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且末博物馆:千古文明的对接

2010-04-12

新疆人文地理 2010年2期
关键词:博物馆

张 晖

在塔里木盆地南缘的且末县这方土地上,不仅产金还产玉,这在新疆乃至全国都是罕见的。因此,古往今来,且末也就成了探险家、考古学家和地理文化学者们共同关注和向往之地。

且末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它是“玉石之路”的发祥地之一和“丝绸之路”的南道重镇,是古西域三十六国中的且末国和小宛国所在地。

且末是一个古老而祥和的地方,它静静地躺在瀚海之边,听凭车尔臣河水缓缓地流淌。在它的东缘,有著名的罗布泊,南面是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北面是塔克拉玛干沙漠。

且末拥有神奇的自然与人文风情、传奇般的古国历史,吸引无数征战西域、探秘东方、发现新疆的著名人物在此驻足。千百年来,且末人在这块土地上辛勤劳作、繁衍生息,创造出极富特色的绿洲文明。今天,这一切均被收录于茫茫沙海中的文化殿堂——且末博物馆中。

且末博物馆开馆于2009年年底,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是集自然、人文为一体的,目前新疆最大规模的县级综合博物馆。

古国神韵

该馆以“古国神韵——且末自然与人文遗产陈列”为主题,内部展厅分为九个展区,整体陈列通过文物、雕塑、场景复原、图板、模型等形式,展示了且末县域内的自然与人文遗产,集中了自然地理、历史考古、民族民俗等多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展现了万载千年且末的岁月风华。

博物馆遵循自然历史发展脉络一一铺陈。陈列大厅里且末两大地质构造和四大地貌的光电沙盘模型,使人们对且末地处昆仑山槽褶皱带和塔里木台地的地质构造一目了然,对构成且末县的南部山区、山麓平原区、车尔臣河谷平原区和北部沙漠区了解得形象而生动。而馆中对矿物动植物资源的展示,大大增加了博物馆的容量。

值得一提的是,且末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有关野人的传说和记载,因此在自然物产展区中最吸引观众的莫过于山洞中的野人生活场景。博物馆通过中外科考者的目击档案复原了出没于且末山区的野人形象,这是一个比真人要粗壮得多的野人蜡像,他佝偻着高大的身躯,通体被黝黑的体毛所覆盖,在洞口用直勾勾的眼神望着洞外,令人震撼之感和恐惧之情油然而生。

从自然历史到传说时代,且末博物馆为世人勾勒和展现了且末人类历史发展的自然环境与背景,为博物馆最为重要的第五展区“且末春秋——风云变幻的历史足迹”作了很好的铺垫。

据史书记载,周穆王十三年,即公元前964年,穆王西巡后曾远行至昆仑之丘,今阿尔金山,以观皇帝之宫,再由且末西行至春山等处。在且末历史文化展览中,人们可以直观地看到周穆王西巡至且末的交通线路图、西王母宴请周穆王的汉画像砖图和浮雕作品等。

随着人们脚步的缓缓而行,在古典灯光的映衬下墙面上的且末历史犹如滚动的电影胶片一一为观众清晰地流淌着一段段古国且末的流光岁月。

展现历史的视觉作品除了《西域图志》中的西域古国图,以及陈汤路经且末击斩匈奴单于和汉朝将士图外,特别应该一提的是,展览中与真人一样大小的蜡像张骞目光坚毅果敢,与他站在同一时空手持铜剑的匈奴单于体态神情极显剽悍而不可一世。观众置身于此大有时光倒流、身I临其境之感。

从西魏时代至隋代,且末主要受突厥统治,后来隋朝在古且末城设立了且末郡。因此突厥骑士像、突厥石人和东西突厥形势图所营造的突厥帝国氛围是这一时期展示的最大特色。

在唐代部分,博物馆中所展示的吐谷浑将军像、吐蕃武士像、高仙芝进军图等,把观众一下子就能带到那个金戈铁马的征战时代,而玄奘蜡像、玄奘西行求法图和途经且末归国图,以及《大唐西域记》书影等,将玄奘艰辛的取经求法精神牢牢铭刻在博物馆陈列记忆中。

博物馆在五代十国这一展区为人们精心布置了一幅敦煌壁画中的于阗国王李圣天及皇后曹氏画像,使观众形象生动地感知到当年后晋王朝派员途经且末所册封的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元代对于且末的经济发展与民族融合都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为表现这一点,展览中不仅展示了成吉思汗征服乃蛮部屈出律图、察合台汗国金币、蒙元将士图等,还为人们展现了且末元代屯田史料、驿站遗址图等。

