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的传播初探
2010-04-12韦红亮
韦红亮
(郑州大学,河南郑州 450001)
微博的传播初探
韦红亮
(郑州大学,河南郑州 450001)
随着3G牌照的正式商用,我国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作为时代宠儿的微博风生水起,影响日盛,以其自身的便捷性、原创性等特点影响着人们的交流方式、生活方式,并实现了对新闻传播领域的拓展。不过同以往任何一种曾经风靡一时的传播形态一样,微博也有着与生俱来的缺陷,技术是中性的,其本身非善亦非恶,关键在我们能否正确认识它、利用它,使它成为社会发展的助推器。
微博; 移动互联网; 新闻传播
“若你有十个‘粉丝’,你就是一本内刊,若你有10万‘粉丝’,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若你的‘粉丝’有一个亿,那你就是cctv”。这句网上流行用语形象的描述了微博的影响力。奥巴马竞选期间就利用微博做竞选宣传,流行歌王迈克尔·杰克逊之死事件中微博更是大放光彩,而今年年初刚刚上线不久的人民网“人民微博”上,“国家主席胡锦涛”的名字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国外到国内,娱乐界到政治界,可以看出,微博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逐渐地渗入到了社会的每一个细胞,其影响力也是日趋强大。
一、微博发展现状
微博是微型博客的简称(网络潮语用“围脖”),和传统的博客不同,写微博不需要长篇大论,每次最多只能发送140个字符(中国默认为140个汉字),只要能起到表达心情,发布信息的作用就可以了。微博主通过手机或电脑上传文字或者图片,他的“跟随者”或称“粉丝”就能及时查看该信息并发表看法。在微博的世界里,人人都可以成为“博主”,同时也都是“跟随者”。与博客相比,微博的发布方式趋于多样化、简单化。同时,由于其具备手机发送文本的功能,用户不必端坐在电脑前,便可实现与网络的联通。“从微博的发送特性上来看,它具备了4A 的元素(Anytime,Anywhere,Anyone,Anything),成为一种流动的互联网装置”。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当中,很显然,微博更具时代特点,更能满足普通人的需求。它的出现,让每一个“小我”都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引领了大量用户原创内容的爆发式增长。国际上最知名的微博网站是Twitter,它是眼下最受用户欢迎的网站之一,目前Twitter的独立访问用户已达3200万。与Twitter相比,虽起步稍晚但国内的微博网站发展数量和速度同样惊人。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微博网站已发展至几十家,而且还处于继续扩张的状态中。
二、微博的特征
2009年随着3G牌照的正式商用,我国迎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作为时代宠儿的微博打通了移动通信网与互联网的界限,具有媒介融合时代的典型特征,其具体特征可概括如下:
第一,前所未有的“便捷性”。“140字的限制将平民和莎士比亚拉到了同一水平线上,这一点导致各种微博网站大量原创内容爆发性地被生产出来。李松博士认为,微博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真正标志着个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博客的出现,已经将互联网上的社会化媒体推进了一大步,公众人物纷纷开始建立自己的网上形象。然而,博客上的形象仍然是化妆后的表演,博文的创作需要考虑完整的逻辑,这样大的工作量对于博客作者成为很重的负担。‘沉默的大多数’在微博上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第二,全新的“背对脸”式交互方式。与博客上面对面的表演不同,微博上是背对脸的交流,这就好比是你坐在电脑前打游戏,路过的人从你背后看着你怎么玩,而你并不需要主动和背后的人交流。可以一点对多点,也可以点对点。当你跟随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人时,两三天就会上瘾。移动终端提供的便利性和多媒体化,使得微博用户体验的粘性越来越强。
第三,原创性:演绎实时现场的魅力。没有电脑和网络,没有关系,只要你有一个手机握在手里,你就可以通过微博将自己的所见所闻随时随地的发布出去,哪怕你就在事发现场。一些大的突发事件或引起全球关注的大事,如果有微博在场,利用各种手段在微博上发表出来,其实时性、现场感以及快捷性,甚至可以超过所有媒体。如汶川发生大地震,Twitter的用户在约14时35分33秒披露了这一震撼性的消息,其快速的信息传播方式超越了传统的新闻媒体。
同时,由于微博从诞生之初就同手机应用密不可分,因此在我国,微博的潜在用户数量庞大,尤其“随着2009年中国3G正式商用,中国手机上网用户数量已呈井喷式增长,截止2009年12月,手机网民规模2.33亿,占网民总体的60.8%,而且这一数据还在迅速增长中”。
