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师范专科学校文学概论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2010-04-13□李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文学理论师范概论

□李 翔

( 晋中学院师范分院,山西 榆次 030600)

近几年,我国社会发生着不小的变化,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大环境的改变,人们的思维模式、道德观念、是非标准、生活方式、就业方式、人口和家庭结构及获取信息的渠道等等也都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师范学校发生的变化也是极其明显的,学生生源及其素质的变化,社会评估及认可的变化,中专向大专的变化,教学思想及理念的变化,等等。如何在新的社会环境中,更好地培养小教大专生,更好地为社会输送素质更高能力更全面的小学教师的接班人,这成为所有师范专科学校亟待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文学概论课堂教学模式的现状和小学语文教学现实的分析

文学概论是中文系的一门必修课程,其内容涉及文学本质特征论、作品论、文学创作论、批评鉴赏论、发生发展论五大块理论,在传统的师范专科学校的课堂教学中,文学理论往往在一年级开设,其教学只占72课时。由于内容多课时少,而且内容又多是理论,很抽象,再加上低年级的学生对文学、美学等相关知识的储备不足、老师自主支配教材的权力有限这样的现实,传统的文学理论的课堂教学就成了老师匆匆忙忙地面面俱到的宣讲,学生一路被动听下来,感觉是在头脑发昏地听“天书”,久而久之对文学理论的学习失去了兴趣,混个分数应付了事。殊不知,文学概论的教学目的很明确:“一是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学理论基础知识,建立起应有的文学观念,为他们正确认识判断和分析文学现象奠定基础;二是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三是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这一目标在这样的教学现状中是难以实现的。

小学语文教学中就暴露出了问题的严重性。根据笔者所接触的小学语文教师和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所暴露的问题进行汇总后,发现小学考试试卷中阅读题的失分率是最大的,而且有近90%的小学语文教师称阅读和写作的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两大难点,认为是没什么方法可循。小学语文教学被局限在了识字造句上,人文素养、学生文学能力的培养成了很大的漏洞,这表面上好像只是反映出小学教师文学阅读和写作技法的失缺和小学生文学能力的偏低,实际上更深层次反映出的是小学语文教师对基本文学概念的理解不清、对解决文学问题的基本素养的缺失和对于文学思维能力的缺失。

二、构建新的文学概论课堂教学模式

(一)自主调控教学内容

俗话说“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文学理论的教学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教给学生理论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和阐释文学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文学理论的教学要求面面俱到,因此学生对所学内容都是水过地皮湿,停留在比较肤浅的掌握上。理论掌握尚且肤浅,对理论的运用就更谈不上了。文学概论是一门理论性学科,有些内容是对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帮助的,如创作论和鉴赏论,有些内容是纯粹进行理论探讨的,如本质论和发生发展论。针对师范专科院校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及其小学语文教学的大纲,学校教学部门应自主调控教学内容,对小学语文教学有帮助的教学内容要强化,要多设置课时,让教师多讲、精讲并且还要精练;而对那些纯理论的教学内容要弱化,要减少课时,引导学生进行大致的了解就可以,对教材中没有谈到、但却对学生阅读素养有帮助的内容要设置课时来引入课堂、加强训练。对教学内容这样的处理,一方面可以集中最大的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以强化学生对于理论的把握,可以把枯燥的理论教学变为生动的素质提升。不少师范专科学校文学概论教学所使用的教材是曹延华主编的《文学概论》,这本教材浅显易懂,但对于纯理论的阐述占到教材的百分之六十,而且简单的理论往往还要进行大量的阐释,这本教材比较适合自学。针对这一现状,教师不能照本宣科,需要根据教学实践对教材的内容做一个恰当的取舍。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对《文学概论》所讲内容有更精准而深刻的了解,更要对小学语文教学有全面清晰地了解,摆脱教师应付差事的教授,变为教与研相结合的自主教学。

(二)自主改变教学观念

布鲁纳曾经提出:“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来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传统的文学概论的教学观念是重知识传授的,能力培养作为知识传授的一个附带品,因此,传统中文学概论课程成了一门典型的“传道”课,教师滔滔不绝的教授换来的是学生的昏昏欲睡,不仅“传道”的目标没有实现,而且学生的文学能力也没有提升,让这样的学生进入小学去教授语文阅读,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自主改变教学观念,从填鸭式的知识传授转变为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发现能力和思维品质,重视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使学生有能力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及时调整和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更自如的应对各种复杂的文学现象和问题,学生的文学素质和能力也才能得到提升。

(三)自主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师范专科学校文学概论的教学方法是讲授式教学,其单向度的、封闭的信息传播方式限制了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培养,而且,其模式的相对单一、呆板也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接受效果,为此,我们必须自主创新教学方法。文学概论的课堂上可以尝试更多更有效的“交互”式教学,在师生的互相交流中更好地进行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学会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此,我们不妨进行一些尝试:

1.课堂教学前引导学生做足准备工作。近几年来师范专科学校的学生素质普遍偏低,文学作品阅读量小,文学知识面窄,这一现状直接影响对课堂上文学理论知识和方法的掌握。因此,在文学理论课程开设之前,教师就把上课中间可能涉及的文学作品及作家列出清单来,督促学生预先了解,并引导学生有意识的发现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先尝试找寻一些解决办法。

2.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在文学概论的课堂教学中,作为老师,我们要积极扭正以往学生被动听、被动学的现实,多联系文学发展实际,多联系学生既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学知识背景,多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在实际教学中融入一些“对话”、“互动”、“文学体验”的元素,尊重文学传播媒介多元化的现实,利用“传播媒介”包括多媒体、博客等手段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对文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理论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此外,要增设一些文学热点现象的案例分析,增设一些经典文学作品赏析示范,多给学生创设一些实际的文学分析和操作的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磨炼自己的文学思维能力和文学实践能力。

3.课堂教学后引导学生拓展学习。师范专科学校的文学概论教学工作往往随着课堂教学的完结、随着考试的结束就结束了,这一现状直接导致的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刚刚掌握的知识的遗忘和培养的能力断接。事实上,在课程即将结束时,老师可以从整个文学概论的教学内容中精选出几个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自主选择研究内容,引导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进行拓展性的自学。在这样的投入下,我相信,一年级的文学概论的学习必将对二、三年级专业课的学习有一个更好的促进作用,对未来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也会成为最良好的素养储备。

总之,文学概论课程不管是在教学内容上、教学观念上,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得作出恰当的调整,才能在教学中更全面的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师范专科学校学生的变化、满足小学语文教学的需要。

作为人文科学,文学概论一直是师范专科学校中文专业的主干课程,有没有良好的文学理论素养和能力对学生在其他课程上的学习能力、对学生在小学中的语文从教能力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唯有对现有的文学概论课堂教学模式作更深入的反思和创新,才能切实提高文学概论教学的效率,才能在文学概论课堂上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学能力,也才能更好地适应小学的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黄瑞雄.科学与人文的统一[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社哲版),1998,(6).

[2]李盛兵.我国高师课程体系的缺失——人文性师范性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1998,(5).

[3]张建伟.从传统教学观到建构性教学观──兼论现代教育技术的使命[J].技术教育通讯,2001,(4).

猜你喜欢

文学理论师范概论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青铜器辨伪概论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萨义德文学理论中国化:“洋为中用”为人民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新课标背景下师范院校文学理论教学反思
新世纪文学理论与批评:广义修辞学转向及其能量与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