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鼻甲封闭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治疗变应性鼻炎 36例

2010-04-12余卫国孟雄辉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喉科曲安鼻甲

余卫国,孟雄辉

(解放军 91960部队后勤部医院五官科,广东 汕头 515074)

近年来,随着对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细胞因子对过敏性炎症的调节作用也逐渐被认识。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抗组胺药对控制鼻痒、喷嚏和鼻分泌物增多效果较好,而对控制鼻塞症状,无论是全身或局部用药,效果均不佳。我科近三年来应用曲安奈德注射液在下鼻甲封闭注射治疗变应性鼻炎 36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临床诊断符合 2004年变应性鼻炎兰州会议诊断标准[1]的 36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男 26例,女 10例,年龄 18~42岁,病程 3个月至 6年,绝大多数患者均有常年性不同程度的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鼻痒、鼻塞等症状;鼻黏膜表现为苍白、水肿或充血、肿胀。多数患者已多次接收其它抗过敏治疗,效果不佳。

1.2 治疗方法 患者取端坐位,采用变应性鼻炎较重一侧或两侧鼻孔,用 1%地卡因棉片贴于下鼻甲黏膜表面进行麻醉,5min后取出棉片,将曲安奈德注射液 1ml吸入针管,安上细长穿刺针头(一般用细的腰椎穿刺针),将穿刺针从下鼻甲前端刺入黏膜下,沿鼻甲下缘平行进针直达后端,回抽遇有回血再往前推进 1mm,再回抽,无回血后缓慢地边退针边注射药液。注射完毕后用浸有1%麻黄素生理盐水的棉片塞于进针处,用于止血。可连续注射 1~3次,每次间隔 2~6个月,治疗期间不得使用其它治疗措施,随访 1年。

1.3 疗效评定标准[2](1)临床治愈:症状和体征完全恢复正常且经 1年以上随访观察无复发者;(2)显效:自觉症状基本消失,鼻黏膜及下鼻甲恢复正常;(3)好转:症状和体征均改善;(4)无效:症状和体征均无改善。

2 结果

所有患者在注射 1次后效果明显,其中喷嚏、鼻分泌物、鼻痒等症状消失最明显,鼻塞多在 1个月后逐渐减轻。显效 32例 (88.8%),好转 4例 (11.2%),无效 0例,总有效率为 100%。好转的 4例也经第二次治疗后症状消失。注射后未见明显副作用。1年后随访 12例复发,但症状轻微,经再次封闭治疗后症状消失。

3 讨论

变应性鼻炎属抗体IgE介导的炎性反应,当机体接触了过敏原以后,机体会产生一种抗体 IgE,它会吸附在组织的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表面,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当人体再次接触同一过敏原时,这些过敏原就会和 IgE相结合,释放出组胺、激肽、白细胞三烯、前列腺素类、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介质。这些介质通过它们各自的受体,使小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高,渗出增加,炎性细胞浸润,组织水肿,神经末梢兴奋性增强。上述病理变化即可导致机体相应的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鼻痒、鼻塞、鼻甲黏膜呈灰白色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曲安奈德注射液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其抗炎作用能减轻和防止组织对炎症的反应,且作用强而持久;其抗过敏作用又能防止或抑制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减少 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的数目,降低免疫球蛋白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能力,并抑制白介素的合成与释放,从而减轻原发免疫反应得扩展。因此,在下鼻甲组织中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能减少组胺释放,减轻血管舒张及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稳定肥大细胞膜,抑制变态反应,调整局部的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目的。此法操作简便,疗效较好,药效持续时间长,而且不良反应轻微,易被广大患者接受。

[1]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 (2004年,兰州)[J].中华耳鼻喉科杂志,2005,40(3):166-167.

[2]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委会.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 [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2):134.

猜你喜欢

喉科曲安鼻甲
列表法在耳鼻咽喉科住院医师听力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喉科擎拿术随想
妙用丹栀逍遥散治疗耳鼻咽喉科疾病验案举隅
鼻内镜下两种中鼻甲处理模式的对比观察
更正:
慢性肥厚性鼻炎采用下鼻甲粘膜下切除术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对比
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在术后瘢痕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曲安奈德联合复方氯已定含漱液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疗效观察
曲安奈德联合利多卡因治疗增生性瘢痕158例临床体会
曲安奈德辅助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