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机理论的大学生创新动机激发研究
2010-04-12程智辉
程智辉,林 畅,熊 玲
(三峡大学理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
基于动机理论的大学生创新动机激发研究
程智辉,林 畅,熊 玲
(三峡大学理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
针对一部分大学生在创新能力发展上所出现的问题,本文从动机层面探讨了创新动机的组成,创新动机的表现,以及激发创新动机的意义。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和维纳的归因理论,从大学生自身出发,提出了大学生如何采取切实行动来激发自己的创新动机。
高等教育; 创新能力; 创新动机激发
对于大学生而言,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是接受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创新能力对大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在此不赘述。对于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前人已做了大量的研究,且大多数都是从教育体制层面来探讨,本文将另辟蹊径,从动机层面和大学生自身角度出发对大学生的创新动机的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展开讨论。
每个人的行为都是由动机确定的。需求是动机产生的基础。创新动机是指主体参与创新活动主要是为了活动本身的动机,因为主体感觉任务是有趣的,令人满意的或挑战性的[1]。创新活动是主体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主体处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最高层次:自我实现。在这个层次上,需求的满足不仅不会使动机停止或减弱,反而使动机进一步加强,具体表现为主体不满足于一般性事务,而往往更热衷于具有挑战性、创造性的事务。高水平的创新动机使主体明确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意义,并始终获得抵御困难的内部支持力量,从而保证创新活动全过程的有效实现。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现状及原因浅析
根据马抗美、翟立原教授在《2002年全国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社会调查报告概述》的数据显示,大部分同学同意“创新是大学生应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1]。另据张忠强、姚怀喜在《关于河南部分新升本院校大学生创新素质的调查报告》中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已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但很少直接参与创新活动。他们的好奇心和问题意识不强烈,具体表现为满足于老师所讲知识、相信课本权威[2]。这说明现实生活中,很多大学生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但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并没有表现创新人才所应有的特征: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强烈的问题意识等等。原因浅析如下:一是不当的教育。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的是传统的应试教育,以致“求同思维”几乎成了每个考高分的学生必备的“内功”。这样一来,很多学生虽然终于步入大学,却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哪些方向是适合自己的。二是唯学历的社会观念。唯学历的观念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重知识储备、轻能力训练。三是学校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缺乏正确的引导。很多学校都没有开设有关创造学、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课程。学校没有给创新活动应有的鼓励与支持。四是学生没有主动激发自己的创新动机。
二、大学生创新动机的表现
第一,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求知欲、好奇心和对所从事活动的热爱是最基本的创新内部动机。求知欲、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有人把这种天性保留了下来,而有的人则将其压抑。主体对某个事物、某个问题好奇,就意味着,主体在不断思考,以求明白事物的真相。这样的人兴趣广泛、求知探索、谦虚、勤学、好问。他们集中精力求知不止,克服困难创造不已。这样一来,人的认知需求就会得到满足,就会体验到“终极体验”——常常是一个令人感到欢快、幸福、激动的情绪。阿基米德在领悟到浮力定律后从澡盆里跳出来就是一个例子。
第二,稳定的创新兴趣。创新兴趣是一种积极探求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创新兴趣可以激发人的思维灵感,使人对创新活动充满极大的乐趣,当对工作或活动怀有极大乐趣时,人的工作的积极性就高,就能化苦为乐,发挥他们全部才能的80%~90%。而当一个人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活动当成苦差事时,他们只能发挥全部才能的20%~30%。创新动机高的人,既有对客观事物和活动过程本身的兴趣,又有对科学、文化、艺术等精神生活的兴趣。如爱因斯坦不但对物理有稳定的兴趣,而且在音乐、哲学方面也有浓厚兴趣。
第三,高水平的成就动机。成就动机(achievementmotivation)是指人们希望从事对他们有重要意义的活动,并在活动中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取得完满结果的一种动机。如果“力求成功”的需要比“避免失败”的需要高,那么主体的成就动机的水平就高,反之则低。因此,成就动机高的人,是积极追求成功而不害怕失败的人。研究表明,成就动机高的人,喜欢对问题承担个人责任,热衷于从事开创性工作,并在工作中创新,遇到挫折时,常倾向于归因于自身因素,因而会更加努力。
第四,喜爱挑战。研究发现,创造性高的人易受挑战性任务的鼓舞。这是高创新动机的标志。许多著名的创造者选择并着迷于富有挑战性的冒险的问题,这些问题使他们有机会运用自己的能力并从中获得极大的愉悦感。重复性的工作让人感到枯燥,只有挑战性的工作才能使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得到满足。心理学研究表明,乐于创新的人拥有更强程度的挑战心理和竞争意识[3]。