进入“明代时期的且末”,人们一下会被一位横刀立马的武士肖像所吸引,他就是东察合台汗国的首任大汗秃黑鲁·帖木尔。在他一旁是全新疆唯一一处保存完好的元代伊斯兰古建筑图,即秃黑鲁·帖木尔麻札。

清代到中华民国时期的且末,这片土地最主要的历史经历便是吸引了几乎来到新疆的绝大多数中外探险家,而这些内容和他们在且末的发现应该说是博物馆历史展中最为重要的部分。1883年至1885年,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进行了他的第四次中亚考察。当他从罗布泊走向克里雅途中时,碰到了一支告诉他且末有古迹和文物的商队,并得到了且末有穿着讲究完整的男女干尸的消息。由于普尔热瓦尔斯基来中国考察的特定背景、所受教育及军人身份,他没有对上述发现进行有效调查,而更多的关注了且末的自然地理与动植物区系状况。在馆中可以看到普尔热瓦尔斯基途经且末的考察线路图、在野外考察时的普尔热瓦尔斯基像,他在且末等地带走的动物标本,以及为且末妇女儿童所拍摄的珍贵老照片。

博物馆展览依照时间顺序展出了英国探险家斯坦因与且末密切相关的一些珍贵史料,这里有斯坦因在去车尔臣沙漠路上所拍摄的当地人举行宗教仪式和且末以西安迪尔城堡废墟的老照片;有他在尼雅遗址发现的“且末夫人”木简图。

神奇的且末大地所吸引的重量级探险家不能不提年轻的贝格曼。作为考古学家,瑞典人贝格曼于1928年来到且末,对且末的河道、绿洲、古城、古墓、干尸、古物、民俗等均有考察,并在后来出版的《新疆考古记》和《考古探险手记》中详细记录了这些发现。博物馆展览通过斗方之境将考古与探险的魅力、发现与创造的快乐展现无遗。展墙上面带微笑踌躇满志的贝格曼像曾激发着多少新生代探险家与之对话的热情和欲望;他所发现的居延汉简、小河墓地和大量的且木珍贵文物曾经被吸引来多少古代探险者惊羡的目光;呈现在观众面前由当年贝格曼亲自手绘的且末营地、且末民俗活动和车尔臣河上游台地图画,已将考古科学与绘画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瀚海遗珍

在且末东起江尕勒萨依,西至奥依亚依拉克牧场,南自昆仑山、阿尔金山北麓,北临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地带,分布着数量众多的古代文物,有古城遗址、古代墓葬群、古烽燧、古岩画,以及伊斯兰文化遗物等,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古迹和文物,是古代且末人文明发展的有力证据和勤劳、智慧的结晶。

扎滚鲁克古墓群出土和蕴藏着且末古代文明的半壁江山,博物馆为此分占了极大的空间给予重度表现。扎滚鲁克古墓群位于且末县西南扎滚鲁克村西的戈壁上,面积3.5万平方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以来曾有计划地发掘过四次。扎滚鲁克古墓出土文物中最具特色的

为毛织品,反映了当时纺织业的较高发展水平。玻璃器皿的出土是东西文化荟萃的见证。博物馆展览分别以生产工具、生活用品、衣饰织物等为主题展示了扎滚鲁克墓地先民创造的极富生产生活气息的地域特色文化。

博物馆展卅的三件展品在科学与艺术领域堪称世界级。第一件名为狼纹木雕盒的展品,具有2500多年的历史。木盒呈长方体,有子母口。引人注目之处,是盒身浮雕的狼纹。在狼的腹部,雕刻出一只羚羊头。狼是北方游牧民族经常表现的艺术主题,由此可知,当时且末地区与游牧民族存在较深的文化联系。第二件展品即为世界上最为古老的拨弦乐器——且末箜篌。1996年在且末扎滚鲁克墓地出土的木竖箜篌,共有三件,其中两件为胡杨木制作的音箱和颈部,柽柳木制作的弦杆,都保存较好。箜篌在公元前2000年以前出现于亚述、埃及一带,西汉时已传人中原,但一直未出土过实物。从扎滚鲁克箜篌木料看,为本地居民自己制作,应是中国目前发现时代最早的箜篌实物。第三件展品就是引起人们广泛猜测与争论的神秘类人形彩绘羊胛骨。1996年,新疆博物馆考古部在且末扎滚鲁克2号墓中发现一独特的彩绘类人形纹羊肩胛骨,时代为战国至汉代。该类人形图案从整体看自头部至身体似乎被什么东西束缚着且包裹严密,只露出眼睛,如果不是因势就形,或是想象所为,那么该图所参照的原形应是头脑较发达、下肢较弱的一种人。显然,这不是古代且末人的特征,那么它究竟是参照什么人种所画的呢?

