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股骨颈疝窝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2010-04-13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0年16期
关键词:平片皮质股骨颈

股骨颈疝窝是发生于股骨头基底和股骨颈近端的一种较为少见的良性病变。股骨颈疝窝(滑膜疝凹)于1982年由Pitt等[1]首先报道。随着髋部CT和MR检查的广泛应用,其发现率较以往增高。为提高对该病的全面认识,将贵州省盘江煤电公司总医院6例具有比较完整影像资料的股骨颈疝窝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搜集经病理证实或具有Pitt等所描述的典型影像学征象的6例股骨颈疝窝病人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其中2例行病灶手术刮出后送病理检查。6例病人中,男5例,女1例,年龄30~62岁,平均年龄43岁。其中,单侧5例,双侧1例,共7个病灶;5例有髋部隐痛不适,1例因车祸伤就诊(髋关节CT检查)发现病灶。

1.2 方法 全部病例均摄有标准骨盆X线平片,并行髋部关节CT检查,3例进一步行MRL检查。CT检查采用GE Hispeed-DX/I型CT扫描机,层厚(thick)5mm,层距(Ri)5mm,螺旋(pitch值)1:1,摄有骨窗和软组织窗2种图像。MRI检查采用GE Signa 1.5T超导型扫描仪,常规行横轴位SE T1WI、快速自旋回波(ESE)T2WI扫描,及冠状位脂肪抑制T2WI成像,层厚4mm,层距1mm。

2 结果

本组2例行病灶刮除术病理结果为致密纤维结缔组织,并伴黏液变样。6例影像学表现均和Pitt等所描述的典型影像象征相符或相似而作出诊断。其影像学表现总结如下:

2.1 X线平面表现 X线正位骨盆平片上显示的6例7个病灶均位于股骨颈中轴线或股骨颈外上方,其中5例6个病灶表现为(类)圆形低密度或略低密度边界清晰的环状透亮区,周围伴薄层硬化边;1例表现为椭圆形的致密硬化环,边缘清楚,环内呈等密低度。

2.2 CT表现 6例病例均有完整的CT影像资料,X线平片显示的7个病灶在CT上均可清晰显示,病灶表现为股骨头基底或股骨颈紧邻前部皮质下的局灶性骨质缺损区,其中4灶为圆形,2灶为卵圆形,1灶为狭颈囊袋状,病灶最大径线为6~10mm。5灶骨质缺损区内为软组织密度,2灶为液体密度。6灶周围伴锐利的薄层硬化缘,1灶硬化缘模糊。5灶于病灶或上下相邻面前部皮质见局限性裂隙样缺损并与病灶相连,此征象可作为诊断此病的较为特异影像学依据。3个病例(共4灶)在一年左右CT跟踪复查,4病灶大小均未见明显变化,1灶周边硬化缘较前明显,1灶皮质缺损处略增宽。

2.3 MRI表现 经MR检查3例,发现3灶,均为CT检查所显示,横轴位图像上病灶部位同CT表现,冠状位像上病灶位于股骨头基底或股骨颈前部层面上,与X线平片所示部位一致。3灶中,1灶呈圆形,2灶呈卵圆形。2灶表现为均匀的长T1、长T2水样信号,脂肪抑制T2WI上呈液性高信号。1灶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不均匀长T2信号,脂肪抑制T2WI上为液性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3灶在T2WI和脂肪抑制T2WI上均见环状或弧形低信号缘。所有病灶外围区及双侧髋关节腔内未见异常信号。

3 讨论

3.1 发病机制 股骨颈疝窝发病率约4%~5%,好发于中老年人,临床多无明显症状,常因其它病变检查时偶然发现[2]。病变多单侧发生,少数为双侧。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股骨颈疝窝与股骨颈表面反应区(reaction area)[1][3]有相关性。股骨颈是反应区好发部位,股骨颈为关节囊和滑膜组织覆盖,人体站立或行走时,髋关节前部关节囊前方结构处于不断的紧张和松驰交替状态,关节囊前部与相邻的股骨头基底和股骨颈近段前外侧皮质存在长期的压迫和机械磨损,导致在股骨颈前外上限形成一反应性区域。当髋部完全伸展时,反应区的纤维结缔组织和/或液体在前部关节囊、髂股韧带及髂腰肌的机械性压迫下,通过骨皮质疝入松质骨内而形成股骨头疝窝。股骨颈疝窝短期内随访多无明显变化,少数病灶可在较长时期内增大[1]。病灶增大的原因可能与职业性体力活动有关,此类患者有经常性的过伸、过曲运动致前部关节囊和肌腱较长时间压迫、磨损股骨颈有关[4]。

3.2 典型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X线平片、CT及MRI表现为位于股骨头基底和股骨头颈近段交界区前外侧皮质下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区或软组织密度灶,边界清楚,多伴有薄层硬化缘。病灶最大径线通常<10mm,CT图像在病灶或相邻上下层面上皮质下大多可见与病灶相连的局限性裂隙样缺损,病灶内通常为纤维结缔组织和/或液体,有报道[2][4]指出病灶内可含脂肪成分。依据疝囊内纤维结缔组织、液体含量不同,CT多为液性和/或软组织密度。病灶当内为液体时,MRI上呈均匀长T1、长T2信号;纤维结缔组织和液体同时存在时,病灶于T1WI上呈低信号,T1WI上呈不均匀高信号。

病灶周围松质骨因慢性刺激可发生反应性成骨,X线平片和CT上表现为薄层硬化环,MRI上呈环形或弧状低信号。少数硬化边较薄或不明显时,MRI上则无低信号环弧影出现,可能因为病变处于早期,病灶周围反应性新骨尚较少[2]。

综上所述,依据典型的X线、CT和MRI表现有利于明确股骨颈疝窝的诊断。其主要有以下影像学特点:病变位于股骨头基底和股骨颈前外侧区;边缘清楚、锐利的囊状低密度灶,周围绕以薄层硬化缘;依据疝囊内纤维结缔组织、液体含量不同,CT、MRI呈相应较为特征性表现;CT显示皮质与病灶相通的局部裂隙样缺损,对诊断股骨颈疝窝具有一定特异性。但股骨颈疝窝需与股骨颈骨内腱鞘囊肿、髋关节退变性囊肿、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伴发的(类)圆形病灶、骨样骨瘤及非骨化性纤维瘤等疾病相鉴别。影像学的正确诊断,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猜你喜欢

平片皮质股骨颈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X线平片和CT对颈椎病诊断的临床效果
礞石滚痰汤联合奥氮平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观察
基于基因组学数据分析构建肾上腺皮质癌预后模型
皮质褶皱
迎秋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与处理
应用X线平片、CT及MRI在颈椎病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4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护理
丹桂逍遥丸联合米氮平片治疗脑卒中后抑郁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