除以上几点之外,还有更高层次的创新动机如发明志向、以及发明创造获得的自豪感和满足感也是人们致力于创新活动的巨大动力。大学生应该自觉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激发自己的创新的动机,树立高尚的发明志向。这个过程任重而道远,需要正确的方法。
三、激发大学生创新动机的对策
创新动机不是人类先天有的内驱力,而是后天获得的。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若想拥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就必须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创新动机。
第一,提高对创新的认知水平。创新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创新,是从全社会范围内来考查的,指能产生前所未有的新颖、独特、有突破性、具有社会意义的作品的活动和思维,如发明创造,重大发现等;广义的创新,是指个人从事的活动和思维,只要相对于自己的过去来说,是新颖的、独特的、具有突破性的,就是创新,即使相对于全社会来说并非都具有创新性,也可以认为其具有创新性。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他们的知识结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仍处于成长和培养阶段,因此他们对创新的理解也应符合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的,因此,大学生对创新的认知应属于广义上的创新的含义。
第二,关爱并尊重好奇心、求知欲。好奇心、求知欲是一种认知需要,这种需要促使人们去探索,而探索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活动。求知欲是促使人们进行创新活动的重要动机。大学生的求知欲,因其自身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和成长环境的影响,是比较强烈的,对许多新奇的刺激都具有亲自尝试的探究欲望。为了防止这种良好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衰退,要做到经常接触新概念、新事物、新技术,保持好自己的怀疑和冒险精神,与同学讨论,向老师请教,力图从各个角度思考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保持自己的求知欲,并获得学习的快乐。
第三,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兴趣和知识是紧密相连的。兴趣需要一定的理解力和鉴赏力。这种能力是建立在一定知识水平上的。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再奇特的客观现象出现在你的面前最多只能引起短暂的惊异、注目、喟叹,不会产生真正的兴趣[4]。因此,大学生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自己多方面的爱好,不断丰富自己的活动空间。通过博览群书,大学生可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为对问题进行发散性理解打下基础。不仅如此,对于朝气蓬勃的大学生而言,还要特别注意培养自己对新生事物的敏锐度。
第四,激发成就动机。为自己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来激发成就动机是十分有效的。好好利用自己的这种天生的意识有利于为自己提供持久的创新动机。大学生应该利用自己的成就心理多去接受新的事物,例如参加以前并不了解的竞赛等等,把这样的任务当成是考验自己的机会。在挑战性的任务激励下,人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探究思考,同时还伴随着肯定的良好情绪和坚强的意志。一段时间之后,主体会变得更积极,更富有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第五,保持健康的心态。大学生要想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就要注意克服急躁焦虑的情绪,保持愉快平和的心境。大部分创新都会遇到挫折,在这种情况下常会出现一些情绪上的反应如急于求成、缺乏冷静、受到挫折后就丧失兴趣等等。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当主体将失败归因于不能控制的原因,就不会产生再尝试的动机。因此,大学生应从理性的角度认识到,在积极追求成功创新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障碍和挫折,只有克服不良情绪,在逆境中努力,对挫败进行合理的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冷静地总结教训,变挫败为走向成功的经验,以增强后续创新活动的动力[5]。
四、结语
创新的动机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大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不断进取的精神,和永不衰退的好奇心,高水平的成就动机。激发创新的动机为大学生养成创新习惯,朔造创新人格,成为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大学生还应该树立一个观念:创新是人人都可以做,但人人要努力做才能做成的事。人人都有自我实现的动机,在飞速发展的当今世界,创新无疑会加速自我实现的过程。大学生应该激发自身的创新动机,培养强烈的创新意识,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用自我价值的最大化实现为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
[1] 何伟纲,陈运普,戚道芳.大学生创新思维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112 -115.
[2] 马抗美,翟立原.全国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社会调查报告概述[N].北京日报,2003-05-07.
[3] 张忠强,姚怀喜.关于河南部分新升本院校大学生创新素质的调查报告[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1).
[4] 俞文钊,刘建荣.创新与创造力开发与培育[M].大连: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95-96.
[5] 刘力鸥.维纳归因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刍议[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7(8).
G 420
A
1672-6219(2010)增刊-0215-02
2010-11-02
程智辉(1991-),男,湖北黄冈人,三峡大学理学院电信系2009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