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的几点思考
2010-04-12江喜月李进焕
江喜月,肖 洁,李进焕
(三峡大学审计处,湖北宜昌 443002)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的几点思考
江喜月,肖 洁,李进焕
(三峡大学审计处,湖北宜昌 443002)
科研经费管理模式的转变使得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分析了现阶段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科研经费内部审计、完善科研经费的监督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加强和完善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工作,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计。
高等学校; 科研经费; 内部审计
一、引言
近年来,高校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方针指引下,已经成为我国开展科学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根据高校科研经费的来源不同,科研项目一般分为纵向科研项目和横向科研项目,前者是指由国家财政拨款资助,隶属于国家有关部委、省厅等政府部门的经费项目,后者是指高校与企业等社会力量合作开发研究,并由对方资助研究的项目。科研经费的管理模式也从计划管理模式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课题制”管理模式,这使得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然而目前高校还没有完全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导致科研经费的使用缺乏有效的管理。在此形势下,高校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充分调动自身资源,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科研项目的内部审计,这对促进科研经费的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确保科研工作健康发展等方面有着重大的积极意义,同时这也是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监督管理的有效途径。本文针对现阶段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如何进一步加强科研经费内部审计、完善科研经费的监督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希望通过审计监督促进科研管理制度和财经制度贯彻执行,规范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保证科研项目顺利进行[1-4]。
二、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现状
第一,内部审计独立性难以发挥。在目前的“课题制”管理模式下,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科研经费是科研人员自己的钱,项目负责人花自己的钱,天经地义,别人无权过问,学校也无权干涉,但并没有意识到科研经费也是学校收入的一部分。同时,高校出于排名和创收等方面的考虑,也有意无意对科研经费的预算及使用情况放松监管力度。虽然近年来审计地位、审计人员的素质已有较大提高,但由于上述原因,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仍然难以得到保证,其作用也很难发挥,这无形中给开展科研经费内部审计工作带来较大阻力,使审计监督效力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第二,内部审计缺乏相关依据。目前我们国家尚无完善的针对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虽然国家加强了对科研项目的管理,许多高校也制定了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但实践中仍存在着不够完善、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尤其在审计科研经费效益性时更是如此。科研经费效益性评价包括经济效益、技术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方面,评价以获得批准项目的“立项申请书”、“技术开发合同”等为主要依据。但其中对完成技术效益的评价往往超出审计人员的专业范畴,而社会效益评价又以定性描述居多,这样的描述只能作为科研经费审计的参考内容,而不能作为审计依据,导致内部审计没有可操作性,这给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第三,内部审计资料难以收集。目前许多高校对科研项目还没有完全进行规范管理,项目申请、审批立项之后,就很少过问,缺乏过程管理,科研管理部门不了解课题进展情况,导致科研合同到款、科研项目结题与账务多个环节存在脱节,甚至从立项申请到项目验收结题等环节都没有详细的档案资料,以致审计中往往难以取证,致使内审工作难以展开。此外很多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的现象也给内审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第四,对科研经费开支的合理性难以判定。对科研项目中所购买的物品、材料等,在实际报销时要达到一定的金额限度才要求附实物清单,审计人员无法知道购买的东西具体是什么。另外,用课题科研经费购买的仪器设备是否真正服务于该课题?由于科研项目涉及相关专业领域的深层次知识,而目前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缺乏与科研专业领域的长效沟通机制,审计人员对一些专业设备、材料及管理费用的支出是否合理无法做出职业判断。所以在实际审计中,往往无法举证开支是否都用于科研课题。
第五,内部审计思路有待转变。目前,我国高校内审机构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科研经费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及生产经营的监督上,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报表、账本、凭证及相关资料,其工作主要集中在财务领域,而未深入到管理和经济责任领域。今后应逐渐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其内部审计类型丰富,主要以管理审计为主、财务审计为辅。因此,建立在财务报表基础上的财务审计将不再是现代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取而代之以内部控制审计和管理审计为主。这种审计的目标是促进高校不断改善科研项目管理、确保科研项目经费有效利用,这符合现代内部审计特征的要求。
三、加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的措施
第一,转变观念,改善审计工作环境。审计及有关人员要充分理解审计法规、科研管理政策,在学校内要大力宣传,通过宣传报道、网络、简报等形式,宣传科研项目审计的作用及审计成果,增强科研人员、教师及相关管理部门对科研经费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促使项目负责人加强自我约束,赢得有关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从而构建和谐发展的高校科研审计环境。
第二,明确职责分工,加强信息沟通。严格进行职责分工控制,对每一个科研项目,审计部门要配合财务和科研部门,严把支出关。严格执行科研财务报销制度,严格控制课题经费的开支范围和标准,从而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保证经费活动健康运行。同时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平台,以使审计、科研、财务部门加强交流、沟通、紧密合作,达到对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进行全过程监督的目的。
第三,明确不同类型科研经费的审计重点。高校科研课题按照来源渠道的不同分为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不论是纵向课题还是横向课题,其经费的使用与管理都具有专款专用、单独核算、完成任务后要专项结题的特点。纵向课题财政拨款部分主要由国家各级审计机关或委托社会审计实施,而横向课题则主要由合作单位委托社会审计进行,因此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应放在纵向课题学校配比经费上,审计关卡要向前移,变监督为管理,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就立项申请书、任务合同书中大型仪器设备采购的专业对口性问题借助专业科研机构和专家的力量一起予以论证、把关,确保配套经费专款专用。
第四,大力开展科研经费的绩效审计。高校科研经费绩效审计常常与科研经费管理水平密切相关,在进行审计时,主要围绕高校是否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建立了健全有效的科研经费成本核算、科研成果绩效考核评价等管理制度进行审计,以促进管理者健全制度,提高效益管理水平,减少因管理因素而造成的科研经费效益低下等现象。在进行科研经费绩效审计时,要重点审计科研经费的投入产出,主要围绕科研项目可行性研究方案中预期研究成果的实现情况以及科研成果的效益性进行审查,例如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转化转让情况,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实现的价值与科研经费投入的价值相比较,以确定其经济效益。
第五,提升审计人员业务素质,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内审人员需要具有全面的财务管理知识、系统的组织管理知识、物资采购和管理知识、工程管理知识、必要的法律知识和公共关系知识,同时还需要有较高的学习能力、综合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等。因此,审计部门应合理安排,对审计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和后续教育,可采取外派到相关部门实地锻炼,组织审计人员到兄弟高校学习先进经验等措施,拓宽审计人员的思维和视野,做到专业知识、审计技能和学历教育同步提升。要大力建立计算机审计的标准化作业流程,以推动高校内部审计更上一层楼;要重视计算机审计结果的复核工作,通过内审前期和后期出现的线索及底稿资料进行复核,确保计算机审计的高质量水平。
四、结语
科研经费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在科学研究中起着极其重要的动力作用。审计部门应提前介入各个环节,提前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加强科研项目执行中的定期监督和检查,确保科研项目执行规范和科研经费有效运行。同时高校应充分挖掘内部审计资源,尝试改变审计思路,创新审计方式。因此,加强和完善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工作,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计。
[1] 柴 莉.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内部审计体系研究[J].审计月刊,2006,214(2):32 -34.
[2] 刘自力.对高校内部开展科研经费效益审计的思考[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9(5):136 -139.
[3] 谭红梅,张经鹏.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审计初探[J].财会通讯,2009(1):93-94.
[4] 石 勉.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审计的探讨[J].经济师,2010(10):104-106.
F 239.45
A
1672-6219(2010)增刊-0076-02
2010-12-12
江喜月(1975-),女,三峡大学审计处注册会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