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高中化学学习的衔接
2010-04-11顾炎华
顾炎华
(江苏省白蒲高级中学江苏如皋226511)
浅谈初高中化学学习的衔接
顾炎华
(江苏省白蒲高级中学江苏如皋226511)
初中学生进入高中,人生也开始由少年期转变为青年期,虽说年级只高了一级,但无论是学生心理、生理方面,还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高一是一个很重要的过渡阶段,可以说是人生心理、知识的奠基石,如果衔接得好,学生就能顺利发展,并尽快适应高中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为后两年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果我们化学老师能从学生的客观实际出发,及时给予适当的点拨,在“扶一扶”中让学生尽快地完成这一过渡时期的衔接,这将有助于我们早日走上优质高效的教学之路。
笔者在这方面做了多年的尝试,取得了一点成绩,现将本人的做法介绍给大家,以期抛砖引玉,求教于大家。
首先,教师要先研究学生,摸熟学生特征,做到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因材施教,这是两千年前孔子提出的。可见,了解学生与研究学生从来就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对学生的研究,他曾对3700名学生进行过细致的调查与研究,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他的成功正是建筑在研究与熟悉学生的基础之上的。
教师先前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熟谙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这样才能在接触学生时做到心中有数,对症下药。
第二,重视“第一印象”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高一新生初来乍到,首先接触的是校园环境,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心理能产生直接的情景作用,影响学生的学习心境。优美的环境能使学生心境愉悦,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形成自觉的学习习惯。
老师接新班的头一堂课,可以讲一堂概述本学科的发展与功用的“激趣”课。我们化学老师可从日常生活中的变色实验做起,以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揭秘,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象这样的学科起始课往往能给学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成为学好化学学科的良好出发点,这样“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
第三,抓好师生心理衔接。
从学生的心理发展看,初中生属少年期(13—16岁),又称学龄中期,这个时期学生的心理总的特点是处在半幼稚、半成熟状态,情绪表现强烈,易冲动、发怒、不稳定,意志的自觉性、坚定性较差,缺少毅力,往往有始无终。高中学生一般在(16—19岁),处于青春发育期,又称学龄晚期,他们正处于个体心理、生理上接近或开始成功的时期,个性情绪在时间上有较强的延续性,一般不易暴露,有时外部表现与内心体验并不完全一致,因此教师必须和学生在心理上架起联系的桥梁,实现情感上的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对此,我们不妨做到以下三点:
1.知情知心,充分尊重
(1)以沟通求信任。教师真心诚意求得学生的信赖,学生便会直抒胸臆,畅所欲言,教师才能听其言,观其行,知其情。
(2)以沟通求融洽。教师能放下架子同学生交朋友,和学生相濡以沫、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了解学生,使之产生一种自尊心理,获得愉快、轻松的情绪体验。这样,他们就会大胆反映意见,师生间那种不可逾越的障碍也得以消除。
(3)以沟通求理解。教师教育学生时,如何达到忠言不逆耳、良药不苦口的效果呢?这离不开相互间的接触、理解,只有让学生对教师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消除误解,自觉接受教师的规劝和批评。
2.虚心恭谨,真诚坦见
无行不为师,无爱不成师,无术难成师。在思想教育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其言行却会影响到学生。“身教重于言教”,因此要求教师时时处处做好学生的表率,虚心恭谨,真诚坦见,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实际行动去教育新生,尽量留给他们一种平易近人的形象,这样师生间就自然而然地能建立一种和谐宽松的心理环境。
3.潜心着意,体贴入微
俗语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通过事先调查了解学生的专长与弱点,这样我们在教育教学时就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各人的特长,同时帮助掉队的学生及时赶上去。
第四,抓好知识体系衔接。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面对刚升入高一的新生,在课改理念下衔接好初、高中化学的教与学,应让他们明白,初高中学习的四大变化。
1.化学教材内容的变化。
初中属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年龄小,接受能力相对较弱,故而初中化学教材内容容量较小。而高中是非义务教育阶段,与初中相比,高中学生的身心趋于成熟,知识量增加,社会接触面更广,社会交往更为频繁,升学和就业的压力加速了他们的社会化进程。思维品质趋向由感性思考到理性思考的转变,抽象逻辑思维已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观察力、有意识记忆力、有意识想象力迅速发展,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更为明确,学习内容比初中更复杂、更深刻。一般来说,高中知识较初中知识更具深度,知识容量加大了。如果高中学生不了解教材内容的这一变化,心中无底,就适应不了高中的学习。
2.能力目标的变化
初中阶段学习的内容以基础知识为主,所以能力培养主要体现为记忆能力和初步的理解能力。但到了高中,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理解思考水平大大提高,因而除了强调记忆能力以外,更应注重以下五种能力:①自学能力;②综合分析能力;③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④比较、鉴别、判断是非,正确观察问题能力;⑤创造思维能力等。如果高一学生仍然一味强调记忆而忽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那肯定难以学习好。
3.教育职能的变化
