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树灾区灾后重建中发展散装水泥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0-04-13马淑珍

散装水泥 2010年3期
关键词:袋装玉树三江

马淑珍 袁 辉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地震给灾区的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随着救灾工作的紧张进行,灾后重建是今后几年全省和玉树州面临的重要工作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玉树县地处三江源重要而特殊的生态功能区腹地,在2005年国务院批准的《青海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中提出:尽快实现恢复三江源生态功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农牧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三大目标。因此,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不仅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更是一项事关人民群众生活、事关社会稳定大局的经济工作。而保护和建设好高原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环境改善,提高三江源地区的人民生活,维护藏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是灾后重建的关键所在。

纵观震后房屋、桥梁、公路和水利设施的损毁,应当对建筑结构抗震和建筑工程质量、建筑材料进行很好的关注和反思。这次地震区的玉树县城及周边农牧区房屋结构大多数是砖混、砖木及土坯结构,很难承受如此强烈的大地震。重灾区结古镇的土木、砖木结构房屋几乎全部倒塌或严重破坏,砖混结构房屋80%以上倒塌或严重损坏,框架结构房屋约20%倒塌或严重损坏。人员伤亡的大多数悲剧是由于房屋、墙体倒塌造成的。因此,灾后恢复重建要有针对性,要以解决城镇居民和乡镇牧民定居区(点)各房屋结构类型在地震灾害中表现出的整体性不足、构造不合理、传统施工方法存在的缺陷,以及水泥等建材产品稀缺而产生了替代水泥制品的“衍生品”造成建筑工程质量低劣等方面问题为重点。灾后重建集中表现在要进行大量房屋、教育、卫生、电力、通信、交通、水利、市政公用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而采用的建设方式、技术直接决定了对建设区生态功能的恢复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灾后重建将呈现时间短、任务重、速度快、标准高,且要注重突出生态环保、节约资源等特点。因此,在重建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建材产品的合理有效供给,以及建造方式高效性和建筑的高质量。其最直接和有效的解决途径是推广使用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结合当前工作实际,我们提出了在玉树州建设散装水泥配送中心的项目,以满足灾后重建对建材产品的需要,促进三江源生态环境的保护。

散装水泥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综合利用融为一体以达到提高能源使用效益目的的水泥生产方式。散装水泥通过专用容器,节约包装袋和减少水泥在流通过程中的损耗和污染,降低了生产成本。在灾后重建中推广散装水泥,通过建设散装水泥配送中心,一是有利于实施高原生态环境改善和保护;二是满足建设市场供应,保障工程工期;三是有利于平抑建筑市场水泥价格;四是提供优质散装水泥,提高建设工程质量;五是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应充分发挥散装水泥在灾后重建和对于“三江源”生态保护中的积极作用,大力推广和使用散装水泥。对灾后重建过程中推广使用散装水泥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由于历史原因,在玉树州境内一直没有水泥生产企业,距结古镇最近的水泥企业也有近700公里,距具备供散能力的散装水泥企业有800多公里,当地使用水泥一直从西宁等地拉运。因运距远,袋装与散装水泥存在运输成本差价,加之传统的施工方式以及散装水泥接受、配送等物流体系未形成等因素影响,长期以来,当地使用水泥以袋装为主。在地震前,由于经济总量、建设规模小且建设时间分散,因此,水泥用量较小。水泥使用对环境生态压力不明显。从震后损毁情况和灾后重建的工程量及时间要求看,将在短时间内需要消耗大量的水泥,进行大规模恢复重建。届时将对“三江源”带来巨大的生态和环境压力。据测算玉树灾后重建前三年就需消耗水泥120万吨以上,如果使用袋装水泥,可产生既无法回收、也无法降解的水泥包装袋2400万条,如果将包装袋平铺可覆盖2万亩草山,同时可产生近5万吨粉尘污染。如果120万吨水泥全部使用散装水泥,可节约标准煤2.66万吨,节约优质木材3.96万立方,减少水泥损失5.4万吨(包装袋残存量、包装及运输损耗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2万吨,节约避免了水泥包装袋对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可产生综合经济效益5280多万元。

“三江源”地区是我国乃至亚洲的重要的水源地和全球重要的生态屏障,有着不可替代的生态地位。玉树地处“三江源”核心区,因此,灾后恢复重建势必要体现绿色建设和生态保护的方式。根据玉树的特殊情况,在灾后重建中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应坚持科学发展,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把推广应用散装水泥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促进资源节约,保护环境结合起来。要站在发展散装水泥对于促进青海省玉树地区的绿色发展和生态建设,推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有着重要意义的高度来认识。

二、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突出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玉树州发展散装水泥工作应形成政府引导、相关部门组织协调、企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鉴于散装水泥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政府应采取积极的措施支持散装水泥的发展,制定“鼓励散装、限制袋装”的政策。通过对投资建设散装水泥配送中心企业,在税收、建设用地、道路运输、供电、供水等方面给予支持,帮助经营散装水泥的企业,降低运营成本,特别是要制定限制袋装水泥的政策,在一定区域内禁止使用袋装水泥。通过政策手段消除散装水泥与袋装水泥之间的价格比较差异。发展散装水泥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生产上涉及到生产供应、运输储存以及使用等多个环节,在管理上涉及发展改革、经济贸易、财政税收、环境保护、技术监督、交通、公安等多个部门,各个相关部门应各司其职,采取综合措施,保证散装水泥生产、储运、使用的顺利进行。

充分发挥和调动水泥生产企业在发展散装水泥工作中的积极性,鼓励水泥生产企业在玉树地区建立大型散装水泥集散中心,通过标准化、大规模的储运方式,降低散装水泥的成本;鼓励多家企业参与建设散装水泥配送中心,通过有序竞争、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散装水泥价格;因地制宜,多种手段相结合,根据实际需要适合直达供应,就直达供应,适合中转配送就中转配送,最大限度发挥散装水泥高效便捷的优势;通过规范的市场运作,优化散装水泥配送中心(站、点)的分布格局。

