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2010-04-11王立华
王立华
(江苏省沭阳县怀文中学 江苏 沭阳 223600)
针对新课改: 书本涉及的内容多、 书面知识浅、练习题型多;学生知识储备少、抽象思维还没有完全形成的特点。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把学生想得太高。 对于练习中常见的、 有难点的问题,在练习的同时,带领学生探究、总结,应用一定的方法与技巧,不仅能快速地解决问题,而且使学生不至于因困于难题,折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积累了点滴经验,现列举几类解题方法:
一、简化计算,一目了然
如:把Fe2O3、FeO、Fe3O4三种物质按所含铁元素质量分数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
首先让学生自己解题, 过大约五分钟问他们的结果,每年初次接触这种题型,大家都会发出喊声:“再等等,难算死了”。 我看机会已到,提示他们:“有没有简便的方法呢?请思考。 ”对于这种题型,若一一求算具体数值非常烦琐,同学们通过比较,有的同学面露喜色。原来这道题只要求比较大小而不要求具体值。
方法是:问题中只有两种元素,且组成元素相同, 只要分别求出每种物质中铁原子与氧原子个数比,然后比较比值大小即可;比值越大铁元素质量分数越大。
拓展延伸:
1.Fe2O3、FeO、Fe3O4三种物质中若含等质量的氧元素,则三种物质的质量哪个大呢?
学生稍作思考便给出了答案是:FeO。
2.如何用简便的方法比较NH4NO3、CO(NH2)2
NH4HCO3含氮量的高低。学生一看,咦!不是两种元素该怎么办呢? 同学们通过列式比较就不难发现,每个式子的分子都可以化简为14,只要比较分母的大小即可。
现在的学生,计算能力较差,掌握以上的解题方法,在很多根据化学式计算中,能助同学们的一臂之力, 不至于刚接触计算, 便对学习化学而烦恼。
二、巧举事例,化解一类问题
如: 在由C2H4与另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7%,则可能含下列哪种物质 ( )
A.CH4B.C2H2C.C2H6D.H2
在讲解这类问题之前, 一般的学生不知如何下笔。 这时,就需要老师恰当的引导。 我采用同学们比较关心且熟悉的平均分为例: 如果我们班本次考试化学平均分是50 分,每个人的分数将怎样地分布? 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回答:“第一种情况都可能为50 分;第二种情况有的高于50 分、有的低于50 分,还有部分为50 分的。 ”有了这个浅显的例子,同学们就不难解决上述问题了。
首先引导学生求出C2H4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5.7%,小于87%,所以必须有一种含碳元素质量分数大于87%的物质,只要根据碳氢原子个数比,很快找到答案是B;就身边的事例,解决化学中有些问题,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也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抓住关键,根据化学方程式解决问题
把以煤气为燃料的灶头, 现改为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头。 请问,进气的管道应作如何改变?
解决本题首先要让同学们知道: 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个数比;同学们还要能根据题意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问题就解决了。
根据化学方程式,2 体积的CO 燃烧需要1 体积的O2,而1 体积CH4的燃烧需2 体积O2, 所以等体积CO、CH4燃烧CH4需要O2多。
结论:1. 若燃气管道不变, 则应增粗空气管道;
2.若进空气管道不变,则应换上较细燃气管道。
这类问题,如果学生没有相关的知识基础,不能把握问题的关键, 不借助于化学方程式没理没据,只能是“望题兴叹”。 这类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同学们逻辑思维的培养, 增强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俗话说:学生要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教师只要平时善于钻研,在教学中总结经验,寻求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就能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