初中阶段,学生“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独立思考水平低,各学科的教学职能较为单一,以纯知识教育为主。但高中阶段,正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最佳时期,其中一部分学生高中毕业后将直接走向社会,参加现代化建设,所以,新教材的教育职能由过去单一的教学转变为教养(传授知识,形成技能的双基教学)、教育(培养思想品质,教会怎样做人)、发展(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非智力因素)三者的统一,如果高一学生认识不了高中教学职能的这一转变,肯定不利于自身的健康成长。
4.学科地位的变化
初中阶段,必修课为语、数、外、理、化、历史、思品等,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的不断深入,现在我省采用“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模式,该模式强调了语、数、外的主科地位,淡化了理、化、生、政、史、地的地位,故而学生若不能正确认识这一学科地位的变化就会不利于今后三年的发展。
第五,抓好学习方法的衔接。
当今在中考升学率的指挥棒下,儿童从一入学就承受着来自家长、老师、学校和社会舆论的巨大压力,一定要考上重点中学,一定要得高分,得98分都不行,非要得100分不可,似已成为许多学生孜孜以求的目标。从小学到中学,学生都觉得是家长和老师要他们学习,而不是自己要学,似乎学习就是为了应付家长和老师。在这样非常被动的情况下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创造精神等往往被扼杀了。因此高一新生的学习观念要实现根本转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初高中学法的衔接在此情况下就显得尤为重要。经过多年实践,做法如下:
1.预习通读,寻找疑难
预习可以为上课做好知识上的准备工作,从而起到提高上课效率这一积极作用。同时可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找重点、疑点、难点,为带着问题听课做准备。故而有的学生在尝到了预习的好处后说:“二十分钟的预习,改变了我的学习被动局面”。
预习可以提高听讲的目的性、积极性,这样上课时的注意力也更加容易集中了,就能收到较好的听讲效果。同时在课上对比自己预习时就已理解的内容与老师所讲的思路,取长补短,进一步提高自己掌握知识的水平。
预习可以发展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只有在自学的活动中才能发展起来,预习要求自己首次独立地接触新教材,自己阅读,独立思考,这样在培养自学能力方面可以起到非常明显的作用。
2.专心听讲,记好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你记性再好,也没有写在笔记上的知识保存的牢靠。课上认真听讲是学习的主渠道,所以要力争当堂掌握所学的知识,这样就需在课堂上尽最大努力去完成对知识的领会、巩固和应用,对课堂上知识的掌握,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听懂了”就行了。因为听懂了,仅仅只能说是刚完成了领会的任务,只有进一步记住了,会用了,才能说知识初步掌握了。
高中阶段课堂容量大,随堂记笔记也应有所选择,不必有言必记,在听讲和笔记发生矛盾的时候,应把主要精力放在理解老师的讲解上,课后有针对性补上这一笔记,可能效果要好得多,初中那种“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考试背笔记”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对高中学生的学习是有害的。
3.及时温习,消化巩固
通过回忆复现,使知识巩固化,通过复习做题,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更加深刻地揭示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使知识以少而精的形式牢固地贮存在头脑中。
通过查漏补缺,使知识完整化,这样在复习中及时发现自己的缺欠和漏洞,并得到弥补。因此,就不容易出现学习的“欠债”现象,从而保证了知识的完整性。
通过综合应用,使知识实用化。我们知道,重大考核中的题目是综合性的,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运用系统化的知识才行,因此,经过系统复习一旦完成了知识的系统化过程后,所学的知识在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时就比较实用了。
4.归纳整理,纲举目张
学完一个单元或一本书、几本书后,应学会运用归纳、演绎、比较、分析、综合的方法,对单元知识进行加工制作,找出规律,建立多维思维空间,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初中讲的溶解度要求较高,高中化学又无专门章节介绍,而在高考中又频频出现,这就需要学生自己能归纳整理出这类初高中衔接较少的知识点并加以扩充;又如初中讲的氧化还原反应、燃烧等局限性的定义,到了高中则要从本质上去理解,使得概念范围进一步扩大;又如初中在进行计算时各种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是用的质量关系展开的,比较麻烦,而高中阶段大部分的计算则是利用各种物质的量的关系展开的,这就使计算更为直接简单,等等。这些都需要学生自己能归纳整理,举一反三。
5.制订计划,分步实现
从学习的实际出发来安排好计划。根据:①在实施计划期间,自己接受多少知识,要发展哪些能力;②实验能提供多少基本学习时间和自由学习时间;③自己在学习上欠了多少“债”,在实施计划期间,可以偿还多少“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还有多少习题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复习;④老师讲课的内容和进度是什么,等等。
在实施计划时要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如早晚可安排一些侧重记忆的科目。注意力比较集中,心情比较愉快时,可安排比较枯燥或者自己不太喜欢的科目。零星的时间,可安排做习题或学习自己最感兴趣的学科。学习活动和适当的文体活动交替安排,文科和理科的学习交替进行,相近的学习内容不要集中安排在一起,等等。
在实施计划时要注重效果,及时调整。
在计划执行到一个阶段后,就应当检查一下学习效果如何,以便及时调整计划,使之更加切实可行。
主要检查计划中的学习任务是否按时完成了,如果没有完成,主要原因是什么;通过检查,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调整计划或排除干扰。可以采用一天结束时,结合写日记来回忆一天的学习生活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
我们相信,衔接好了以上各点,高一新生的学习、生活便会很快走上正轨,为今后人生的正确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文章编号:1008-0546(2010)11-0010-02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0.11.005