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患儿检测血清IL-6、IL-10、TNF-α含量的临床意义*
2010-04-13武静
武 静
(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山东 泰安 271000)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群16,EV71型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普通病例多表现急性起病、发热、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重症病例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所有17例患儿均符合《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诊断标准,男3例,女14例,年龄5个月~9岁,平均32.82±24.40月,均来自我院2009年4月份住院病人。对照组17例,男10例,女7例,年龄16个月~5岁,平均34.00±9.87月,为同期本院体检健康儿童,无任何疾病史。
1.2方法
1.2.1标本采集 抽取手足口患儿及健康儿童静脉血各3 ml,3000 r/min离心10 min,留取血清,无菌分装后置于-40 ℃冰箱备用。
1.2.2细胞因子的测定 IL-6、IL-10、TNF-α测定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应用美国ADL(Adlitteram Diagnostic laboratories)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盒, 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采用深圳Rayto RT-6100型酶标仪进行检测。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浓度值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1.4结果 手足口病组血清IL-6、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血浆IL-10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 讨 论
TNF-α和IL-6具有调节免疫应答的生物学作用,其作用体现在两方面[1],一方面是机体免疫防护的重要介质,另一方面可参与机体的免疫病理损伤。
TNF-α主要由活化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产生,激活的中性粒细胞也能合成。正常情况下血清中浓度较低,它具有调节免疫应答,促进细胞生长、分化等多种生理作用。当细菌或病毒感染时,则可刺激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并释放大量的TNF-α, TNF-α主要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通过增加某些粘附分子(如ICAM-1等)的表达,诱发血小板活化分子(PAF)及IL-1的释放,而促进炎症细胞粘附、游走、浸润及中性粒细胞脱颗粒,同时通过自分泌方式作用于单核巨噬细胞本身而释放炎症介质加剧炎症反应,引起局部的免疫反应甚至系统损害[2],病理状态下TNF-a可损伤心功能,诱导心肌细胞凋亡,而且TNF-a血清水平的变化与多种心脏疾病有关。
IL-6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3],主要是由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所产生,来源于所有经过TNF-α诱导的细胞和组织,可调节多种组织细胞的生长与分化,为炎症反应的主要调节介质,参与血管的炎症反应、免疫应答、造血、肿瘤等生物学过程[4]。与其他因子一起构成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调整免疫与应激反应,而且与临床诸多疾病的病理变化密切相关。在通常情况下,正常人血清中含有的微量IL-6,认为是内皮细胞持续分泌的结果,在炎症、感染和患有某些肿瘤等情况下,血清中IL-6的含量会有不同程度上升。细胞因子异常产生常是许多疾病的诱发或促进因素。它能诱导纤维蛋白元启动凝血因子,使血管炎症部位纤维母细胞增生,胶原沉积。当患儿受到病毒侵袭时,由于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水平降低,清除能力降低,使体内的细胞因子通过血液运输到机体的各个部位,导致血清IL-6水平的增高。在创伤和炎症过程中,IL-6不仅激活中性粒细胞,而且还能延迟吞噬细胞对衰老和丧失功能的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从而加剧了创伤后炎症介质的产生,IL-6的大量释放对患者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IL-10是一种具有多重功效的炎症抑制性细胞因子,主要由Th2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活化的B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产生,其主要生物学活性是免疫抑制作用,能抑制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等产生促炎性因子和趋化因子,抑制IL-1、 IL-6、 IL-8、TNF等的释放,可能有促进粘膜炎症消散的作用。抑制抗原刺激的细胞免疫反应,延迟T、B细胞凋亡,并可能增加反复或持续的微生物侵袭的易感性。
本实验结果显示手足口病患者血浆IL-6、TNF-α水平显著增高,说明IL-6、TNF-α参与了HFMD的病理生理过程,监测它们的水平变化对指导临床实践、观察治疗效果和预后观察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IL-10水平无统计学意义,可能是由于细胞因子具有速效性特点,一般不是预先合成储存于细胞内,其基因的转换和分子的合成与释放极其快捷,同时mRNA分子不稳定易分解,而且细胞因子半衰期很短,所以细胞因子的作用时间很短,由于病人从发病到抽血检验已有一段时间,很可能错过了细胞因子释放的高峰时期,所以研究仍需加大样品例数。
[1] 蔡意和.支气管肺炎患儿治疗前后血清SOD、TNF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J]. 放射免疫学杂志,2004,17(1):9-10.
[2] 何予工,阮翘,常学民,等.超短波辅治支气管肺炎患儿前后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4):220-221.
[3] 钱建刚,马云宝,张晓懿.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6种细胞因子测定[J]. 放射免疫学杂志,2005,18(5):333-335.
[4] SongM,Kellum JA.Interleukin-6[J].Crit Med,2005,33:463-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