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蔬菜大棚气候特点与调控方法
2010-04-13黄启元
黄启元
(江西省永丰县蔬菜管理局 331500)
肖农
(永丰县佐龙乡农技站)
南方早春大棚蔬菜上市早,可解决春淡蔬菜供应问题,售价高,经济效益较好,发展速度较快。但由于早春大棚蔬菜生产处于冬春季节,低温、阴雨、寡照等不利天气对蔬菜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因此,正确把握好早春塑料大棚蔬菜生产的小气候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科学调控,营造适宜蔬菜生长发育的有利条件,是实现早春蔬菜高效栽培的基础和前提。现将早春蔬菜大棚的气候特点及调控方法介绍如下。
1 早春蔬菜大棚内的气候特点
1.1 温度变幅大,容易造成冻害及高温危害
大棚内温度变化规律:日出后棚内温度逐渐上升,到中午12~13时达到最高值,随后气温逐渐下降,日出前棚内温度达最低值,形成一定的日温差而且变幅较大。晴天棚内增温快、温度高,阴雨天增温效果较差。土温与气温的变化规律相似,但最高地温出现的时间比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晚2h左右,最低地温出现的时间比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晚1~2h,而且表土层温度变化大、深土层地温变化小。大棚的温度变化除了具有明显的昼夜温差外,季节温差也较大。冬春季节大棚内的增温幅度为4~6℃,初夏大棚的增温幅度达 8~12℃,而在5~6月最高棚内温度可达50℃,可见,棚内易出现高温危害。总之,大棚气温昼夜温差大,季节温差也大。
1.2 湿度大、变幅也大,容易引发病害
塑料薄膜的通透性能极差,棚内常处于较密闭的状态,土壤蒸发和作物蒸腾的水分不易散失,往往造成棚内空气湿度过高,但随着温度的升高,空气湿度会随之下降。在傍晚或清晨温度低时棚内相对湿度处于高湿状态,可达到80%~100%,在叶面上有时会形成1层水膜,一般要比露地高10%~50%,而在中午相对湿度又较低。据研究,棚温大约每升高1℃,相对湿度下降3%~5%。总之,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大,变化也大。
1.3 光照弱、光照利用率低
由于冬春季节阴雨天多,日照时数相对较少,加上棚膜的透光率较差,大棚内实际透光率仅为60%~70%。大棚的走向与光照也有关,南北走向的大棚其棚内不同位置的水平照度比较均匀;而东西走向的大棚,南侧比中北部的水平照度要高。不同薄膜覆盖材料与光照度也有关系。
1.4 二氧化碳不足,有毒、有害气体富余
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来源除空气外,还有作物呼吸作用、土壤微生物活动以及有机物分解发酵等释放的二氧化碳,所以,夜间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比外界高。但日出之后作物开始进行旺盛的光合作用,而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不能及时补充到棚内,造成白天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比外界低。一般光合作用较适宜的二氧化碳浓度为1000mg/kg左右,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为300mg/kg左右,而在晴天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下降到85mg/kg左右,可见,二氧化碳浓度严重不足。
在长江流域大棚内有毒气体主要是氨、二氧化氮(亚硝酸气体)、乙烯和氯等。氨和二氧化氮主要是由于碳铵、尿素、硫铵作追肥用量过大时产生的。当大棚内氨的浓度达到5mg/kg时,会危害叶绿体并逐渐变成褐色以致枯死;二氧化氮浓度达到2mg/kg时,会危害叶肉而形成漂白状斑点,严重时除叶脉以外叶肉全部枯死;乙烯和氯是薄膜本身产生的有毒气体(指新膜),当乙烯气体浓度达到1mg/kg以上时,可使绿叶或叶脉之间发黄,而后变白枯死。
2 早春大棚小气候的调控技术
