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萨克族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和对策研究

2010-04-12刘静

关键词:哈萨克族牲畜畜牧业

刘静

(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

哈萨克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疆人口第二多少数民族。随着哈萨克族定居工作的推进,哈萨克族由传统的粗放型的游牧生产方式逐渐转向集约型的生产方式。伴随着生产方式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劳动力从传统的生产方式中脱离出来,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由于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能很好的融入到其他产业,由此造成许多社会问题。因此,解决哈萨克族农村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势在必行。

一、哈萨克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原因和转移形式

(一)哈萨克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原因

1.生产方式的转变

哈萨克族是传统的游牧民族,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国家在新疆游牧民族中大力提倡定居政策,至2005年,新疆哈萨克族人口中有80多万直接从事畜牧业生产,其中70%基本实现了定居和半定居,余下的游牧民亦正在走向定居。哈萨克族传统的游牧生产方式主要依赖于天然草原,牧民根据季节的变化在牧场上轮换放牧。哈萨克族定居后,改变了以前完全依赖天然草场的生产习惯,采取了变四季游牧为夏秋季游牧,冬季在定居点舍饲的作法。哈萨克牧民夏季仍然在夏季牧场进行游牧。由于天然草场草资源的相对匮乏,在冬季和春季时,将牲畜进行圈养,通过人工饲养的方式喂养牲畜。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改变,一方面降低了牲畜遭受自然灾害的几率;另一方面,提高了饲养牲畜的劳动效率,解放了部分劳动力。除此之外,一部分哈萨克族牧民在定居后从传统的畜牧生产转向了农耕生产。由于农耕生产方式自身的特点,在冬季农闲季节自然会出现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

2.人地矛盾

哈萨克族作为传统的游牧民族,牲畜是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而牲畜的饲养大部分依赖于草场。由于近年来天然草场的面积不断缩小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得牲畜直接依赖的生存资源减少,抑制了畜牧业的发展。哈萨克牧民的承包草场出现紧缺的局面。

(二)哈萨克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形式

在现阶段,哈萨克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形式有三种。一是从单一的畜牧业生产向其他农业和副业生产转移。二是就地向非农业产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主要进入当地的乡镇企业,或从事建筑、运输及服务业等活动。哈萨克族牧民主要依靠自己掌握的技术,在当地的乡镇从事建筑、运输业,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三是异地转移,主要是劳动力进入城镇务工、经商或从事其经济活动,成为城镇流动人口,这种转移方式是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方式。但是这种打工并不是很稳定,有间断性。[1]

二、哈萨克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的社会影响

(一)影响民族团结和安定

哈萨克族以畜牧业为主,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许多年轻人已不再从事传统的畜牧业,而转向其他行业,但是由于这种非畜牧业的不稳定性,产生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堆积在农村,长期没有就业容易造成许多社会问题,比如酗酒、偷盗、打架斗殴等社会治安问题。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区,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会产生诸多社会问题。社会问题直接影响到民族感情,更容易激发成为民族问题。解决哈萨克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安定。

(二)传统生产方式转型,加速哈萨克族现代化进程

随着国家定居政策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哈萨克牧民从游牧生活方式转向定居,他们之中有些人已经不从事传统的畜牧生产。如果把从事第二、第三产业产生的效益反哺到畜牧业等第一产业,将会有利于哈萨克族转变传统的生产方式转变,加速哈萨克现代化进程。

(三)牧业发展和牧业收入的提高

哈萨克族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并转移,一方面有利于减轻草场的载畜压力,促进牧业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剩余劳动力向其他产业的转移,能够增加牧户的收入,从而有利于哈萨克族扩大畜牧业的再生产,促进畜牧业的再生产,提高牧业收入。[2]

三、哈萨克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观念

落后的经济背后必然有落后的文化及由此滋生的落后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文化的滞后,必然会阻碍经济的持久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观念逐渐深入,只有积极参与到市场中,才能走上致富之路。因此,哈萨克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变就业观和择业观非常重要。

(二)劳动力素质问题

高素质的劳动力参与市场的程度要比低素质的劳动力参与市场的程度高,同时能够在参与市场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己适应市场的能力。不同族群可能在受教育程度上存在着结构性差异,教育方面的结构性差异会影响族群成员的职业分布,而职业分布结构的不同又会影响到收入水平结构,并进而影响到该族群的消费水平和社会地位。劳动力文化素质的高低深刻影响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由于历史等诸多原因,哈萨克族农村剩余劳动力总体素质不高。从而限制了哈萨克族剩余劳动力向其他行业的转移。[3]

