科学技术的结晶。对于城市的探究,无疑需要以文化的脉络为背景。由于自然条件、经济技术、社会文化习俗的不同,环境中总会有一些特有的符号和排列方式,形成这个城市所特有的地域文化和建筑式样,也就形成了其独有的城市形象[2]。

1 城市环境(文脉)是城市设计的起点

城市环境(文脉)是城市存在的条件及其有延续性的因素,包含自然因素、人文因素和发展因素[3]。城市设计就是挖掘整合文脉的过程,下面就三个因素对包头城市设计进行分析(见图1)。

1.1 包头城市的自然因素分析

气候是影响各地区传统建筑格局,进而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甚至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包头的城市建筑脱胎于西北寒冷地区的窑洞,显得厚重有力;另外包头经历了由荒漠到绿洲的演变过程,在治理沙尘暴演进中赢得了中国森林城市的美誉。

地质对包头的建筑结构和高度等具有一定的影响。包头作为我国地震高发区,建筑高度和结构形式也受到了影响,地基承载力对建筑高度要求等都一定程度上凝聚了包头城市空间形态。

地形与地貌是形成城市空间特征的重要因素。包头地形地貌自身具有很强的形态特征,城市空间与地形地貌重合,城市空间的特征有着草原般的爽朗。

自然资源如矿物直接或间接对城市空间和景观存在一定的影响,靠山城市多石构建筑。包头石材丰富,高档了包头的建筑立面空间形态,城市铺装美观度较高。

合理利用自然因素使整个城市充分体现其特征,使之延续发展,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要求,当代城市建设如何依靠科技手段并取得高技术和高情感的平衡,乃是城市设计研究的重要方面。

1.2 包头城市人文因素分析

包头的城市性质是国家定位于包头为工业城市形成的。1955年11月19日,包头城市建设规划作为以党中央名义批准的唯一一个城市规划出炉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根据包头丰富的矿产资源,国家决定在包头建设以钢铁工业为中心,包括冶金、机械、煤炭、电力、化工、轻纺等产业的综合性工业城市。这一国家定位是包头城市性质的关键。

包头城市格局形成:1954年第二机械工业部六一七厂、四四七厂及第二电厂三个厂址选定在大青山前色气湾以东、银匠窑村南侧,以西北~东南方向按地形布局,而包钢和一电厂厂址选定在昆都仑河以西宋家壕地区。这五个大的工业厂址的确定使包头新城市区的位置已成定局。结合中国人生活居住传统习惯,决定了房屋建筑布局朝向和市区主干道系统以南北、东西为主的走向。城区规划确定的11个道路坐标点决定了城区干道中心骨架,形成了包头新市区较完整的道路骨架系统。

城市干道和公共场所是形成城市格局和空间体系的主要构架。在当时分为三级的道路系统规划中,50 m宽以上为大街,30 m宽以上为路,30 m宽以下为道。60 m宽的钢铁大街是道路系统的脊梁,由城市西入口到旧城区东出口形成了包头市的“百里长街”,40多年一直是包头市标志性大道。在城市规划区先确定工业区和居住区卫生防护绿带,包钢厂区与居住区间设1 000 m宽卫生林,在东北郊工业区与居住区间设600 m宽卫生林。为了防风沙,城市绿地规划沿城市北侧设计了300 m北郊防风林,城市绿地面积约占到了城区总面积的40%以上。

包头是历代多民族聚居地区,尤其蒙古等族的民俗对包头城市空间风貌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包头城市建设是伴随着工业建设时大量外来人口的迁入发展起来的。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延续着各自不同的民俗风情,不失蒙古民族城市和街区的空间特征,民族聚居区以及一些重要节点突显民族的特性,如包头有我国乃至亚洲城市中最大的以湿地为主的天然草原——赛汗塔拉草原生态园,园中设民族文化博览、民族体育竞技、休闲度假、天然湿地、草原风光、生态科普等8个功能区,另有蒙古包、敖包、搏克场、赛马场,很多建筑形态也赋予蒙古族的装饰语言,气势恢弘。

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地区、建筑、遗址等都是城市的宝贵财富,文化的载体,其重要意义不言自明。只要认真研究,正确地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使破坏减至最小限度还是可能的。不仅如此,如处理得当还能为城市增色,如包头的赵长城、秦长城、五当召、美岱召等是包头城市缘线的重要节点。

重要景观与绿地是指城内或城市边缘城乡结合带的风景区、大片绿化地带和林区等具有较高风景观赏与游憩价值的地带。目前包头市的风景名胜区希拉穆仁草原、黄河、昆都仑水库、南海子、赛汗塔拉度假村、昭君岛都是较好的名胜古迹和旅游胜地,已和包头城市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

