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生态翻译学视角浅谈上海世博会志愿者口号英译

2010-04-12陈子明廖昌盛

关键词:多维度适应性译者

陈子明,廖昌盛

(赣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西赣州 341000)

从生态翻译学视角浅谈上海世博会志愿者口号英译

陈子明,廖昌盛

(赣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西赣州 341000)

继翻译是语言学层面和文化层面研究之后,翻译将迎来一个新的视角——生态翻译学视角。本文拟通过生态翻译学的“三维”原则阐释上海世博会志愿者口号英译的准确性和时代性,并总结出多维度适应原则对公示语翻译的启示。

生态翻译学; 志愿者口号;“三维”原则; 启示

一、生态翻译学

跨学科研究中,翻译活动经历语言学转向、文化转向后,将迎来一次新的变革——翻译的生态转向。2001年胡庚申教授第一次提出生态翻译学(Ecotranslatology)概念,把“翻译研究派”的跨学科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这一全新翻译理论是“一种生态学途径的翻译研究(an ecological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studies),抑或生态学视角的翻译研究(translation studi-es from 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

胡庚申教授从达尔文的适应选择学说论证和建构了“翻译适应选择论”(胡庚生,2004),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生态翻译学,它是从生态学视角来研究翻译。生态翻译学派把翻译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即译者的“适者生存”,强调翻译的生态环境和译者中心论。翻译的生态环境是指原文、原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即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由此可见,生态环境这一概念远远大过传统的语境(context)概念,它将翻译活动放在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涵盖作者和译者两方的社会环境及心理认知。译者地位继文化转向后得到提升,在生态转向中突飞猛进,得到了其应有核心地位,因为翻译即是译者对作者的社会及价值观的判断,一切权力掌握在译者手中。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晏子春秋·杂下之十》)。如出一辙,按照生态翻译学理论,翻译就是把一种语言移植为另一种语言,犹如把动物或植物迁移到另一环境,只有适应了新环境才能存活下来。从这个角度来说,评判译作是否为佳作的标准,即是译作的生态适应,如多维转换程度、读者反馈等,只有整合适应选择度高的翻译才称得上佳作。生态翻译学对翻译的本质、过程、标准、原则和方法等将做出新的描述和解释,翻译原则被定义为“多维度的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即译者需从“三维”(语言维、交际维、文化维)着手翻译,使译文达到多维转换的程度。

二、上海世博会志愿者口号中英文对比分析

本届上海世博会志愿者主口号“世界在你眼前,我们在你身边”充分展示了“世博会是世界各国展示其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成就和发展前景的盛会,参观者眼前就好像一个浓缩的世界,这个世界将因为有志愿者的陪伴而更精彩!”①据口号创作者黄源媛说,口号的前半句话“世界在你眼前”代表了2010年世界目光汇聚上海,因为世博会汇聚了全世界的科技,在上海就可以看到整个世界。而后半句话“我们在你身边”则是从志愿者的角度出发写的,“志愿者是一个服务工作,在每个人的身边帮助他、关怀他。”②前后两句对称押韵,能体现世博志愿者这一主题,在达意审美两方面都能得到大众的认可。乍一看英文“At YourService at EXPO”,两者在字面上实难发现其对等之处,并且这句话中文回译为“随时在世博会为你服务效劳”,看似前半句内容缺失。中文原文从语言上看是两个简单句,排比押韵,可直译为“World is in your sight.We are by your side”或“World in your sight.We by your side”。为何译者只用两个介词短语就能体现原文信息并传递志愿者精神呢?这个问题单纯从语言层面难以诠释,另辟蹊径,不妨从生态翻译学视角解读,我们或许会得到满意的答案并获取新的启发。

三、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志愿者口号翻译

1.生态翻译学简述

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口号自征集以来,“世界在你眼前,我们在你身边”脱颖而出,典型的排比和押韵,体现了地道的中文表达,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公示语。而对于其英文“At Your Service at EXPO”争论不休,从字面对照实难发觉其对等之处,下文试图从生态翻译学视角解读这一译文的成功之处,并探讨生态翻译学的“三维”原则对公示语翻译的指导性。