(三)哈萨克传统文化因素

影响哈萨克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传统文化因素主要是传统宗教信仰和语言问题。哈萨克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但是在劳动力转移和流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与其他民族进行沟通,语言方面的差异带来的交流障碍,必然会造成彼此的距离和隔阂。语言障碍成为他们出门谋生的最大障碍。同时,宗教和生活习俗等差异也会影响到劳动的迁移和流动。哈萨克族信仰伊斯兰教,宗教意识强烈,文化认同感存在差异,饮食与汉族也有差别。哈萨克族必须食用清真食品,不食猪肉等食物。这些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容易造成文化认同感上的差异,从而导致用工单位对少数民族的一些偏见。与汉族相比,哈萨克族劳动力会更多受制于文化、宗教信仰、语言以及生活习惯上的差异,从而影响到人口迁移流动的几率。[4]

四、哈萨克族农村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对策研究

(一)转变思想观念

首先哈萨克族要转变思想观念。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意识必然会越来越深入到人们的思想观念之中。哈萨克族要在现代的市场经济浪潮中发展,必须要积极的参与到市场竞争中。要转变就业观念,要有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在就业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充实和完善自己,才能谋求更好的工作和发展空间。

(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深度发展农业,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

新疆农村地区距离城市较远,绝大多数城镇的住房、交通、供水、供电、副食供应及市容环境等还需进一步改善,城镇中的待业人口还有数百万,不能同时在短时间内大规模的接纳大量劳动力。所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深度发展畜牧业、各种副业和服务业,特别是加强为农业产前、产中及产后服务的第三产业,以吸收更多的农业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这应该成为现阶段农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方式。

传统哈萨克族畜牧业是单一畜牧业发展,只进行牲畜饲养,延伸畜牧业产业链,比如将畜产品进行深加工。现代高效农业产业体系的基本特征是种养加销一体化,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超过种植业和畜牧业产值总和,农民进入农产品加工、流通领域,分享加工、销售环节的增值效益,既提高了农业整体产业竞争力,也突破了农村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渠道局限于农业生产部门的局面。因次,要借助牲畜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牲畜加工业,积极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建立其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一条龙的产业道路。

(三)政府应加大教育培训力度,解决语言障碍

加快发展民族教育,提高民族人口素质是民族发展的必由之路。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劳动力的就业前景。大力发展民族教育事业,提高民族教育质量。同时应当加大对哈萨克族的培训力度,政府应该定期举办培训班,有针对性进行劳动技能和语言培训,改善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不利地位,提高劳动竞争能力,增强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5]

语言是交流的基本工具,哈萨克族劳动力就业障碍很大程度在于语言沟通上的的困难。因此,在积极发展民族教育的同时,应当重视双语教学的重要性,从小培养起双语能力,解决哈萨克族在就业竞争中的语言障碍。

(四)发展特色产业

哈萨克族是古老的民族,哈萨克族有许多优秀的文化和传统手工艺品。可以通过发展民族特色产业,比如发展传统的刺绣和毛毡,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不仅要大力提倡和鼓励特色产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要形成产业链,即生产——销售一条龙服务。在这个方面,当地政府应当积极,联系买家,疏通销售渠道。可以把家庭手工作坊生产统一起来,形成订单作业,统一进行销售,解除商品销售的后顾之忧,同时也消除了二级销售商的盘剥。在统一销售的同时也不排除家庭单个的销售,发展多重销售渠道,这样的统分结合的销售方式,有利于发展当地的手工艺特色产业。[6]

(五)加强社会保障制度

城乡之间的巨大的待遇差别,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权益在城市不能得到充分保障,给劳动者造成心理不平衡,这很大程度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加强社会保障制度,会带动劳动力转移的积极性,促进劳动力的转移。

[1]张锦鹏.发展特色经济与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38-43.

[2]唐军.关于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J].民族论坛,2003(5):53-54.

[3]樊绥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对策 [J].时代人物,2008(9):60-61.

[4]周峻,张华.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分析与思考——以湘西自治州为例 [J].经济论坛,2006(23):24-27.

[5]黄颂文.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 [J].广东社会科学,2004(5):56-60.

[6]马戎.民族社会学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04:18.

猜你喜欢

哈萨克族牲畜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交换牲畜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民国时期哈萨克族在河西走廊的活动述论
哈萨克族谚语在数学分析课程教学中应用及实践
农药毒死牲畜 为何诸多说法
56个民族56枝花 哈萨克族
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民俗文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