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疏肝利胆方治疗慢性胆囊炎56例
2010-04-12丁忠兵
丁忠兵
(江苏省如皋市城西医院 如皋 226500)
慢性胆囊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存质量。西医主要采取消炎对症、手术等治疗方法,而单独应用西药往往并不能终止病情的发展而获得满意的效果。笔者于2004年2月~2009年3月,采用自拟疏肝利胆方治疗慢性胆囊炎56例,结果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98例均为门诊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6例,男30例,女26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60岁,平均年龄45.6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10年,平均4.3年;伴胆结石35例,非胆系结石21例。对照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58岁,平均年龄46.5岁;病程最短3年,最长8年,平均4.1年;伴胆结石28例,非胆系结石14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右上腹持续隐痛、刺痛或有不适或伴有右肩胛区疼痛;有腹胀、恶心、嗳气、反酸和胃部灼热等消化不良症状,进食油腻食物后症状加重;病程在3个月以上,具有反复发作等特点;胆囊区墨菲氏征阳性;B超检查示胆囊壁增厚、毛糙,胆囊缩小或肿大,胆囊收缩功能不良。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应用自拟疏肝利胆方,药用:柴胡10g、郁金 15g、香附 10g、白芍 15g、枳壳 6g、木香10g、金钱草 30g、蒲公英 30g、黄芪 30g、党参 15g、白术15g、甘草6g,有黄疸者加茵陈30g,胆绞痛较剧者加延胡索15g、川楝子15g,合并胆石症者加海金砂15g、鸡内金15g,便秘者加大黄10g(后下)。每日1剂,水煎2次,分早晚2次服。
1.3.2 对照组 口服金胆片,每次5片,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30d评定疗效。服药期间宜进清淡易消化饮食,劳逸结合,禁食油腻辛辣刺激食物。
1.4 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治愈: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B超检查胆囊大小及壁厚正常;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B超检查胆囊大小及壁厚明显改善;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大部分消失,B超检查胆囊大小及壁厚有改善;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缓解,B超检查胆囊仍增大、壁厚、毛糙。
1.5 治疗结果 治疗组56例,临床治愈35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6%,愈显率83.9%;对照组42例,临床治愈8例,显效7例,有效9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57.1%,愈显率35.7%。两组总有效率及愈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
2 讨论
西医认为,慢性胆囊炎的病理改变主要为炎症、结石等的反复刺激,导致胆囊壁有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囊壁增厚,并与周围组织粘连,故为慢性炎症的表现。本病属中医学中“胁痛”范畴,其病位在肝胆,多因饮食不节、肝郁气滞、湿热内蕴、气血瘀阻所致。在病因病机中,肝气郁结,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或湿阻中焦影响脾胃气机升降运化,使肝胆失疏、气机郁滞为发病的主要环节[2]。笔者认为,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气机升降失调,脾失健运,湿热郁蒸皆能影响肝的疏泄之机,使肝胆失疏而发生本病,故治宜疏肝利胆、健脾和胃、调畅气机。脾胃升降正常,肝气疏泄有度,胆气通降顺利,则病自愈[3]。根据“通则不痛”的理论,治疗上以通为主。疏肝利胆方中柴胡、郁金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为主药;香附、白芍柔肝活血,通络止痛;木香、枳壳疏肝理气,和胃健脾;金钱草、蒲公英清热利胆;党参、黄芪、白术健脾益气和胃利湿,鸡内金利胆行气。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金钱草、蒲公英有抗菌消炎、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党参、黄芪有较强的收缩胆囊、促进胆汁排泄的作用,防止病程中结石的形成,并可促使结石的排出和溶解。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利胆、健脾和胃、调畅气机之功。
[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22-324
[2]王占海.胆道消石汤治疗胆石症56例疗效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4,24(3):31
[3]邓厚波,孙刚,刘铁军.肝得康冲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的临床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