“等待复活——神秘的且末干尸”是博物馆的第七展区,有人说它是世人参观且末博物馆的最大理由。1985年以来,考古人员在且末扎滚鲁克发现多具保存十分完好的干尸,他们身着的毛织服饰色彩艳丽,工艺精美,深具地域特色。

博物馆展板上展出了1号墓地出土的男女干尸图及栩栩如生的复原像。扎滚鲁克2号墓男女干尸经科学测定为欧罗巴人种和蒙古人种的混合后裔。令人惊异的是两具古尸脸部围绕鼻、眼、额、颧及颞区,均有用雄黄、雌黄、铅黄及赤铁矿绘成的花纹纹面,使人看去颇具神秘色彩,这究竟是一种葬俗,还是原始宗教的象征呢?古代且末、若羌一带系羌族活动地区。羌人以羊为图腾。从古尸脸部花纹为羊角图案看,是否反映了古代扎滚鲁克人是崇拜羊的呢?

特别惹人关注的是墓地中出土的婴儿干尸。扎滚鲁克婴儿干尸约为公元前800年,身长51厘米,年龄约8个月至1岁。婴儿干尸仰身屈肢躺在白毡上,宛若刚刚入睡,他头戴内红外蓝色羊毛帽,身裹红色毛布,并用红、蓝两色毛线合捻的毛绳捆扎实;头枕白色毛布枕巾,双眼各置一块长宽约2厘米的石片,鼻孔塞红色毛线绳,面部经过绘饰;身边随葬品有一个牛角杯和用羊乳房皮缝制的喂奶器。令人费解的还是婴儿干尸的双眼为何盖有石片,这是一种原始宗教的残迹,还是为了遮挡风沙?抑或是保护灵魂免遭散逸?

玉石故乡

博物馆第八展区的“玉王故乡”可以用冰清玉洁,令人赏心悦目来形容。玉器是我国古代人民珍视的装饰用具,以新疆和田昆仑玉器最为珍贵。远在六千多年前,就有一条和田玉石运往中原地区的“玉石之路”,起点为和田,向东一支经民丰、且末、若羌、罗布泊、敦煌;另一支经喀什、库车、吐鲁番,在今玉门关、酒泉一带与第一支汇合,再继续向东延伸。同时这条贸易古道也向西推进,经喀布尔、伊斯法格、巴格达至地中海。

围绕史料,馆中呈现了途经且末的“玉石之路”示意图、古捞玉琢玉图,以及大批出土于“玉石之路”的昆仑玉玉器精美灯箱片,其中有商代妇好墓出土的和田玉、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和田玉玉衣、西汉皇后之玺图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馆独家梳理了西域各地所发现的昆仑玉玉器,其中有古墓沟出土玉饰,小河墓地出土玉饰、玉手链、玉珠,罗布淖尔出土白玉斧、青玉斧,尼雅出土权杖玉头饰件,中亚帖木儿大帝墨玉石棺和瑞典博物馆藏唐西域吹笛乐人玉件等等。其中有一件名为且末玉璧,具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博物馆在这一展区分别以“山篇——玉山昆仑”、“河篇一悠悠玉河”、“玉篇——且玉为上”、“人篇——艰辛玉人”为题,分别展现了与且末玉有关的四大系统玉文化。其中有且末古代采玉琢玉场景复原蜡像、清代的最大昆仑玉矿且末密尔岱山和玉料出产于此的故宫大禹治水玉山图、且末产历史上最大两块白玉、最大的和田玉一且末玉王、用且末玉制作的各种精美玉器。

别样风情

“别样风情——且末民族民俗”是博物馆最后一大展区。这里通过古往今来生活于此的维吾尔族留下的各种实物,将且末古老的民族生活特色表现得细致入微。而陈列于展墙上的托格拉克勒克地主庄园则把整整一个世纪前的且末上层社会风情表现无遗。它们的展示体现了且末对多元文化的保护与尊重,无声地道出了各民族共建和谐家园才是民族文化与精神得以传承之根本。

猜你喜欢

博物馆
博物馆
自然博物馆大闯关
博物馆奇妙页
世界博物馆日
航海博物馆
露天博物馆
影像·博物馆
博物馆
博物馆基本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