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观念对劳动力市场中的歧视固化:内生制度理论角度的解释

2010-04-12

山东社会科学 2010年11期
关键词:劳动力A股制度

石 莹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100)

传统观念对劳动力市场中的歧视固化:内生制度理论角度的解释

石 莹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100)

从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来看,性别歧视现象还将持续存在。不仅如此,就业歧视还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泛化”趋势。基于新古典理论框架所提出的理论模型,无论这些理论是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还是存在信息不对称等因素而形成的非完全竞争条件下对就业歧视问题进行的研究,它们都是将就业歧视看作是外生给定的,模型本身无法解释就业歧视为什么会长期存在。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歧视之所以会长期存在,内生制度变迁理论认为,首先是人们的意识形态、思维方式受到传统文化和习俗的影响。当性别差异、男女有别这类思想渗透进人们的意识形态之后,人们自然而然的就会按照这种意识形态的要求来采取行动,当人们预期到这种行为方式是一种共同知识的时候,就会形成指导人们行为的非正式制度,从而加深性别歧视对人们的影响。之所以改变不了这种歧视性的意识形态,在性别歧视中还因为存在雇主节约交易成本、法律缺失以及被歧视对象的反抗乏力。

传统观念;性别歧视;固化;劳动力市场分割

从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来看,性别歧视现象还将持续存在。不仅如此,就业歧视还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泛化”趋势,范围由一般的种族、性别、民族、年龄、个人身体特征到更广泛的特征,如健康、学历、经历、户籍等。学者们从两个方面对就业歧视展开研究:一是对就业歧视产生原因的解释,或基于偏好假说,或基于制度安排假说,进而形成一系列理论或假说,这些研究大多将歧视视为参与者的偏好或者策略,从效用最大化的视角解释歧视存在的原因;一是从就业歧视的存在对于劳动力市场参与主体和整个社会各方福利水平的影响,在歧视外生给定的条件下对其产生的后果进行研究。总体上看,这些理论研究也只是表明,就业歧视最终会导致劳动者、雇主乃至整个社会福利水平出现负面影响。

这两个研究视角虽然关注了就业歧视问题的不同侧面,但它们都是基于新古典理论框架所提出的理论模型。无论这些理论是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还是存在信息不对称等因素而形成的非完全竞争条件下对就业歧视问题进行的研究,它们都是将就业歧视看作是外生给定的,模型本身无法解释就业歧视为什么会长期存在。特别是,当这些研究结论都指明,就业歧视使得劳动力市场中各参与主体以及整个社会福利水平都降低的时候,为什么就业歧视仍然会长期存在于劳动力市场中。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将歧视内生化,研究在劳动力市场中人们为什么要或者会采取歧视行为,这种行为动机是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

就业歧视中的性别歧视问题,主要是指对于某种性别的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中仅因为性别原因而导致的各种不公正对待。性别歧视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有所表现,这也是由其背后隐含着漫长的文化、习俗等历史渊源对人类社会的长期影响所导致的。某种社会现象如果能长期存在,那就表明这种社会现象一定达到了某种均衡状态,使得社会中的行为主体能够按照某种规则行事,从而使这种社会现象能够不断被复制。而研究这种均衡现象的持续性在阿夫纳·格雷夫看来,其中一定存在某些“拟参数变量”(quasi-var2 iable)对该现象有正反馈作用,从而形成一种自我实施,自我加强的状态,使得这种现象逐步形成某种制度因素从而得到延续。①Greif,A.,2006,Institutions and the Path to theModern Economy:Lessons from Medieval Trad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因此,可以运用内生制度变迁理论来解释性别歧视的长期存在。而运用内生制度变迁理论就必须将历史因素纳入到分析框架中来,研究性别歧视之所以能持久存在于劳动力市场中的均衡条件是什么?所以,需要我们首先找出影响性别歧视的各种“拟参数变量”,然后分析它们是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从而使性别歧视能够长期存在的。

一、传统因素与歧视性制度

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歧视与其他领域的性别歧视一样,有着相同的历史根源。在人类社会从母系社会过渡到父系社会之后,对女性的偏见与歧视就一直在全世界各地延续。本文在这里主要是针对中国劳动力市场中性别歧视长期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也会涉及到历史文化背景中的相关因素,但分析的重点主要是集中在这些历史文化因素如何影响人们的意识进而形成一定的规则或规范来指导人们采取歧视行为。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男女有别的思想数不胜数,本文从中国传统社会中具有代表性的婚姻制度和民俗文化两个方面集中分析导致性别歧视存在的意识形态是如何形成的。首先,中国古代婚姻制度中以包办婚姻最为典型,妇女没有任何婚姻自由。中国历代各种正式的法律制度中大多都提出:妇女没有财产权、继承权,要遵守“三从四德”等宗法礼仪。所谓“三从”是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是女性的立身之本;“四德”是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是女性为人处事的标准。更加经典的婚姻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夫多妻制,在这种婚姻制度的规制下,丈夫在家中拥有绝对权威,而妻子只能把生存寄托在其丈夫身上,必须做到逆来顺受、争宠竞悦、忍辱负重、誓死维持婚姻。而且,在中国历代法律中大多都规定只有男子有解除婚姻的权力,而女性不能单方面要求解除婚姻,并且还详细规定了男子休妻的各种理由。另外,中国古代的政令法规还有规定妇女要守节、抚孤,对殉节的妇女进行表彰。这些关于女性在婚姻、家庭中地位和行为规则的正式制度世世代代影响着中国人的意识形态。这些制度也是历代统治阶级对性别关系的制度规范和道德引导,在意识形态的形成上也都带有明显的国家烙印,具有强制性,使得女性卑下的地位被制度化、法律化了。