2.世博志愿者口号翻译在“三维”转换中的体现

从“适应”与“选择”新视角提出新的翻译方法,简略地概括为“三维”转换,即在“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原则下,相对地集中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下面依次从这三方面剖析志愿者口号翻译的成功之处。

(1)语言维层面。Service一词在《牛津高阶》第六版中的解释为:a system that provides sth that be public needs,organized by the government or a private company;an organization or a company that provides sth for the public or does sth for the government.含有义务的帮助之意,并且是政府等相关机构组织的。这与中文里“服务”不完全对等,“服务”是具有无形特征却可给人带来某种利益或满足感的可供有偿转让的一种或一系列活动。志愿者奉献给社会的不仅仅是服务,同时也向全社会昭示了一种精神,那就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Service与此是相吻合的,很好地传达了“我们在你身边”之内涵。至于有学者提出的“help”一词,将这句话翻译为“Let Me Help You”,笔者认为不如前者庄重,正式,“help”更随意,不够组织性。志愿者的任务不只是帮助,而是义务地服务于大众。

两个短语排比,言简意赅,朗朗上口。若按直译“World is in your sight.We are by your side”或“World in your sight.We by your side.”,笔者认为篇幅略显繁冗,并且没能传达原文的深层含义,志愿者不一定时时刻刻出现在你的视野,不一定触手可及,是出现在游客最需要的时候,志愿者们时刻准备着。“At Your Service at EXPO”可理解为“当您在游览世博时,我们随时随地为您提供需要的帮助”。通过这样语言维的转换,译文比较完整再现了原文的含义。

(2)文化维层面。中国人的集体主义精神在原文中得到很好的体现,“世界在你眼前,我们在你身边”,世博会是浓缩的世界,汇聚了全世界的科技精华,前半句显示了以大局为重,先谈客观世界,后半句“我们”其次,展示了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At Your Service at EXPO”则将“Your”提前,“EXPO”置后,这便是西方人个人主义观点的体现。译者从文化维角度灵活转换,在传达原文精神同时,提高了译入语读者的可接受性。

(3)交际维层面。这条口号是复旦大学陆谷孙教授翻译的,据他说,“最好的外宣英文,应该把握两个原则。首先,以外国受众为主要考虑对象,让他们能接受。除此之外,还可以有一点适当的‘中国味’”③,并指出,“口号应该讲究直接性(immediacy),让人一下子捉住实质”(同上)。原文的交际意图在译文中充分展现,让人一目了然,“At Your Service”意味着“我准备好了、我为你服务,一点没有奴相”。“Service”与原文宏旨可以说是异曲同工,适应性地传达了志愿者的交际意图,较好地实现了口号原文的交际功能。如果英译不作这样适应性的信息处理,而硬是将原文忠实地逐字译出来,其交际效果就可想而知。

四、“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原则对公示语翻译的启示

根据翻译适应选择论对翻译的定义,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即是生存的基本理念,翻译的生态环境指“制约译者最佳适应和优化选择的多种因素的集合”(胡庚申,2004:6),而要求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全部因素是不现实也不可能的,由此而得出“多维度适应”(multi-dimensional adaptation)翻译原则。另外,译者在多维度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基础上,还对翻译生态环境进行选择,即“适应性选择”(adaptive selection)。

口号亦属公示语范畴,近年来,公示语翻译的不准确不规范等问题频频出现,诸多学者为此支招献策,也得到了一些明显改善。笔者试通过翻译适应选择论这一新视角下的“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原则对目前公示语的翻译提供一些指导方法。

1.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译者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首先克服的便是语言上的障碍,即对语言的准确性把握和灵活运用。例如庐山白鹿洞书院内的延宾馆的英译为“Hall of Welcoming Guests”,延宾馆得名于在此讲学主讲人胡居仁著的《延宾馆记》,“延”在文言文中意为“邀请”。笔者认为作为宾馆的名称,应以简洁、易记为宗旨,“of”结构略显累赘,“宾馆”用“hotel”即可,“hall”指殿堂之类。根据“迎客松”英文“Guest-Greeting Pine”,笔者试译为“Guest-Greeting Hotel”。

