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罐并用治疗呃逆20例

2010-04-13薛新丽杨非衡赵海燕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0年3期
关键词:拔火罐太冲膻中

薛新丽,杨非衡,赵海燕

(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医院针灸科,北京 100022)

呃逆是指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连续或间断发作,不能自止为主要表现的病症。笔者运用针罐结合治疗呃逆,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例均为门诊患者,男 12例 、女 8例 ,年龄 15 ~75岁,病程最短 1天、最长 6个月,情志不舒 9例、饮食不调 6例、脾胃虚寒 5例。

2 治疗方法

取内关 (双 ),足三里(双 ),中脘,膈俞 (双),膻中。寒证加气海并温灸,热证加天枢、太冲,虚证加关元、气海。皮肤常规消毒后,用 30号 2寸毫针针刺。内关、足三里、中脘皆为直刺,分别刺 1.5寸、1.8寸、1寸左右,前二穴以针感向胃的方向传导为佳。用 30号 1.5寸毫针针刺攒竹穴、膻中穴,平刺 0.5~0.8寸;膈俞穴斜刺 0.3~0.5寸,得气后留针 30min。中脘、膻中、膈俞加拔罐,留罐 15min,隔日 1次。

3 疗效标准

痊愈:呃逆停止,2周无复发。显效:呃逆当时停止,偶有复发。有效:呃逆次数明显减少。无效:呃逆无明显改善。

4 治疗结果

痊愈 8例,显效 7例,有效 4例,无效 1例,总有效率95%。

5 典型病例

张某,男,35岁。呃逆 1个月。因恣食生冷瓜果而起病,间断发病,起居及饮食不适即诱发或加重,曾服用理气降逆化痰中药、针灸及谷维素、维生素 B1、维生素 B12未见明显好转。呃逆频作,呃声低沉,面色苍白,神疲体倦,舌淡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沉弦而细。属寒湿中阻,胃气上逆。取内关(双)、足三里 (双 )、中脘 、膈俞 (双 )、太冲 (双 ),平补平泻,留针 30min。同时中脘和膈俞加拔火罐。治疗 4次后痊愈,1个月后随访无复发。

6 讨 论

呃逆常因过食生冷、辛辣、突然吸入冷空气或劳累过度,耗伤中气,或情志不舒、恼怒,肝火犯胃、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所致。治当宽胸理气,和胃降逆。

内关为手厥阴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与阴维脉相通,具有镇静止呕、宁心止痛、宽胸理气、和胃降逆之效,“胃以降为顺”,气顺不上则呃逆自止。足三里为足阳明经合穴,胃之下合穴,有调理脾胃、扶正培元、通经活络作用。研究证实针刺足三里、内关对改善胃肠蠕动有较佳作用,有调气降逆功效。

中脘为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位于胸膈位置,能缓解膈肌痉挛。《聚英◦肘后歌》有“中脘回还胃气通”之说。呃逆乃胃气上逆所致,胃腑病当取中脘治之,胃气顺通则呃逆止[1]。膈俞穴内应膈膜,有利膈降逆、宽胸顺气之效。膈俞是八会穴之一,具有利膈镇呃、调气补虚之功能。膻中穴为理气的要穴,为气会,穴位近于胸部,可理气宽胸。《行针指要歌》说:“或针气,膻中一穴分明记。”可见膻中穴调气理气的功效较强。研究表明,刺激该穴可通过调节神经功能,松弛平滑肌、扩张冠状血管及消化道内腔径等作用,达到治疗目的[2]。太冲为足厥阴肝经的原穴,有平肝镇惊、泄热理血之效。另外,呃逆多因各种病变造成膈肌痉挛性收缩所致。火罐可借热力和负压缓解、消除肌肉僵硬,扩张末梢血管循环,对肌梭感受器有直接抑制作用,可恢复大脑皮层对运动的控制[3]。在膈肌的体表相应区拔火罐,可行气活血、降逆解痉。

[1]莫太敏,李培宏.针灸治疗呃逆 40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8,29(1):26-27.

[2]李万瑶,张坚恒,李易崇.膻中穴的应用[J].蜜蜂杂志,2007,12:27.

[3]丁邦友,崔毅军.针罐结合治疗中风偏瘫关节挛缩 52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0,19(3):28.

猜你喜欢

拔火罐太冲膻中
Effect of intradermal needle at five-zang Back-Shu points on treatment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夏季祛火 多揉膻中
针刺拔火罐治疗脚踝扭伤
化解怒火 不妨“捶胸顿足”
化解怒火攻心,不妨“捶胸顿足”
每天做做养心操
春季护肝 按摩太冲
贾斯汀·比伯也爱拔火罐拔得不对等于白拔
我帮妈妈拔火罐
我帮妈妈拔火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