上述古代婚姻制度和各种相关法律,作为社会中规范人们行为的正式制度本身就奠定了两性上的不平等格局。人们不禁会问,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正式制度的出现?这就是本文接下来要讨论的第二个方面,有关文化习俗中固有的两性差异影响了人们的意识形态。张抗私(2004)就列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诸如杀殉之风,即所谓“绿珠坠楼”、“霸王别姬”的典故,表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显露着女性应该为男性牺牲。②张抗私:《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行为分析》,《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第4期。诸如“男主外,女主内”、“阳主阴从”、“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经典文化思想。家族关系中男主女从,夫唱妇随的习俗都对传统的女性社会地位进行了明确的界定,使得这些文化、习俗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人们日常行为所遵循的规则,在人们的意识中已经成为一种非正式的制度。并且,这种文化、习俗一旦渗透到人们的意识形态之中,就会让人们不自觉的认为按照这种规则行事是正确的,甚至尊称为美德。当整个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把这种文化、习俗视为共同知识时,这种性别上的不平等就被固定下来形成一种规范人们行为的非正式制度。

从传统的两性分工和女性的经济地位来看,女性对家庭财产不具有所有权,只能凭借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依靠男性生活,并且男性也只将其私有财产传给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子孙。在劳动分工上长期受到“男主外,女主内”思想的影响,男性在外打拼,女性承担家务和生活琐事,不能参与社会事务,也不能领取相应的劳动报酬。由于这种社会分工使女性在男性心目中只是一个纯粹的消费者,一个靠男性养活的人。

这种由文化、习俗的积淀与传承,并植根于人们意识形态中的性别差异化,形成了各种规范人们行为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是性别歧视在社会中长期存在的必要条件。而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受到的性别歧视就源自于古代规范女性社会地位的婚姻制度和女性行为准则。如上述正式制度中提到的对女子没有财产权的规定和“三从四德”、“男主外,女主内”等的思想教化,将女性的经济地位“锁定”在从属地位上。因此,从文化、习俗逐步深入到人们意识形态的性别差异化又进一步规范人们的行为,进而形成各种社会交往中的非正式制度和正式制度,人们根据各种非正式制度和正式制度的规则采取行动进一步加强了性别差异化,进而产生性别歧视,这种歧视反应在劳动力市场中,又加深了职场中的性别歧视。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一些体现“三从四德”、“男尊女卑”思想的正式制度已经被社会所抛弃,但是这种思想意识却通过思想文化的继承或多或少的被保留了下来,在劳动力市场中仍然大量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即是明证。

二、劳动力市场分割与人力资本投资

现代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歧视问题主要表现为,劳动力市场分割和女性劳动力人力投资存在风险。对于上述传统文化、习俗中形成的对女性的偏见在现代社会中虽然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人们对于性别歧视的意识始终挥之不去。当劳动力市场由于产品市场、生产技术、组织以及某些约定俗成的因素造成了分割时,就会涉及到性别歧视现象。张抗私(2009)从横向职业隔离和纵向职业隔离两个角度描述了劳动力市场中性别歧视的现象。①张抗私:《就业性别歧视与人力资本投资倾向的交互作用分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对于横向职业隔离的具体表现主要是男女劳动者比例与行业收入高低比例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关系,即在那些收入较高,工作环境较好的“白领”职业中,女性人数比例低于男性;而纵向职业隔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女性劳动者在职业晋升过程中遭遇的所谓“玻璃天花板”现象,即女性劳动者面临升职的压力,高层管理者中女性人数较男性人数偏低。导致这种职业分割现象的原因不仅是因为上述文化传统、习俗等因素,还可能是雇主为了节约交易成本以及女性在人力资本投资上的逆向选择。

首先,文化传统、习俗中对男女社会地位,社会分工的思想早已渗透到人们的意识形态当中,这为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的性别歧视埋下了伏笔,加上女性本身由于生理方面的因素导致其身体素质从总体上来看要弱于男性,使得这种性别差异的意识固化并在劳动力市场中形成共识。而且,在劳动力市场上雇主与雇员之间在相互选择时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从而需要雇主投入大量的信息甄别成本,雇主们在考虑到女性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因素时,出于节省交易成本的考虑,同时还带有一定的统计性歧视的因素,导致劳动力市场中职业隔离的出现,使得女性劳动者的工资收入与职位晋升机会从总体上来说都低于男性劳动者。