三、散装水泥产业与建造方式变革相结合,促进产业环境的形成

随着散装水泥产业链的延伸,孕育而生了水泥的“预拌”使用,水泥的“预拌”使用,指的是不用包装袋的散装水泥,直接通过专用车运输出厂到搅拌站,通过工厂化生产方式,科学配方、标准化生产出“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并用专用车运送,泵送达到建筑物体上的全机械化施工方式。从散装水泥产业链运行看,它围绕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的生产、运输、中转和终端使用至专业化施工现场的全流程,构成了一个绿色的生态产业链。散装水泥产业完全满足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完全满足清洁生产、文明施工的需要。水泥的“预拌”使用过程是先进生产方式代替落后的生产方式的重大转变,是提高工程质量、加快施工速度的有效途径,是降低粉尘和噪音污染、改善城市环境提高空气质量的重大举措,是实现资源综合利用、促进文明施工、提高工效的有效方式,也是反映当地建设水平、模式的重要标志。由于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推动了建筑业蓬勃发展,传统的袋装水泥已不能满足城镇建设和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需要,只有通过集中供应散装水泥、工厂化生产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才能适应和满足工程项目建设的需要。在灾后重建中水泥的“预拌”使用,将发挥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预拌混凝土的推广使用,是建造方式的变革,对灾后重建乃至今后的建设产生影响。

要充分认识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是散装水泥产业的发展与延伸,充分认识发展散装水泥和推广应用预拌混凝土与灾后重建、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紧紧把握灾后重建的有利契机,为灾后优质快速重建服务。坚持积极引导、多方协调、规范运作、加强监管的原则,认真做好玉树灾区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发展的各项工作。散装水泥工作要考虑到灾区过渡板房和基础设施恢复建设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面积广、运距远等情况,为了加快灾后重建项目的进程和提高工程质量,应在恢复重建中大力推广应用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加快促进当地散装水泥产业链的形成,改变传统的建造模式,使当地建造水平和能力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灾后重建与长远发展相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玉树发展散装水泥工作中,既要注重灾后重建,更要着眼长远发展。灾后重建时间相对较短,工作量大,水泥需求也较集中,而且量大。在此期间水泥企业具有较高的利润,对生产和供应散装水泥有积极性。在灾后恢复重建完成后,随着大规模集中建设的减少,建设工程量的水泥需求也将下降,发展散装水泥的意愿和动力,可能会有所降低。因此,在灾区建设和经济发展步入正常轨道后,政府有关部门,应及时总结恢复重建中推广应用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的经验,站在保护“三江源”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保持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发展的势头。并把发展散装水泥和应用预拌混凝土,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抓紧抓好。通过在重建过程中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的应用,在当地培养出一大批散装水泥的管理人员、技术工程人员、岗位操作人员。通过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在灾后重建的实际效果,宣传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对灾后重建的作用。使发展散装水泥工作深入人心,以起到长期的效果。通过科学的论证,在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从对灾后建筑垃圾等废弃物有序利用的角度出发,适时在玉树建立水泥粉磨站或水泥生产企业,为当地提供长期稳定的散装水泥,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五、城市与农村牧区相结合,实现协调发展

根据省委、省政府对玉树抗震救灾的工作部署和灾后建设环境优美高原生态型商贸旅游城市目标要求,为高标准、高质量、高速度地做好灾后重建落实工作,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制定适合本地区散装水泥应用和预拌混凝土发展的规范性办法和具体措施,统筹城市和农村牧区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的发展。根据玉树州灾后重建的总体布局,合理规划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的发展。鉴于玉树州没有水泥生产企业,应重点发展散装水泥配送中心,科学布局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规划布点时要城乡兼顾,既要考虑城市建设、也要方便县城周边农村牧区使用。

总的设想是,应在全州县政府所在地,建立散装水泥配送中心。县城内禁止使用袋装水泥。距散装水泥配送中心100公里内的建设工程,应使用散装水泥,公共建筑应全部使用散装水泥。国家对结古镇按设市城市进行规划建设,应参照国家对“禁止在城市城区内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砂浆”城市的要求,将结古镇列为禁止在城区内现场搅拌混凝土的城市,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发挥预拌混凝土质量稳定、供应量大、提高施工进度的特点,在城市规划区内建筑面积较大、混凝土使用量较大的建设工程项目中要求使用预拌混凝土。对于重建任务较大、人口较密集的乡镇应建立散装水泥配送网点,方便农牧民使用。通过合理的规划和有效的政策措施,使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在城市和农村牧区得到协调均衡发展。结合城市和农村牧区的不同特点,逐步建立起以发展散装水泥为核心,以预拌混泥土、预拌砂浆为发展外延“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

总之,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快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的发展。通过在灾区建立散装水泥集散中心、预拌混凝土搅拌站为灾区提供高品质的建材产品,并保证足额、及时供应,同时起到平抑建筑市场水泥价格的作用,加快工程施工进度,提高建筑工程质量,保障工程工期,提高全社会生态环境意识。通过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的应用,促进“三江源”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本省农村牧区散装水泥工作,探索出一条成功的经验。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全省散装水泥发展上一个新台阶。

猜你喜欢

袋装玉树三江
它们的家乡——“三江源”
袋装柳州螺蛳粉产销突破百亿元
玉树留芳
三江并流
数学小论文
袋装泡菜在韩国走俏
白衣如风拂玉树,冷浸溶月小龙女
袋装变质食醋产膜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控制
玉树依然美丽
玉树,我为你祈福,我为你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