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换药室交叉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2010-04-13耿青
耿 青
(扬州大学医疗卫生中心,江苏扬州,225009)
门诊换药室是对患者的手术切口、外伤创面或感染等进行换药处置的场所,由于人员流动性大,换药患者较多,切口及伤口创面复杂多样,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和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因此,必须切实做好门诊换药室的消毒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预防交叉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作者就门诊换药室交叉感染的常见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将本中心门诊换药室预防交叉感染的措施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扬州大学现有在职职工3 785人、离退休职工1 955人,独生子女1 612人,在校大学生3 3000人左右。2008年1月~2009年 12月,学校医疗卫生中心门诊就诊人数26.4万余人次,其中门诊换药6 237人次,无1例交叉感染情况发生。
2 原因分析
2.1 环境污染
由于换药室内人员活动频繁,病种复杂,大量的致病微生物附着于微细的尘埃或飞沫中随空气流动传播,可使接受换药的患者受到感染。同时,室内消毒不彻底,清扫卫生的用具不洁,也是导致交叉感染的原因。
2.2 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
在门诊换药过程中,使用过的器械、物品消毒不彻底,再用于其他患者就可能造成交叉感染。
2.3 医源性感染
医务人员没有遵守门诊换药室的规章制度,换药操作前不戴帽子、口罩、不洗手;无菌观念不强,未严格按照无菌原则操作,在给有菌伤口换药后,未严格消毒双手,又给其他患者治疗,可将医护人自身携带的细菌传给他人,使无菌伤口发生感染;违反无菌操作原则,不执行双手执镊换药法,两镊混用,未及时清理污染敷料,污物桶不能经常保持封闭状态,污染空气,造成交叉感染。
2.4 换药室的医疗垃圾处理不当
医疗废弃物若处理不当,将引起二次感染和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产生极大威胁[1-2]。
3 预防措施
3.1 严格换药室环境管理
限制人员流动,除工作人员和患者外,其他人员不得进入,尽量减少无关人员的出入,减少空气污染的机会;加强空气消毒管理,减少空气中的微生物。室内定时开窗通风,开窗时间不少于30 min/次,开窗2次/d。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时间为1 h/d。为保证空气消毒效果,每10 m2安装30 W紫外线灯管1支,距离不超过2 m。做空气培养1次/月并登记。半个月用95%乙醇棉球轻轻擦拭灯管表面,保持灯管清洁。紫外线灯使用过程中由于其辐照强度逐渐降低,故应半年进行1次检测,以保证灯管照射强度不低于70 μ W/cm2,凡使用时间超过1 000 h的需要更换灯管。消毒时要保持室内清洁干净,关闭门窗以保证消毒效果。
3.2 保持物体表面、地面清洁
每天用含氯消毒剂500 mg/L消毒液擦拭桌面 、椅 、储物柜内、窗台 、水龙头 、门把手及地面,做到一床一椅各一巾,避免一块抹布到处抹的现象,平时有污染随时擦拭。
3.3 医疗器械严格消毒灭菌
换药所用的换药碗、镊子、敷料,经过初步消毒后,再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室内有菌物品与无菌物品应分别放在固定的位置,并做好标志;定期检查换药碗、敷料桶、消毒凡士林油纱条以及各种引流条、无菌包的有效期,过期或潮湿应重新消毒灭菌,保证不用过期用品。
3.4 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建立健全换药室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强化无菌观念,操作者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并定期更换清洗。操作前医务人员洗手,可降低50%感染率,有效地洗手,可清除99%以上的各种暂时性附着的细菌[3]。所以医务人员操作前后均应用医用消毒洗手液按六步洗手法洗手,以切断通过手传播感染的途径,必要时戴无菌手套。换药时做到一人一碗二镊,一份无菌物品,先换清洁伤口,后换感染伤口。换药、拆线后的纱布、棉球、一次性用品等医疗垃圾放入黄色医疗垃圾袋内,封闭袋口登记后,按消毒法规集中处理。
3.5 严格换药室各项登记制度
建立健全换药室各项登记制度,如物品清洁消毒登记制度、紫外线灯消毒登记制度、各种消毒液更换时间登记制度等。每月对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的手、消毒液等每月进行1次微生物学采样监测。必须达到灭菌后的器械物品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空气细菌菌落数≤500 cfu/m3,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数≤10 cfu/cm2,工作人员手细菌培养菌落数≤10 cfu/cm2为合格[4-5]。
本中心针对门诊换药室交叉感染的常见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既提高了医疗质量,也有效降低了感染率,提高了伤口愈合率。
[1]陈静,裴红生,凌汉栋,等.医疗废物管理的调查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9):1025.
[2]葛扣喜,徐旭东.浅谈新形势下医院废水及对医疗废物管理现状对策[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19(12):719.
[3]殷磊.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82.
[4]邹 英.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7,16(5):353.
[5]于丽荣.门诊换药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6,4(2):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