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评审综合效应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
2010-04-13高莉梅许越巍魏双灵赵丹宁龚幼兰
高莉梅,陈 熙,许越巍,魏双灵,赵丹宁,龚幼兰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河北 保定 071000)
医院三甲评审可以导致强烈的效应,主要有领导对医疗护理高度重视,全员意识提高,护理部的高频次督导检查及手术室对护理人员专科综合能力的强化培训等,使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明显提高,护理人员专科综合素质大幅度提升。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考核对象为我院手术室护理人员共 48例,其中副主任护师 4例,主管护士 16例,护师 9例,护士 19例。
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的方法,将三甲评审准备前(2010年 1~3月)作为对照组,三甲评审准备后(2010年 7~9月)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护理工作质量部分综合指标及专科综合考核指标是否存在差异。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部分综合指标包括:质量控制考核成绩、护理质量缺陷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护理投诉发生次数、护理差错发生例数。手术室专科综合考核指标包括两方面:一是专科技能考核,二是基本知识考核。专科技能主要考核了外科刷手、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器械桌、术中配合技术。三甲评审准备方法:①召开手术室全体人员动员大会,让每个人都认识到三甲评审的重要性,把全科职工的凝聚力都集中到创三甲这个大目标上来。②成立手术室三甲评审质控小组:由科护士长任组长,病区护士长任副组长,骨干护师为成员。科护士长负责全局工作,其他两个护士长分别负责基本知识、专科技能的培训及感染控制、人员的管理。骨干护师协助护士长做好检查、督导工作。③认真解读三甲评审标准,根据手术室的实际情况,分 5个阶段落实。第一阶段:资料完善阶段,10d;第二阶段:基本知识、专科技能培训阶段,20 d;第三阶段:验收考核阶段,7d;第四阶段:发现问题,整改阶段,7d;第五阶段:不断巩固,提高阶段。
结果:①护理工作质量:对照组和实验组质控成绩达标(≥95分)分别有 38、41例,护理缺陷分别有 15、4次,患者满意度分别为 96%、99%,医生满意度分别为 84%、93%,护理投诉分别为 3、1次,护理差错分别为 3、0次,P均 <0.05。 ②专科综合考核:均以≥95分为达标。对照组和实验组外科刷手达标率分别为 75%和 87%,戴无菌手套分别为 90%和98%,铺无菌器械桌分别为 57%和 81%,术中配合技术分别为 58%和 67%,基本知识达标率分别为 54%和 81%,P均 <0.05。
讨论:院领导重视三甲评审工作,全面协调手术室护理工作与全院各科室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为手术室全面质量管理的提高提供保障。三甲评审动员之前,手术室无论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有一些差距,如三甲评审要求手术室有保温设施,除随时可以调节室温外,还需要购置控温毯、液体加温装置;为保证C型臂透照时医务人员不离开患者,需购买铅屏风以保护医护人员安全等。院领导高度重视,购置了保温设施和铅屏风等一系列防护用具。护理部给手术室增加 5名在院护士,配备 4名临时护士和 3名生活护理员,满足了人员配置的要求,确保了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
护士长组织协调、全体护士齐心协力是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持续改进的有利保障。护士长利用交班时间,组织大家认真学习评审标准。手术室制定了细致的工作流程,使每例患者责任到人,试行责任制管理,切实落实术前、术后访视的工作制度,随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及时与主管医生联系,解决患者的问题,得到患者、医生对手术室护士工作的认可,保证患者安全,降低了差错事故的发生。
护理部严格考核、检查是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持续改进的关键。护理部组成以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为成员的 3个考核小组,针对手术室三甲评审要求,分别对资料准备、基本知识及专科技能、感染控制分阶段有计划进行考核检查,每次检查考核有点评、打分、排名。护理部的严格检查及考核,给护士长及每位护士带来很大压力及动力,针对标准要求,护士长制定每日考核项目和考核人员,使所有知识点、各种技能都能有计划、分阶段进行培训和考核。为了方便护士掌握,护士长将相关知识制成手册,人手一本,每天晨会学习 30 min,手术结束再逐个考核、验收。护士长利用双休日的时间对全科人员进行培训,每日手术结束后针对科室人员的个体情况再进行一对一单独培训。经过护理部的考核指导和手术室的强化培训,每位护理人员的潜能被再次挖掘,手术室全体护理人员的专科综合考核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总之,三甲评审使手术室的管理趋于制度化、标准化、人性化,使每位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都能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对加强医院内涵建设,不断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保证医疗安全,提升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社会综合竞争力起到了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