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课程的差异性分层教学模式

2010-04-13李素芬

时代农机 2010年3期
关键词:分层计算机教学

李素芬

(阳煤集团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山西 阳泉 04500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适应的条件,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因而必须探究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实践告诉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在文化基础知识、思维能力、学习习惯、行为方式、兴趣等诸多方面有很大的差别,这些差异同样作用在学生学习计算机上。如果按照传统教法,教师讲,学生听,时间长了,会出现优等生“吃不饱”,很容易失去上课的兴趣,而后进生因“吃不了”失去信心的现象。这样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也不能很好的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面对这些现实情况,在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学中试行“分层教学”,就显得格外重要。

1 分层教学的涵义

根据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因材施教”的理论,采用分层教学将有利于达到教学效果最大化,并可以达到让学生人人有兴趣、个个有所得。在各自的“最近区域内”得到充分的发展,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的目的。

所谓分层教学,是指学校根据学生素质的差异,将学生分为若干个群体,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实行分组教学,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最终适应社会不同需求,达到培养目标。

2 学生分层

对学生分层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在开学的前几周,笔者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调查了解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时间、软件的掌握程度、家中有没有计算机、上网主要进行什么操作,希望在计算机课程中学到什么等。并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能力及发展空间为依据,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把一个班的学生分为低层次、中层次和高层次三个组。同时要让学生、家长明白,层次不是永恒不变的,教师会根据学生计算机技术水平的发展变化,不定期对各组学生进行调整,激励学生向更高层次能力。

3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分层就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制定高、中、低三个层次的不同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的过程当中就应该明确哪一个层次的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技能,达到什么程度。例如:低层次的学生的教学目标是补足基础,他们的基础薄弱,不能按课本的要求授课,必须按照他们的实际重新组织教学内容,从基础开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比如,《计算机应用基础》中,教学的基本内容是掌握四个模块的操作,windows的操作、word的操作、excel的操作、powerpoint的操作。我首先让低层次的学生复习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学习用word编辑文档,教学方法主要使用演示与实践、任务驱动。在教学过程中精讲多练、边讲边练。学生在上机实践时会碰到很多问题,老师要多加指导学生如何思考、分析、改正错误,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水平。中层次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就参照教材进行授课,课本的教学内容设计的非常好,非常适合他们学习。高层次的学生人数最少,这些学生已经对计算机有一定的认识,能够较熟练使用计算机,具备较强的自学计算机的能力,他们没有必要再听课,而实行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的学习。比如,本学期,我给他们这样的课题,查找有关资料,制作一份声、图、文并茂的课件,不限定所使用的软件,对几个喜欢Flash动画制作、喜欢网页制作的学生,有自己的目标课题的就按自己的课题做,没有的就给他们布置一个课题,每周检查一下他们的进展,主要是鼓励、帮助。这样做符合他们的个性化学习,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任务完成时,他们不仅提高了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设计创造的能力。在他们的带领下,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大大提高。

4 课堂教学分层

课堂教学是分层教学的主要过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中,着重于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以达到知识的落实。因此在教学实例和课堂练习设计上,要尽量分出层次,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操作能力,设计相应的练习,教师可以先利用网络教室的优势,通过演示法向学生展示本节课共同的要求,然后通过模拟训练和弹性练习让学生进行独立操作。

例如在资源管理器的操作中,学习文件夹的复制、移动和粘贴,我先让学生了解本堂课要实现的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然后通过演示法向全体学生讲解第一种方法,即利用“编辑”菜单中的“复制”、“剪切”、“粘贴”命令进行操作,指出这是本节课要达到的基本技能目标,要求低层次的学生通过练习学会这种方法。由于低层次的学生动手能力差,教师要详细讲解,对于他们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必要时进行个别演示和训练。对于中层次的学生适时给予点拨,引导他们独立完成任务,并且在掌握第一种方法后,要求他们尝试进行第二种到第三种方法。对于高层次的学生,由于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强,基本上不需要老师再次讲解,所以对于这部分学生,老师可以放手要求他们掌握三种以上的方法,而且对于提前完成本堂课操作任务的同学,可以让其担任老师的助手或者辅导员,为有需要的同学提供帮助,这样即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5 作业布置分层

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在学完一个单元后,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性练习,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要求也分层次,低层次的学生一般布置最基础的部分作业,要求一题一解,就题论题。对中层次学生则适当安排一些选做题和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对高层次的学生可安排一些较难的作业,甚至一题多解,沟通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这样就可以全面落实大纲的要求,教师还应该注意从数量上进行分层要求,在同一时间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数量不等的作业任务,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完word后,可以根据层次差异设计不同的题目,对于高层次的学生如让他们制作一份电子贺卡,并提出如字体、颜色、大小、布局、行距、页面大小、艺术字等要求,并提供网络让他们上网查资料。对于中层次学生,提供几个样板和素材库,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个人爱好设计一张电子小报。对于低层次的学生,提供一个样板和样板中所需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让他们模仿着做。

6 教学评价分层

由于采用了分层教学和分层练习,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不同。为了有效的反映出学生在原有知识点上的进步,必须进行分层评价。对低层次的学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中层次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高层次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同时让提高快的学生升层,让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方法,将有效的克服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之间的矛盾,克服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两极分化的矛盾。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应了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需要,有效的解决了班级授课制固有的缺陷和因材施教的矛盾,为计算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1]刘树仁.试论分层递进教学模式[J].课程·教材·教法,2002,(7).

[2]张祖,朱纯.教学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3]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分层计算机教学
计算机操作系统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有趣的分层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