2.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著名跨文化学者爱德华·霍尔(Edward T.Hall)曾指出:“人类生活中还没有哪一方面是不受文化的影响,不被文化所改变的”(Hall,1977:16)。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性质和内容上存在差异,为了避免因文化差异而误解原文,译者在进行语言转换的同时,要有跨文化意识,注重不同文化的契合。笔者同样以九江庐山白鹿洞书院中一处公示语翻译为例,景区内有一座石鹿石碑,为了招徕游客,景区管理人员另购了一头真正的鹿供游客欣赏,立牌“观赏神鹿,watches the god deer”。“watch”在西方人观念里意为“看,注视”,这样的译文会让外国游客觉得自己此行非旅游、游览,毫无“欣赏”之意,笔者试译为“Viewing the God Deer”。

3.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任何信息如果不起交际作用,都是毫无用处的”(谭载喜,1999)。翻译的交际维适应性转换即是说译者在进行语言和文化信息转换之外,还应顾及交际意图在译文中是否得到体现。例如在庐山三叠泉景区内,“严禁游泳”译为“Bathing prohibited”,“严禁攀爬”译为“Prohibited Climbing”。据语言学家 Buhler(1934)在《语言论》一书中提出,语言有描述功能、表达功能和呼吁功能三种功能,公示语突出其呼吁功能,一些告知类的公示语应尽量用委婉的词语,传达好心相劝的目的。对于例文中“prohibit”一次,笔者认为语气过于生硬,给人居高临下之感,对于强调民主的英美游客会有一定的心理冲击,如换成“no”等柔和些的结构,会达到很好的交际效果:“No Bathing”、“No Climbing”。

4.其他适应性选择

上文中介绍了语言、文化、交际“三维”适应性转换,然而在实际翻译过程中要进行多方面的适应性选择。周兆祥就列述了十多个相关因素:“作者、作者意图、讯息、原文、真理、社会、沟通渠道、译文语、委托者(雇主、翻译社、客户)、译者、译文等”(黎翠珍,1995)。例如中国老字号“狗不理”就被译为“Go Believe”,曾一度有学者建议用拼音“Gou Bu Li”,这类“中国英语”想在西方人意识中根深蒂固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品牌的质量保证。“Go Believe”中三个音节“/g/、/b/、/l/”一则与“狗不理”三字的声母契合,另外是纯英文单词,他们易接受,而且这样的表达容易让人联想到产品的质量是“believe”。

五、结语

翻译的确是一种复杂的适应与选择活动,是一个复杂化的机制。本文从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翻译原则对上海世博志愿者口号翻译进行解读,并由此启发了这一新原则对公示语翻译的指导性。

公示语英译文的质量保证,相关部门要加大双语力度,译者亦需要自律、自重,认真的学习态度,严谨的译风,多视角窥视公示语翻译的原则方法,寻出行之有效的翻译策略。多管齐下,确保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对外联系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国际间的友好往来及经济合作日益增多。

注 释:

① http://www.expo2010volunteer.cn。

② http://news.sina.com.cn/c/2009 -04 -01/040715398505s.shtml。

③ http://sh.xinmin.cn/minsheng/2009/05/19/1977832.html。

[1] 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 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译学研究的跨科技整合[J].上海翻译,2009(2).

[3] 束慧娟.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公示语翻译——以上海世博会主题标语为例[J].上海翻译,2010(2).

[4] 孙 茜.浅谈Happy牛Year特殊译语现象的流行[J].法制与社会,2009(12).

H 315.9

A

1672-6219(2010)增刊-0140-03

2010-09-22

陈子明(1987-),女,江西九江人,赣南师范学院2009级英语语言文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多维度适应性译者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多维度评改”方法初探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多维度市南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