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2010-04-14杜娟王晋蜀杨雷军窦强
杜娟 王晋蜀 杨雷军 窦强
山西省长治市畜牧兽医局 046000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附红细胞体病中致病力最强的一种,世界各地呈广泛流行状态,我国大部分地区已有该病的发病报道,有的地区甚至爆发流行。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的发展,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给养猪业造成很大经济损失。笔者根据临诊病例,对猪的附红细胞体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1 材料和方法
1.1 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率的调查
(1)血样来源
采自长治县、长子县、潞城市、壶关县、屯留县、沁源县等六个县区的部分规模化、散养的种公猪、种母猪、肥猪、生长肥育猪、断奶仔猪和哺乳仔猪的静脉血,加抗凝剂于4℃保存。
(2)检查方法
采用血液悬滴压片法,即无菌采集猪的耳静脉血或前腔静脉血,制作血液涂片标本,自然干燥,甲醇固定,显微镜观察。
(3)判断标准
400倍光镜暗视野下,红细胞表面有不同形状的小颗粒附着,调节微调可见微黄色的折光小点。1000倍油镜下,附红细胞体呈多形性,如球形、圆盘形、逗点形、月牙形等,单个、散在、成簇或链状附着在红细胞周边或表面。每张被检血片观察20个视野,发现有附红细胞体的判为阳性,反之为阴性。其中感染红细胞的变形率在25%以下为“+”,25%-50%为“++”,50%-70%为“+++”,75%为“++++”。
1.2 猪附红细胞体病发病情况调查
(1)调查对象
来自长治县、长子县、潞城市、壶关县、屯留县、沁源县等地的就诊病猪。
(2)调查内容
包括发病史、临床症状、治疗情况、血液压片镜检及病猪的剖检变化等。
2 结果
2.1 猪附红细胞体形态观察
猪附红细胞体在高倍镜下大致呈3种形态,即球形、盘形或环形。附红细胞体大多附着在红细胞表面,少则3-5个,多则达20-30个,少数游离于血浆中,可呈现伸展、收缩、旋转,有的前后、左右、上下运动,且折光性较强。有的感染红细胞仍保持红细胞原有形态,但由于其上附着附红细胞体,使其在血浆中震颤或上下左右摆动;有的感染红细胞失去原有形态,边缘不整齐,呈齿轮状、星芒状、菠萝状或不规则多边形等。
2.2 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率调查
抽查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品种猪的血液300份,大多数为附红细胞体阳性,即感染率达95.3%,但不同年龄猪附红细胞体的感染强度不同(见表1)。哺乳仔猪感染后,红细胞大多数保持原有形态;断奶后仔猪和生长肥育猪感染后,红细胞变形比例较大;肥猪、种公猪、种母猪感染后红细胞变形较轻微。
表1 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率及感染强度调查结果
2.3 猪附红细胞体发病情况调查
(1)发病特点
各种年龄、各品种的猪均有易感性,常呈地方性流行、传播迅速。传播途径主要有消化道、呼吸道、昆虫媒介、血源性传播和垂直传播等。经调查,笔者认为消化道传播是该病在猪群中发生流行的重要途径。以仔猪的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有的高达100%,而成年猪、育肥猪发病率高,死亡率却低,6月下旬至9月上旬多发。
(2)临床症状
往往突然发病,病猪表现精神不振、不愿走动、食欲减少或不食,体温升高(40-42℃),呈稽留热,濒死猪体温下降。精神萎顿,食欲减退或废绝,怕冷喜打堆或钻草。可视黏膜初期潮红,后期黄染或苍白。有的便秘,粪便干硬;有的腹泻,粪便恶臭;有的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尿呈深茶色或棕红色。被毛粗乱,全身皮肤发红,两耳、背部及臀部的毛孔有明显的出血点,呈鲜红或暗红。重症者双耳、背、腹侧及四肢皮肤大面积发绀,指压不褪色,有的耳尖发黑、干裂。行走无力,后躯摇摆或拖地,不能站立。
(3)剖检变化
经剖检,病死猪病理变化主要为肺门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胀,扁桃体、腹股沟淋巴结略肿。肺、心叶、尖叶颜色呈深红,心叶、膈叶充满泡沫,呈大叶性肺炎症状,心内膜有散在出血点,部分病猪心包积液,并有腹水,肝肿大,脾脏边缘有出血性梗死,回盲口和盲肠有细扣状纤维素性坏死灶,喉头有散在出血点,膀胱积液并有出血点,多数猪肾脏色黄,肾包膜下有点状出血,肾脏的病变对猪瘟有诊断意义。放血可见血液稀薄,前期皮肤有黄染,后期皮肤多数苍白。
(4)血液压片镜检
病猪红细胞的附红细胞体感染率可达95%,红细胞的变形率可达90%以上。
(5)治疗效果
发病后用一般抗菌药(如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磺胺类、喹诺酮类等)和解热镇痛药(如安乃近、安痛定、柴胡等)治疗,可暂时使体温下降,少量采食,停药后体温又回升,病情加重,疗效不佳。早期使用治疗附红细胞体病的药物,如四环素、贝尼尔、黄色素等有一定效果,病后3-4天治疗时效果不佳。
分别根据药物主要成分进行组方,发现磺胺间甲氧嘧啶和四环素类配合、磺胺间甲氧嘧啶和贝尼尔配合、四环素类和贝尼尔交替使用,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治愈率均能达到90%以上。因为附红细胞体可以影响机体免疫力,所以配合黄芪多糖注射液,以提高免疫力,疗效更佳。对危重病例要进行对症治疗,注意铁剂、能量合剂和辅助药物的添加,以提高药效,降低养殖成本。
3 讨论与分析
(1)猪附红细胞体病,对红细胞破坏严重,到发病后期很难治愈,因此要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发现病猪后要尽快隔离,并进行严格消毒,对病猪积极治疗,对未发病猪要使用药物进行预防,防止疾病蔓延。
(2)红细胞的感染强度可以作为诊断该病的重要依据,但在血液压片镜检时必须注意血液的稀释倍数,一般以2-8倍稀释为宜,若稀释度过大,附红细胞体会减少,变形的红细胞由于血液浓度降低而恢复原来的形态,不能真实反映红细胞变形的程度。
(3)附红细胞体病感染率很高,但大部分是隐性感染,特别是小猪体质较差,外界环境的改变和应激因素,都可诱发该病,这是小猪死亡率很高的原因之一。中、大猪的抵抗力和体质较好,一般呈隐性感染,发病时如果及时治疗,一般都可治愈。
(4)附红细胞体病常混合感染,伴发多种疾病,隐性感染时使机体总体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其他疾病,这是该病流行较快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与其他传染病如猪瘟、丹毒、弓形体病、链球菌病、伤寒等做好鉴别诊断。同时,在治疗上要标本兼治,综合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张亚军,杨福,杨发.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疗[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5,(04):11.
[2]孙耀华,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治疗[J].农家顾问,2005,(09):30-31.
[3]陆国致,殷立成,王晓光,孙柏林,宋小霞.马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J].中兽医学杂志,2005,(05):40.
[4]方有军.对一起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5,(06):17-18.
[5]郭定宗,杨世锦.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及防治[J].养殖与饲料,2003,(06):35-36.
[6]高天宇,姜立云,高睿,孙刚,孙光.黑龙江省某猪场发生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4,(1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