三、微博对新闻传播的拓展
微博以其独有的特征不只影响了人际交流,更实现了在新闻传播领域的拓展:
1.“观众上场了”
微博属于“零进入壁垒”,用户可以通过网页、wap网、手机短信彩信、即时通讯等方式随时随地发布、更新自己的信息,这在形式和本质上进一步接近了新闻传播的大众化需求,超越传统的传播与接受,成为知情、表达、分享与互动的在线服务系统。今年“两会”期间,各大新闻媒体都争先恐后地以微博大显身手;广大网民更是身兼创作者、阅读者与传播者于一身,边写边看;而在“两会”会场,有代表委员直接将议案、建议发上微博,随手拍的有价值的照片也第一时间传上微博。新华网《新华视点》著文称“两会”微博是新闻报道一大进步。
“这正是传播的变革:新闻传播即时泛化,新闻内容充实细化,受众参与互动深化。在传播与互动中,传统的新闻文体和传播路径都一举突破,‘内容为王’得到充分的重视与表达,大众传播的价值在分享中得以全面体现。‘观众上场了’,是进到了新闻的现场,进入了社会生活的广场和思想情感的殿堂,是公民权利的实现,是社会文明的进步。这无疑是微博一小步,报道一大步的最好注脚”。
2.量“小”效果“大”
微博通常以140字符为一个篇幅,这与其屏幅容量和即时传播相关,也在特定意义上体现其信息的“微量”与更新的开放性,但这并不减弱微博的价值与影响。人们关注的焦点被分秒刷新,提升了微博的要求与意义:无跟帖,不新闻;微观微新闻,不能“微”影响。
曾经风靡一时的博客虽然充分方便地实现了个人的情绪与意向表达,但相对而言,微博则以及时信息的新闻性与公众关注的指向性更快吸引大量“跟随者”从而使事件更快同时获得更多的关注。而众多的“跟随者”的意见表达虽字数微量,作者或许不是政府新闻发言人,不是什么名人、专家,也不一定能够站在国计民生高度,但在“围观即表态,转发即参与”的网络交互下,微博可以聚合成强大的舆论力量。虽然信息量微,新闻微小,但意义不微,影响不微,效果不微,这才是微博持续成长的希望所在。
四、微博传播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微博发展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信息的有效性问题。虽然无障碍的互动式交流是它的特色,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监管难的问题,仔细观察微博传播的全过程会发现在这个过程中缺少了“把关人”。缺少“把关人”的传播带来的不良后果是可怕的,现代传播技术可以让假信息乃至违法信息在数秒之内传遍世界各地,造成的损失有时是难以弥补的。已经有不少微博网站因为出现这些问题被关闭。我们应该慎重对待,尽可能采取一些措施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
第一,提高微博用户自身的媒介素养。不能限制博友言论自由的权利,因为封堵方法是不能治本的。根据世界各国的经验,有些国家禁止淫秽品,有些国家不禁止,后来我们发现,禁止淫秽品的国家犯罪率是没有下降,有可能还是增长的。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宣传、教育来提高他们的媒介素养,让他们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规范,不去主动传播同时也有意地避开和检举违法、有害信息。这将会是一个不易的过程,也会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
第二,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微博网站系统管理办法。“微博网站有义务加强对信息的监管力度,除了及时删除、屏蔽有害信息以外,还应积极主动建立系统管理办法。一些网站已开始着手,例如新浪微博现在初步摸索出了一套系统的管理办法,针对某一个人做不同级别的信息发布权限处理,或者针对一个地区做不同级别的处理,另外会针对关键字会有一些处理”。这些都是有益的尝试,在这样的努力中,微博的问题是很有希望被限制在可控范围内的。
综上所述,一方面,微博作为媒介融合大背景下出现的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形态,兼有手机与互联网传播特征,有着自身独特的传播优势。另一方面,微博的低门槛会带来前所未有的表达自由,而过于自由的表达会使信息显得杂乱无序、难以管理。表达与过滤,是微博与生俱来的困境,表达与过滤的对立考验着表达者、管理者,也是建设微博表达与传播机制意义深远的课题。我们应当相信,有着自身传播优势的微博,在我们积极主动的推动下,定能迎来自己的时代。
[1] 孙卫华,张庆永.微博客传播形态解析[J].传媒观察,2008(10).
[2] 刘 佳.微博来了[J].互联网周刊,2009(12).
[3] CNNIC.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0(1).
[4] 喻季欣.微博对新闻传播的拓展[J].新闻战线,2010(5).
G 20
A
1672-6219(2010)增刊-0167-02
2010-10-20
韦红亮(1987-),男,河南淇县人,郑州大学新闻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新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