其次,从人力资本投资角度来看,由于技术性因素的存在,往往工作环境好,劳动报酬高的行业或职位需要劳动者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结构,这就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产生一定的要求。而较高的人力资本本身又如同威廉姆森对技术模式中关于专用资本的描述那样具有专用性。而交易专用资产,如果契约过早地终止或者交易关系的连续性被打乱,这类资产不会很容易地或者低成本地被重新配置。对于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在女性受教育水平本来就低于男性,又有这种女性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存在,使得女性劳动者意识到,就算前期对人力资本投入较多,但是所面临的机会和可能获得的收入如果不理想,这种较高的人力资本投入就是一种浪费。②黄艳娥:《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社会政策取向》,《求索》2009年第9期。正是由于这种不确定性的存在,使得女性劳动者较高的人力资本需要相对于男性来说有更高的成本支出,而女性劳动者在观察到劳动力市场分割所导致的平均收入水平和晋升机会都低于男性劳动者时,就会对其自身的人力资本投入进行适当的调整,降低人力资本的投入,从而加强了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歧视。

三、管制的缺乏与集体行动的困境

由于中国尚处在工业化发展阶段,市场经济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各种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对于劳动力市场中性别歧视问题的管制也不明确,迄今还没有出台一套完整的反就业歧视的法律,因此也就无法对就业歧视现象进行法律规制,对性别歧视的反抗也很难获得法律的支持,这无疑是导致我国性别歧视长期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由于女性职业群体本身一方面迫于传统意识形态的影响,或多或少的接受了女性就是弱于男性的思想;另一方面,对于个体女性劳动者,在遭遇到性别歧视时很难联合起来形成具有凝聚力和有效性的小集团,也没有激励采取集体行动为自身利益抗争。所以,这种缺乏正规法律制度的管制和集体行动的困难也是造成性别歧视长期存在原因。

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歧视之所以会长期存在,首先是人们的意识形态、思维方式受到传统文化和习俗的影响。当性别差异、男女有别这类思想渗透进人们的意识形态之后,人们自然而然的就会按照这种意识形态的要求来采取行动,当人们预期到这种行为方式是一种共同知识的时候,就会形成指导人们行为的非正式制度,从而加深性别歧视对人们的影响。劳动力市场中的职业分割现象就是人们按照这种非段收益率对成交量变化值的敏感程度小于不存在利空消息时交易时段收益率对成交量变化值的敏感程度。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成交量的变动是股市上涨的原因之一,但不是股市下跌的原因。因为,对于我国A股市场,由于投资者的交易行为比较容易情绪化,具体表现为上涨周期中的过度自信和下跌周期中的过度悲观。隔夜信息引起的隔夜收益,可能会受到这种周期性的影响。同时,代表交易水平的成交量,可能也会受到市场周期的影响。

五、结论和建议

综上所述,利用影响资产价格波动的信息和交易因素,分析我国内地股市非交易期间收益率与交易期间收益率的两个影响因素,并与同期香港市场进行了比较,结论如下:

相对于香港市场,由于交易制度等因素的不同,使得内地A股市场的隔夜收益中存在着短期滞后信息因素的影响。并且这种短期滞后信息的持续性在市场处于上涨周期时要大于市场处于下跌周期时。而内地A股市场隔夜波动小于香港市场,则是因为内地市场的开放程度较小,外围市场信息对内地A股市场的影响还比较小。

相对于香港市场,交易时段内地A股市场波动率高,跟A股市场交易量的变化值与交易时段收益之间的相关程度高有关。而且隔夜信息、前一个交易日的信息都会对A股交易时段的收益产生影响。这也说明了,A股市场上信息传递的效率比较低。A股市场和香港市场中,都存在着交易量的变化值与交易时段收益的相关程度的不对称性。具体表现在,当存在隔夜利空消息时,成交量的变化值与交易时段收益的相关程度小于没有利空消息时成交量的变化值与交易时段收益的相关程度。但是这种情况在上涨周期中表现的却不明显,原因在于下跌周期中,投资者过于悲观,股票市场的成交量缩小,使得成交量的变动对交易时段收益的影响减少。负的不对称性表现的很明显,因此交易时段收益与成交量变动之间的相关程度,在下跌周期中要小于上涨周期中。从而我们也可以知道,投资者依据成交量的变动而进行的投资策略,在下跌周期中远没有在上涨周期中那样有效。

虽然A股市场对价格进行涨跌幅度的限制,这种限制可以在一个交易日内降低市场的反应程度,但是这种反应往往会产生滞后的效应,影响到下几个交易日的收益波动,无助于市场效率的提高。对于投资者来说,市场处于下跌周期时,依据成交量的变化进行的投资判断远不如上涨周期中有效。

改进交易制度,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可以减少信息传递中的滞后性。增加市场的开放度必然导致隔夜收益的波动增大,但是能否降低交易时段的波动,从而整体上降低我国股市的波动性,仍然需要深入研究。

(责任编辑:栾晓平E-mail:luanxiaoping@163.com)

F091.349

A

1003—4145[2010]11—0126—03

2010-05-14

石 莹(1975-),女,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讲师。

本文得到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Y2008H19)的资助。

猜你喜欢

劳动力A股制度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1月A股市场月统计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A股各板块1月涨跌幅前50名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一月A股龙虎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