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keda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 23例
2010-04-13苏晋捷冯起放刘小平
苏晋捷,冯起放,刘小平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西赣州 41000)
2004年 7月 ~2008年 6月,我们用 Lkeda手术根治小儿先天性巨结肠 2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 2男 17例、女 6例,年龄 1~3岁。 均有便秘、腹胀及呕吐等低位肠梗阻症状。常见型 12例,长段型7例,短段型 4例。
手术方法:腹腔探查后,分离直肠至齿线附近,直肠后侧较前侧要低,距齿线 2 cm切除肠管。去标本远端组织行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如未发现神经节细胞则继续向下切除,直至发现神经节细胞。用 7号线于结肠近端和直肠断端行荷包缝合,将管状吻合器的抵钉座(即蘑菇头)包埋于近端肠管,经肛门入管状吻合器,自荷包中间伸出中心杆,分别收紧并结扎荷包线,对合中心杆。旋紧吻合器尾端旋钮,击发吻合。于骶前放置引流管,经后腹膜至左下腹引出,缝合关闭盆底腹膜。
结果:本组患者术后 8~12 d全部病愈出院.3例出现早期肛门污粪,经过提肛训练 2个月后正常排便;4例术后曾有间断少量血便,2例在术后 1月左右发生不全性粘连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症状很快缓解。随访 3~18个月,患儿便次正常,无大便失禁和污粪,肛门外观正常,指肛检查无肛门狭窄,吻合口光滑,肛门括约肌反射良好。患儿发育程度与同龄健康儿无差异。
讨论:先天性巨结肠是指直肠和或结肠的某一肠段神经节细胞缺如而致肠管痉挛狭窄,近端肠管代偿性肥厚扩张。我们采用Lkeda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效果满意。笔者体会此术式有以下优点:①术后无须扩肛;②避免了使用 Duhamel术式环钳法导致的直肠盲袋及闸门形成。③无肛门及直肠吻合口狭窄;④低位游离时由于尽量靠近直肠,保护肛门括约肌及耻骨直肠肌,使得术后肛门排便功能容易恢复正常;⑤术后不带环钳,患儿舒适,肛门清洁;⑥术后 24~48 h易恢复排气排便,无腹胀,伤口易愈合,术后恢复快;⑦对病变位置较低的先天性巨结肠盆腔分离少、损伤小;⑧对肛门括约肌、骶前神经丛的损伤几率小,有利于保护肛管直肠的功能;⑨吻合紧临齿状线,减少了术后复发率。因此笔者认为用Lkeda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疗效满意,有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