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民生科技的技术现实性与社会现实性

2010-04-13吴伟

时代农机 2010年3期
关键词:现实性科学技术民生

吴伟

(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胡锦涛总书记在“6.25讲话”中指出,“要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讲话深刻地反映了民生问题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由此可见,民生科技就是与民生问题最直接相关的科学技术,即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紧密相关的科学技术。民生科技从结构上是科学技术系统,由相应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组成。同时,民生科技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的取向和新的角度。发展民生科技不仅大大有助于我国经济建设的成果惠及于民,同时也促进了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民生科技不只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思想上的战略转向,从技术与社会的角度来看,其本身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1 发展民生科技的技术现实性

1.1 发展民生科技符合技术的多样性特点

技术作为体系的存在并不是静止、僵死的,每一单项技术间都有可能聚合、嫁接而衍生出新的技术,而随着技术的不断积累,技术间组合出的技术可能性就空前膨胀,技术产物的数量就呈几何级数增长。技术的进化特征决定了技术的多样性,而正是这种多样性也促进了技术的发展,技术的多样性是技术进化的前提条件。民生科技包括了由不同技术体系组成的一整个技术系统,这个系统随着其技术体系的相互衍生而不断扩展,民生科技的提出意味着一部分技术体系的重组和融合从而形成新的民生技术系统,增加了民生技术系统内的技术体系的多样性,也丰富了整个大技术系统的多样性。因此,发展民生科技不仅符合技术的多样性特点,也是技术多样性发展的必然趋势。

1.2 发展民生科技的技术依赖

发展民生科技是使科技更贴近民生,这意味着将有更多的科技成果将被广泛应用于人民切身利益和基本需求上。发展民生科技必须依赖切实的技术手段,其对技术的依赖主要表现在两点:一方面,发展民生科技离不开技术自主创新。技术自主创新是我国发展科技的必然要求,而发展民生科技必须使我国的科技发展与我国国情与人民需要紧密联系起来,这就使得我国发展民生科技的技术手段必须依靠技术自主创新才能完成。另一方面,对成熟的实用技术的引进、推广和转移可以让更广泛的人群更便捷、更快速、更廉价、更充分地享受发展民生科技的好处。

1.3 民生科技拥有现实的技术力量

“民”与“生”是构成民生问题的基本内容,也是民生科技着力于解决的问题。“民”包括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生”则涵盖衣、食、住、行等基本问题。据此,民生科技具有四个主要特征:首先,民生科技与基本生活需求密切联系。生活基本需求是人类生存第一位的需要,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这种基本需求无论怎样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终归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其次,民生科技把工具理性置于优先位置,技术的实用性加重了民生科技对工具理性的推崇。这种工具理性是对科技的适用性和有效性的一种朴素关注,看重的是科技如何改变民生状况等的直接效应。第三,民生科技的内涵是不断变化的,与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阶段、民众的不同需求相适应。第四,民生科技要求科技关注于民,还之于民。基于这四个特征,民生科技包括关于人民健康生活的生命和医疗技术,关于人民生活环境的生态环境和交通技术,关于安全的灾害预警和治理技术等构成的民生技术系统。随着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技术现状已成为发展民生科技的现实技术力量。例如,新材料技术、太阳能利用等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为节能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居住环境;生命技术和医疗技术以及正在推行的医疗改革为人们的健康生活提供了技术及制度保障;农业技术、生态技术的发展以及农村基础设施的日臻完善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的生活状况,为农村脱贫,农民增收提供了技术支持,加快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2 发展民生科技的社会现实性

民生科技的发展具有其社会现实性,社会现实性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上的现实性,在政治层面,发展民生科技符合国家科技战略;在经济层面,民生科技为我国经济发展增加了更多的科技力量;文化层面上,发展民生科技符合我国国情和历史传统。单纯从技术上来看,民生科技的社会现实性也吻合了技术进化的社会选择原则。

2.1 发展民生科技符合国家科技战略

《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的制定与实施表明国家已将科技工作的重点向民生科技转移。发展民生科技与国家中长期科技政策导向是一致的。正是这种一致性,使得民生科技成为一种新的科技工作框架成为可能。《规划纲要》中所提到的公共安全、环保、人口、健康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科技工作与当今世界所热切关注的气候变化、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以及食品安全等科学技术问题有着不少共同点。可以说,既充分聚焦于我国人民需求又纳入全球热点科技问题的中国民生科技为科技工作提供了新角度,发展民生科技对于我们国家和人民的未来具有前瞻性。

2.2 发展民生科技的经济作用

民生科技从崭新的角度诠释了我国当今的科技工作导向,它的发展不仅提高了我国人民的生活,还将对我国的经济产生巨大推动作用。毛泽东在中国就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以后,曾强调指出:“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好,而且必须打好;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就无法提高”。民生科技作为科技的一部分,不只深刻地体现着科学技术的生产力作用,还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这个“力”。民生科技是一个科技系统,涉及我国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与社会的互动势必会导致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和渗透。例如,在节能减排方面,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以及各类生态技术的利用和整合将催生出更多的新型产业,实行循环经济,促进新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形成。

2.3 发展民生科技符合我国国情和历史传统

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科学技术于社会生产力中的作用明显增强。我国向来注重科学技术的发展,早在抗日站争时期,毛泽东就指出:“马克思主义包含有自然科学,大家要来研究自然科学,否则世界上就有许多不懂的东西,那就不是一个最好的革命者”。邓小平更是把科学技术和社会主义建设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他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并形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思想。我国是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说明民生问题是国家最关心、最基本的问题,民生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最好证明。经济发展为民生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科学技术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把民生与科技结合起来,既可以帮助民生发展,又可以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

2.4 民生科技与技术进化的社会选择

民生科技单方面从技术上讲,符合技术进化的社会选择。技术进化的社会选择的形式主要有三种,即市场选择、政府选择和文化选择。首先,从民生科技的经济效用来看,各种新技术催生出新的产业,民生科技的发展也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这样必定刺激更多新的市场需求。经济的杠杆作用会刺激民生科技的自我进化和不断发展。其次,民生科技关乎人民的最切身的利益,因此,国家对相关技术的支持以及对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技术的禁止有利于民生技术系统的优化。最后,我国对民生与科技的重视促使二者的结合,从我国的技术文化来看,我国古代技术就有技术与民生紧密联系的特点,如张衡的地动仪就是预报地震灾害的技术发明。

3 结语

综上所述,民生科技不仅对我国人民生活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科学技术本身和我国社会现实来看,还具有现实的可行性。发展民生科技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进路。

[1]李宏伟.技术进化的社会选择[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8).

[2]周元,王海燕,赵刚.关于加强民生科技的几点思考[J].决策咨询通讯,2008,(3).

[3]江泽民.在中国科协四大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1-05-24.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现实性科学技术民生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强化学术性和现实性并举
温州城市“拥江发展”的战略性和现实性思考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谈新闻标题的现实性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