2.1 温度的调控
2.1.1 大棚的增温保温措施 (1)多层覆盖保温。①草帘覆盖,遇寒潮天气在小拱棚上及四周加盖草帘,并密闭棚门实行双层覆盖进行保温增温。②用无纺布代替草帘覆盖,即将无纺布直接覆盖在小拱棚的薄膜上,并可实行多层覆盖。(2)提早扣棚增温。应根据各地棚内小气候特点灵活掌握,一般在下午4时关闭小拱棚(如育苗床)并盖上草帘,随后关严大棚保持棚内较高的温度,以利夜间棚内保温。(3)尽量建造大棚,发挥大型棚的保温效果。一般而言,棚体越大(棚跨度和高度),热量的贮存量也大,增温保温效果也好。因此,生产中应尽量建成标准大棚,以利保温增温。(4)利用温床育苗,以利提高土温和棚温。在冬春季节蔬菜育苗时,宜采用酿热物温床及电热温床育苗,以提高棚内育苗床的温度。
2.1.2 大棚的降温措施 当棚内温度较高需要降温时,可打开大棚门及裙式放风口通风降温,同时起到降温、降湿的作用。在生产管理中进行通风降温时应注意,当棚内温度较高且需要开棚降温时,不能将大棚门及小拱棚门同时打开,否则会因棚内温度骤降,导致植株脱水凋萎。应先将大棚进行通风,使棚温逐渐下降,然后再打开小拱棚,使棚内的温度缓慢下降,而不致使蔬菜(如幼苗)受到伤害。
2.2 湿度的调控
2.2.1 降低棚内湿度的措施 (1)通过改变棚内温度来调节空气湿度。依据棚内温度与湿度之间的变化特点来进行。如果需要增减相对湿度时,在作物需要的温度范围内,适当调节棚内温度来达到调节湿度的目的。如当棚内温度为5℃、湿度为100%时,应降低棚内湿度,根据温度每升高1℃相对湿度降低3%的变化特点,只要将棚温升高到10℃,相对湿度则下降为85%。(2)利用通风换气来降湿。根据作物需要,打开棚门或放风口进行排湿。若刚浇完肥水的大棚,要适量通风排湿后再关闭棚门。(3)地面覆盖降湿。防止棚内湿度过大,可在棚内覆盖地膜减少水分蒸发,或在畦沟内铺上稻草吸湿,进行湿度调节。
2.2.2 增加棚内湿度的措施 如大棚内过于干旱需要增加湿度时,可在畦面上或在土面上洒水或进行喷雾;也可在棚内灌半沟水慢慢洇湿土壤,以保持棚内适当湿度。
2.3 光照的调控
2.3.1 通过科学建棚来调节光照 (1)调整建棚方位成南北走向,可提高光照利用率。(2)选用透光率高的覆盖材料。如选用多功能棚膜(EVA多功能复合膜)进行大棚覆盖,用转光地膜进行畦面覆盖,棚内还可张挂反光膜等,提高光能利用率。(3)保持棚膜清洁。大棚覆盖薄膜要求干净透明,如果旧薄膜其透光性较差时可改作地膜用,以提高大棚透光率。要保持棚膜清洁,如附着灰尘、草屑等污物要及时清扫、擦拭干净。
2.3.2 通过合理密植来调节光照 根据蔬菜不同品种及不同生长时期的需光性及植株大小,合理设置栽植密度,使之受光均匀,达到个体与群体的协调生长,充分提高光能的利用率。
2.3.3 人工补光 冬春季节多为光照不足,如遇久雨低温且光照不足时,可在大棚苗床上用电灯光源来补光(在瓜类蔬菜育苗时应用较多),可克服因久雨低温至种子不发芽、不出苗而导致的烂芽烂种现象。方法:育苗棚内灯泡离植株和薄膜各50cm左右。如用40w日光灯3根合在一起,离灯45cm远处光照达到3000~3500lx。或者用白炽灯补光,灯泡距离作物1m高,阴天每天上午补光2~3h可促进植物生长。
2.4 气体的调控
2.4.1 大棚通风,增加棚内二氧化碳浓度 坚持每天开棚通风换气,增加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浓度,排除棚内有毒有害气体。通风换气可使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提高到260mg/kg,甚至接近大气中的浓度以促进光合作用。有条件的可使用二氧化碳发生器来增加其浓度。
2.4.2 合理施肥,改善棚内气体构成 注重施肥质量与数量,配合使用磷钾肥,少施或不施碳铵、尿素等氮素肥料。肥料实行沟施或施用后覆土等方法,有机肥必须经过充分腐熟后再施用,以减少产生有害气体。
2.4.3 翻膜消除危害 如果新棚膜的水滴落到植株叶片上造成危害以致枯死时,可将棚膜反转过来重新盖上即可消除危害。
总之,大棚内温湿度、光照及气体的调控是一项综合的管理措施,要进行综合调控。通过开棚及放风,不仅调节了棚内的温度和湿度、增加光照,而且改善了棚内的气体构成。在生产管理中,要根据当时天气及蔬菜生长情况等诸多因素,决定开棚放风的时间及长短,以达到最佳的调控效果,从而为蔬菜的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