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0例临床观察
2010-04-13龚双秋
龚双秋
(江西省樟树市洋湖乡卫生院 樟树 331200)
反流性食管炎(RE)是消化系常见多发病,是由于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的炎症。笔者于2005年1月~2010年1月应用半夏泻心汤结合西医常规治疗60例,并与单用西医常规治疗50例作对照观察,收到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内镜诊断标准[1]0级:正常 (可有组织学改变);I级:食管黏膜呈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无融合现象;II级:食管黏膜有条状发红、糜烂,并有融合,但非息肉状;III级:病变广泛发红、糜烂、融合,呈息肉状或溃疡。
1.2 一般资料 110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20~69岁,平均年龄32.5岁;病程1周~20年,平均11个月;内镜诊断食管炎I级30例,II级20例,III级10例。对照组:男性35例,女性15例;发病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33.5岁;病程1周~18年,平均12个月;内镜诊断食管炎I级28例,II级16例,III级6例。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病情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吗叮啉每次10mg,每日3次,餐前服用;奥美拉唑每次20mg,每日2次,早晚各服用1次,疗程4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半夏泻心汤:半夏、黄芩、蒲公英、枳实各10g,黄连、吴茱萸、苏叶、甘草各6g,白芍20g,党参、生黄芪、白及各15g,三七粉3g。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4周后复查纤维内镜。
1.4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纤维内镜下糜烂、溃疡、红斑消失,黏膜正常或疤痕形成。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纤维内镜下黏膜损伤范围缩小50%以上,糜烂面及溃疡表面干净。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纤维内镜下病损食道黏膜无明显改变。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1.6 结果 治疗组治愈21例,占35.00%,好转35例,占58.33%,无效4例,占6.67%,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治愈12例,占24.00%,好转22例占44.00%,无效16例,占32.00%,总有效率68.0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 讨论
反流性食管炎属中医学“胃脘痛、嘈杂、呃逆等范畴。本病主要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抗反流功能失调,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逆流食管而引起食管黏膜损伤,继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消化性炎症表现。临床表现为上腹部或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常发生于餐后平卧或腹内压增加时,直立或服制酸剂可缓解,重症患者可出现间歇性甚至持续性吞咽困难和呕吐。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西医内科以抗酸、促胃动力、保护黏膜为主。中医学认为本病病位在食管、脾胃,脾胃弱虚、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是基本病机,情志不畅、肝气犯胃是其发病的关键[2]半夏泻心汤为调理肝脾之要方,方中半夏、黄芩、黄连、吴茱萸、苏叶、党参辛开苦降,和胃降逆,可改善胃肠蠕动功能,调节贲门括约肌,抑制胃酸过度分泌;白芍、甘草缓急止痛,可调节迷走神经张力,解除胃肠痉挛;三七、蒲公英、生黄芪活血解毒,可促进损伤黏膜的修复,减少理化刺激,保护受损的黏膜,且可协调肠胃蠕动,防止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食管。再配合吗叮啉、奥美拉唑提高食道黏膜反流屏障功能,抑制胃食管反流,使受损之食管黏膜得以修复和愈合。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中华消化内镜学会.反流性食管病诊断及治理方案[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9,16(6):326
[2]潘义斌.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J].光明中医,2004,19(6):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