1.3 包头城市发展因素

与以上列举的自然因素、人文因素同属城市设计起点的还有城市未来的发展因素,城市发展纲要在这方面会有明确的规定。包括由国家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规划、区域规划从宏观上确定的城市性质(如政治中心、金融中心、工业中心、科技中心、文化中心以及区域中的省会、地区等),主要文柱产业(如石油城、汽车城、电子城、港口城市、商业城、旅游城等),用地规模,人口总量等,以及城市规划纲要规定的该城市自身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近期和中远期规划。城市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发展计划,不仅是规定城市规划的国标,而且对城市的空间体系,公共活动空间的分布及规模,空间环境的氛围等都提出相应的要求。包头万达广场很好的体现了这一要求,65万m2城市综合体,包含高档住宅、精装公寓、5A级写字楼、特色商业步行街、大型购物中心等城市业态,改变固有的城市生活模式,构成住宅、休闲、娱乐、百货、公寓等多种城市机能,多重生活元素的一体化,成功将商业体与新都市住宅巧妙融合,为城市引入全新理念住宅、全新都市休闲生活方式。阿尔丁广场是包头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活动的中心,广场的“白鸽”成为包头人民渴望“和平、吉祥”的象征。

2 城市设计的继承与创新

一个民族由于自然条件、经济技术、社会文化习俗的不同,环境中总会有一些特有的符号和排列方式。就像口语中的方言一样,设计者巧妙地注入这种“乡音”可以加强环境的历史连续感和乡土气息,增强环境语言的感染力。例如银河广场中心部位的喷泉是以包头市的版图为外轮廓,其内部是集音乐喷泉、水幕电影、激光表演系统“三位一体”的现代化人工综合水景,在国内尚属首家。这三套表演系统在广场上空交替演示,并与广场上设置的电子花柱、多彩树灯等各种艺术灯饰和照明亮化设施交相辉映,使包头市的夜景更加灿烂,绚丽多姿。此外,广场上成功驯养的80多只梅花鹿与游人朝夕和谐相处,绿草如茵、鹿鸣呦呦,使包头市不负“鹿城”的美誉,成为广场的一大亮点。从广场布局和细部处理等多个方面都可以看到一些传统形态语言的运用与变异,在现代物质技术条件下拥有了新的活力。

以传统而又时尚的语构,运用于现代艺术设计中,从而创造出个性化、人文化的全新设计符号。例如友谊广场9根花岗岩浮雕柱记载着包头古往今来的人文、历史,草坪中设置的4组人物雕塑和3组种子雕塑作品突出了包头浓郁的草原都市的文化特征和文化气质,留给我们更多的思索与启示,“立新”不必“破旧”。

应使环境既具有历史的连续性,又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而习以为常的事物往往难以引起人们足够的兴趣,如果将一些常见的符号变形、分裂,或者把代码编制顺序加以改变,就可以加强环境语言的信息传递,起到引人注目、发人深省的作用。坐落在全国首批文明城市包头的北方兵器城的建成可以说明一切。北方兵器城是中国兵器◦北方重工集团投资筹建的具有爱国主义教育、国防科普教育、军工文化传播、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大型火炮主题公园,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国防军工文化教育基地、中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景区由东区、中区、西区组成。中区各类武器装备展区和地下游览区是兵器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区有陆、海、空各类代表性武器装备40余门。游客中心有中国保尔——吴运铎事迹展。东区有19.54 t重的铸铜中华第一币——“三和璧”(和、合、核),它彰显着北重集团50余年造就的以“和”为基石的企业文化。在1 000延长米的小溪两旁有《三十六计》石刻卡通图,广大游客在休闲中回味《孙子兵法》的乐趣。

步入兵器城的游客不仅可以观光游览,了解火炮知识,拍照留念,而且可以动手操作,增加游客的参与性,提高了游客的游览兴趣,使国内外游客不仅知道内蒙古有蓝天、白云、大草原,而且还有现代化的兵器工业,城市记忆在发展中延续。

3 结语

包头作为一个城市,形成较晚,从清嘉庆14年(1809年)设置包头镇算起,至今还不到200年。建国前市政建设极为落后,园林绿化更是一片空白。今天的包头,城市街道宽阔整洁、高楼林立、绿树成荫,霓虹灯、虹彩灯交相辉映,风格各异的城市广场、小区景点比比皆是。到目前为止,已建成公园15处,街头景点游园200多处,大型绿化广场34处(1 hm2以上),一个花园型城市已初具规模[5]。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文化交流的频繁,城市的形象可能走向趋同的一面,面临着旧城改建、旧城新建、城市新建,包头城市建设仍需要调查研究其所在环境,以及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才能把握城市的性质和未来的发展,文脉无疑是从民族、地域中寻找文化的亮点。

[1] 卢兆麟,张 悦.试论景观设计中的“文脉”[J].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08(5):41-43.

[2] 丁 楠.浅谈文脉——城市记忆的延续[J].建筑与规划,2007(2):139.

[3] 熊 明.城市设计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35.

[4] 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中国城市主题文化网:http://www.citysuc.com.

[5] 包头政府网:http://www.baotou.gov.cn/.

猜你喜欢

文脉文化
文化与人
王亦如:只为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脉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文脉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1季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